2008-10-21

薛涌:全球经济衰退给中国提供的机会

华尔街的危机,已经演化成全球的金融恐慌。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全球经济将陷入衰退。七国集团首脑已经表示采取联合行动,拯救这次的总崩盘。中国虽然不在七国集团之内,但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也格外引人注目。西方国家盯着中国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国出手救市的呼声,在海内外都渐渐升高。《金融时报》最近发表一篇文章,竟然狮子大张口,开出五千亿美元的中国救市价码。理由是美国是中国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之一,中国不能看着这个市场的崩溃而见死不救;救市旨在维持中国的出口势头,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

在全球化的经济体系中,这样的推论并非全无道理,可惜过于天真。还是不久前《华尔街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比较冷静。该文回顾历史,称二战后英国作为获胜国,其金融体系已经被拖得精疲力尽,最后是美国出来救局,条件是英国出让其多年经营的殖民地的利益。如此一来,大英帝国和平解体,美国主宰了全球。难道历史又到了这样一个权力交接的时刻吗?显然还没有。美国需要外国资金的进入,但是其市场并不完全开发,特别是对"主权基金"戒备重重,没有足够的动力请足够的外资进入。中国一来没有力量去拯救华尔街,二来把钱用在这个地方也不符合中国的利益。

不过,这次金融恐慌乃至所导致的全球经济萧条,确实也给带来了机会。毕竟,中国过去四分之一的经济增长,使国家有巨大的财政盈余和外汇储备。拿着这笔钱,就应该想着"股神"巴菲特那句著名的话:"当别人贪婪时我们恐慌,当别人恐慌是我们贪婪。"意思是,当形势大好、股市飙高时他担惊受怕泡沫崩溃;当股市跌底时,他则看到的低价买进的赚钱机会。

买进的机会在哪里?我不禁想起十几年前刚到耶鲁读书时在校园参观的情景。当时我看着学校中心图书馆的雄伟建筑以及堂皇的研究生院惊叹不已。这些建筑的气象,几乎已经盖过了"老校区",成为学校的代表性景观。听导游解释,这些建筑,都是大萧条时所建。最初的计划不过是盖个图书馆。可是,因为大萧条时期价格实在便宜得出人意料,盖完图书馆后预算里还剩了一大笔钱,索性一鼓作气把钱花完、再盖个研究生院,使学校在以后的几十年受益无穷。在正常的经济环境中,这些建筑因为过于庞大考究,连维修都构成了巨大的财政负担,使学校不得不一拖再拖、四处化缘。我读书时正赶上学校为此发愁。由此也不免想到:没有大萧条,也许校园就没有今日的这种气派。

这一例子虽小,却直观地向我们展示了经济衰退给中国提供的机会。经济衰退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通货膨胀的压力减小,从石油到金属矿产等等能源和原材料价格都急剧下跌。而中国还属于发展中经济,许多基础设施建设远没有完成。政府受益于前几年的经济强劲增长,手里还有可观的财政盈余。现在正是个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的机会。

怎样利用这一机会?我看主要有两点。一是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一是完善医疗保险、退休金等社会保障制度。

要知道,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下跌,仅是世界经济衰退的短期现象,并没有根本上改变长时段的供求关系。当世界走出衰退时,中印巴等发展中经济可能会展开新一轮的跃进。能源原材料的价格可能比今年早期顶峰时期还要高出许多。中国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施,现在正是个廉价建设的机会。现在不建,日后的造价就可能翻倍。

同时,在建设这些基础设施时,也必须把日后经济反弹后的成本计算进去。比如,现在油价降了下来,车相对便宜了。这很容易给人一种幻觉,夸大汽车发展的前景。殊不知,如今大体天下太平,原油供应稳定。日后经济恢复,产油国再发生若干动荡,原油价格从现在每桶九十美元以下的水平跳到二三百美元也绝非天方夜谭。到时候,一辆SUV灌满一箱油要一千人民币以上。在这种价格上,汽车社会能维持吗?所以在我看来,趁着现在低价的机会,中国不仅要大力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而且要集中精力发展过去一直滞后的公共交通体系、铁路体系、再生能源体系。

社会保障系统则是中国长期发展的另一块心病,既关乎社会稳定,又涉及国内市场的规模。现在中国的经济过分依赖出口,国内市场还十分疲软。这就使中国在世界经济衰退面前缺了一项自卫的武器。内需不足的原因,一是老百姓没有从经济发展中普遍、充分地受益,导致消费能力滞后;一是因为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系统,使人们手里有钱也不敢花,要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美国这次的危机则基于相反的原因,那就是美国人超前消费已经到了离谱儿的地步。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超前消费过分固然不好。但这种现象也说明人家的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使老百姓花起钱来更有信心。

如果中国有了良好的医疗保险制度,有了坚实的退休金制度,人们生老病死有了基本保障,就有信心把刚刚挣到的钱拿出来消费,使经济增长所产生的资金及时回馈到经济发展中,使中国有强劲的内需,更有能力抵御世界市场低迷所带来的冲击。用中国的钱拯救华尔街的思路,其实是要让中国经济永远依赖于海外市场。从长远的发展眼光看,这正是中国应该极力避免的。要知道,这次金融危机来势汹汹,但过一两年也许就成为历史。中国政府有钱,应该考虑得更长远些,为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奠定基础。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info ] 电子杂志!
-~----------~----~----~----~------~----~------~--~---


--
~~~~~~~~~~~~~~~~~~~~~~~~~~~~
http://bloooooooogger.blogspot.com
~~~~~~~~~~~~~~~~~~~~~~~~~~~~

0 个说法:

HOW TO: 怎样生成自己的标签云

搜索此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