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29

中国金融恐怖黑幕

作者:钟洁锦 来源:新浪网

(张 宏良按:这篇文章与其说是揭开了一个利益集团的黑幕,不如说是揭开了一个无比恐怖的地狱路线图。这是京城人人皆知又人人不敢言的一个恐怖集团。看到这个恐
怖集团的地狱路线图,人们就会明白:为什么美国爆发金融危机,遭殃的却是万里之外的中国人民;为什么中国成为全世界呼吁赴美救市的唯一国家;为什么置中国
惨烈股灾与不顾,而投入2.5万亿人民币去拯救美国两房公司;为什么在北京银行娃娃股东20亿股份上市套现的当天,中国证监会出台了导致股市全部涨停板的
"利好政策";为什么牺牲中国4千万股民的利益,任凭中国平安公司用天量圈钱计划砸盘(这家中国人一滴血一滴汗干出来的公司现已糊里糊涂地变成了英国公
司);为什么2007年一年贱卖银行就损失一万多亿;为什么在全世界政府都忙于本国救市的时候,中国监管机构仍然纵容极少数权贵富豪的低价股疯狂套现砸
盘,在吸干4千万股民血汗钱以后,又动用全国人民的国企资产回购股票,坚持为极少数权贵富豪的低价股套现买单,导致股市继续暴跌不止;为什么在全球股市暴
跌的情况下,不拯救中国4千万股民,却推出融资融券的投机业务,让极少数权贵富豪的非流通股提前套现;为什么美国摩根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一句话,中国股市就
会暴涨8%,在中国土地上一个美国人的一句话竟值8000多亿;为什么这些人在提到中国的国家、民族、人民这些概念时,会掩饰不住地充满刻骨仇恨,而在提
到美国时那种近乎变态的赞美连美国人都感到不好意思;为什么中国经济持续增长30年,普通中国人不仅依然贫困,甚至失去了原有的福利保障,而世界其他所有
国家类似的经济增长,人民都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为什么,为什么?这一连串的为什么,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下面是文章全文)

随着中国反腐败工作的进一 步深化,最近中国政府陆续双规了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前副行长并中国证监会(证监会)前副主席王益、商务部条法司前正司级调研员郭京毅等在内的一批金融界和涉
外经济涉贪高官。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越来越一损俱损,金融在现代经济中又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及时揭开中国涉外金融利益集团的黑幕,对于中国金融和经济
的平稳运行和政治与社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在中国三十年经济开放过程中,形形色色和大大小小的利益集团,在不同的层面上,以不同的手段,在攫取着改革的成果,危害着民众的利益,孕育着社会动荡,侵蚀着政权的基础。而其中,得利最巨大、手段最隐蔽、勾结最紧密、持续最长久的莫过于中国的涉外金融利益集团。目前中国所有被毙、被抓、被双规的贪官,其金额和罪责加起来,恐怕都难以与这一利益集团相比拟。更为重要的是,在重大和长远利益的驱动下,这一涉外金融利益集团长期经营、盘根错节、相互提携、内外呼应、朝野相随、利益均沾,成为左右中国经济,危害国家安全,影响中国政局,在国际上有能量呼风唤雨的一股重大势力。'

一、涉外金融利益集团滋生和壮大于朱�基当政时期

这一涉外金融利益集团形成 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开始大规模参与国际金融业之时。在此之前,中国尚未进行大规模的商业银行改革和全面的企业股份制改造,涉外金融业主要包括小规模和
零散的外汇结算等业务。当时中国的外资业务也主要是吸引外国厂商企业直接投资。国际金融业包括全球性投资银行和金融中介还没有什么中国业务,也不大能插上
手,在国际投行打工的中国籍雇员不仅职位低微而且数目不多。

在朱�基副总理让李鹏总理 赋闲,而于九二年实际掌握中国金融和经济政策主导权并后来继任总理后,伴随着股份制改造的推进,国企开始海外上市,银行开始商业化运行,国内股市也开始活
跃,外国投资银行开始大规模介入中国业务。这一切,为这一涉外金融集团营造了滋生土壤,使其如脱缰的野马般一发不可收拾。朱�基总理当年提携的一批人马正
是这一涉外金融集团的核心,如今遍布于中国各金融要位和海内外金融机构,共同拥戴朱�基总理的儿子朱云来,成为主导和影响中国经济尤其是中国金融业的最有
组织的力量,并且其个体和总体都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大实际受益者。

朱�基总理当年可能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吧,其执掌中国金融和经济政策大权后,所推行的一系列金融和经济政策,例如雷厉风行的国企海外和国内上市、疾风暴雨般的国企兼并破产、成千上万工人的下岗分流等等,在企业和民众忍受巨大痛苦之时,实际上为包括自己儿子朱云来在内的涉外金融集团提供了获得天文数字般个人利益的机会、基础和环境。人们说,朱�基总理个人可能做到了清廉,但是其公子朱云来却是中国依靠国家和特权、官倒和帮派而成就的名符其实的亿万富翁!朱�基总理当年就有不循照旧规,内举不避嫌,重用其班底的美名,不仅在其主管的金融领域,更影响着海外金融机构。

综观中国历史和当前,恐怕 没有一个领导人有朱�基总理般的高瞻远瞩并顾及实际,不仅确保其班底长期掌控中国金融和财政大权,并且构筑百年大计使得其班底能够实际拥戴幼主,长期保持
实权和共享利益。朱�基总理深明现代治国最重要的是掌握金融和财权的道理。就这一点相比起来,毛、邓、江、胡,无一有朱�基总理的谋略和务实。朱�基总理
当年所用之人,虽然丑闻不断,折将不少,如爱将朱小华、王雪冰等被捕于朱�基总理任内,但仍然是前仆后继,硕果多存,其班底不仅在本届政府仍然执掌金融和
经济要津,而且极可能会延续下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邓小平可能完成了隔代任命政治领导人,但是朱�基总理却是实现了隔代乃至多代掌控金融和经济权力的
宏伟大志。

这一涉外金融利益集团的核心人员,分别控制着中国金融和经济的命脉部门和要害岗位,并且涉及到外国的机构。这些部门和机构包括:

1,掌管着至少2000亿美元规模,最有能力投资海外的中国投资公司(中投公司),实际掌握了中国外汇储备的投资决策权。

2,对中国所有的重要金融机构实行控股和参股,并直接控制着中国的金融业包括银行业所有重要实体的中投公司下属的中央汇金公司(中央汇金),实际掌握了中国金融机构的决策权、人事任免和话语权,进而直接影响银行系统的运作。

3,由朱云来作为个人企业来掌控的,在朱�基总理任内特批设立并获得所有经营特许,占有通过建行出面的国家出资,与摩根士丹利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和个别香港人士构筑了战略利益关系,有着便捷资金出入推出机制的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中金公司)。

4,在中国长期投机,包括从中国各类企业收取上亿美元费用、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上吞云吐雾、去年将中投几十亿美元投资化为泡沫、并且在当前美国金融危机中又企图设计诓骗中投公司为其买单、作为中金公司外方股东的摩根士丹利及其为代表的外国投机机构。

5,由周小川掌控的中国人民银行(人总行)操持着国家的货币政策和国家外汇的投资,包括附和美国利益和压力让人民币快速增值,影响中国企业出口竞争力;在美元不断贬值之时,让中国持有巨额面临贬值的美国国债。

这一涉外金融利益集团的代表人物包括:

1、中投公司董事长楼继伟,是朱�基总理在上海时就重用,并且在退出总理位置之前专门安排去财政部"盯着钱袋子"的嫡系。中投公司依赖国家的外汇储备,不仅是中国最大投资者,而且是世界最大的主权基金之一。西方评价他是中国最有权势之人、对中国改革最具贡献之人。

2、中投公司总经理高西庆,当年由朱�基总理跨过正常程序,由王雪冰手下的子公司负责人一举提拔到证监会当副部级副主席。虽然各种告状信一箩筐,涉及他超生(至少3个)超婚(至少2次)、生活作风、经济犯罪等,但却能得到该利益集团的搭救和重用,屡屡化险为夷。

3、境外人士如摩根士丹利 中国区主席孙玮女士和因丑闻而下台的香港前财长、目前担任美国黑石集团(黑石)中国区主席的梁锦松等。他们合伙安排中投公司以总计80多亿美元对黑石和摩
根士丹利逆时入资,使国家损失过半。对黑石的投资是孙玮代表摩根士丹利作为财务顾问、朱云来从中牵线搭桥、梁锦松名义上得到功劳和好处、中投公司(并先前
的中央汇金)楼继伟、周小川、高西庆和汪健熙共同搞定的。对摩根士丹利的巨额投资损失也是同样由这几个人以相同的手法密谋定案的。

4、朱�基总理的前秘书李剑阁,目前担任着中央汇金副董事长,同时还担任着朱云来当总经理的中金公司的董事长,年收入以千万计。

5、人总行行长周小川,在 金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方面屡败屡战,应当对中国证券市场和货币政策近年来的重大失误承担责任,他与美国财长保尔森等遥相呼应,强买美国国债,强逼人民币升
值,强把中国直接牢牢绑在美国经济战车上,使中国失去应对自由度。周小川也是由朱�基总理主要提拔,自六四流亡海外归来后,几年之内,即被安排担任中行副
行长、建行行长、中国证监会主席,直至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6、中投公司副总经理汪建 熙,从小与周小川同院长大的玩伴,虽然劣迹癍癍,却一直就受到周兄弟般的关照,一直带着到中国银行、证监会、到建行、担任中央汇金副董事长、中金公司董事
长(后传给李剑阁)、担任中投公司副总经理。国内外市场上广泛认为,这些天之骄子,哪里有钱上哪里,哪里热门到哪里,哪里有权在哪里。

7、众心捧月的朱�基总理的儿子朱云来是这一利益集团的核心。朱云来在朱�基总理任内转行到金融领域,在美国的无名大学短暂留学镀金后,由美国一家投资银行最低层次的职员,在九十年代后期一举被安排成为中金公司的总经理。

中金公司的背景是建行、摩 根士丹利以及香港查史美伦家族作为股东,在中国特批的第一家合资投资银行。当时中金公司的董事长是后来被判刑的建行行长并曾任中行行长的王雪冰,中金公司
的董事包括摩根士丹利的总裁、现今仍然担任摩根士丹利首席执行官麦晋桁,此人去年在摩根士丹利走下坡路时从中投公司拿走中国56亿美元,目前已经亏损过
半。港人史美伦当时被朱�基总理直接任命为中国证监会副部长级副主席,在中国证券市场引起广泛争议,留下长远隐患,后来不得不黯然挂冠离去。

二、涉外金融利益集团的基础和核心在于小集团利益均沾

这一涉外金融利益集团长期经营、盘根错节、相互提携、内外呼应、朝野相随、利益均沾,其组织之严密,运作之顺畅,古今中外,难有其上者。

1、长期经营、盘根错结。该 利益集团起始于九十年代初,历经两届政府,横跨近二十年,并且强劲不衰,大有继续传呈之势。当年朱�基总理以副总理之名掌总理之权,进而担纲总理之位,前
后达七、八年之久,牢牢掌控金融和经济各口,使其能够广猎班底,遍插亲信,充分锻炼,羽翼丰满。其它派系的后备干部,难以有机会真正涉猎金融财经实务,造
成直到今天也只能经验断代,隔靴搔痒,望洋兴叹。朱�基总理的班底,几乎都在其任内就实现了积累阅历,掌握经验,实现卡位的历程,确保能够在继任政府中担
任重任。

楼继伟在朱政府中,实现了 由上海市政府局级,挂职到云南省副省长,到财政部常务副部长的过程。现在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也走了挂职云南省副省长的路子。高西庆在朱政府中,实现了由
中银国际总裁,到证监会副主席,到社保理事会副理事长的过程。李剑阁在朱政府中,实现了从经贸委司长兼朱的兼职秘书,到证监会常务副主席的过程。周小川在
朱政府中,实现了从中行副行长,到建行行长,到证监会主席的过程,为担任人民银行行长奠定了基础。朱云来在朱政府期间,则实现了从美国无名大学的普通留学
生,到中国最重要的和当时唯一合资的投资银行中金公司总经理和实际掌控人的飞跃。

要说朱�基总理"清廉", 看来还是需要事实来说话。该利益集团还相互盘根错节,相互依存。朱云来执掌中金公司十来年,几乎垄断了中国企业在海外和国内的股票上市、企业融资、财务顾
问的高端市场,其所得个人利益保守计算也达数十亿元人民币,这完全是在这一涉外金融利益集团的庇护之下非法取得的。在朱云来执掌和大肆利用中金公司大发其
财的起始和大部分时间里,为父的是当朝总理,为子的是最大合资投资银行的总裁和实际控制人,靠的是吃国企改革和金融改革饭,发得是个人的亿万横财,并且没有任何回避和遮掩。

事实情况还是,众多跨国公司、投资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老板到中国访问,都把会见朱云来(英文名字为Levin
Zhu)视为最重要行程,以见到Levin为荣,而朱云来在国外的行程安排规格,不低于一个王子,搞得中国国不为国,
相信从这些年朱云来的工作行程中不难找到相关答案。朱云来执掌和运营中金公司,获取几乎所有重要国内金融和海外涉华高端业务,并破例获取国内券商牌照时,
高西庆和史美伦是证监会副主席、周小川是证监会主席。朱云来执掌和运营中金公司介入中投公司对黑石和摩根士丹利的巨额海外投资时,楼继伟、高西庆和汪建熙
是中投的决策人,而外方则是与他们私人关系密切的麦晋桁、孙玮和梁锦松。

朱云来执掌中金公司总是由 该小圈子的人为朱云来担任保驾护航的中金公司董事长,他们是:王雪冰(被判刑)、周小川、张恩照(被判刑)、汪建熙、和当前的李剑阁。该涉外金融利益集团
成为一个真正的严密的独立王国,水泼不进,针插不入。业内外和海内外广大人士迫于这一利益集团的权力之压,只能敢怒不敢言,仰叹人家彼此抱团,利益攸关。

2、相互提携、内外呼应。该利益集团可能是所有政治经济组织中最能显得志同道合,相互提携且不大遮掩的。当年朱�基总理在涉及人事问题时,就往往独断专行力排众议。可能是由于共拥其主或利益相关之因,其班底都相当团结,相互照应。

楼继伟在组建中投公司班子 时,就力主排除其本身所出之财政部的力量,而强求安排其同属一伙的高西庆和汪建熙进入班子,实际集中了对中投公司的绝对控制,结果才会出现像黑石和摩根士
丹利这样靠私人朋友做事,让国家蒙受巨额损失的重大投资失误。中投公司40亿美元入资美国高盛投资银行所关联的J.C.Flowers私人直接投资基金,
就指派周小川在当证监会主席时安排在证监会后又安排到建行的亲信宣昌能前去担任高管,又是自家人作自家的生意。

当前中投公司又在全球招兵买马,提携亲信和知己,又是其建筑跨代班底结帮结派的佳机。周小川当证监会主席时,排挤异己,安排亲信,把他带到中国银行的高西庆和汪建熙分别安排当副主席和主席助理,港人史美伦当副主席,港人梁定邦当顾问,把中国的证券市场搞得乌烟瘴气,消极影响至今难以消除。

周小川到人民银行当行长, 继而当上银行股份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后,更是大肆培植个人势力,不仅直接插手商业银行的股改、上市、并购,而且亲自大肆安排自己的人,在银行上下引起了公
愤。他把汪建熙安排成建银董事长兼中央汇金副董事长兼中金董事长,一时间成为举世无双的"三环董事长"。他把为其做尽坏事,飞扬跋扈,道德败坏和人称"人
总行恶霸"的秘书李超短短几年里一路安排为人民银行总行办公厅主任、发言人和行长助理。

该利益集团的相互提携还是 跨境跨国的。周小川等把在香港因为触犯法律和道德而被迫下台,以年轻的中国跳水皇后伏明霞为妻的前财政司长梁锦松安排为交通银行董事,使其得以东山再起后
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中介中投公司投资于黑石,犯有诈骗、误导和传播虚假信息罪责之嫌。李剑阁的女儿就是由梁定邦亲自安排到美国最难进入的私立贵族学校留
学。本身没有国内背景自己嫁给外国人的孙玮女士更是照顾一大批国内高官的子女,或就学,或进入摩根士丹利等投行,进行利益输送,其中就有已被双规的落入国
内"情妇门"的前中石化董事长陈同海的公子,换取了中石化的众多业务单子。难怪人们说,所谓前财长金人庆因之下台的李蔚的国内"情妇门"比起"国际情妇门"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该利益集团的网络远不是局限于国内,而是遍布全球各重要金融机构和投资银行,其布局之广泛和严密,令人震惊。在美国追查其投资银行兴风作浪引发金融危机的犯罪行为的今天,着实有必要彻查该利益集团多年来主要通过境内外投资银行等机构进行利益输送、内外呼应的犯罪事实。众所周知,所有的金融、银行和投资业务,都是有一定比例的中介费用和成本的。在这些业务竞争的过程中,除非依靠明显的业务优势和综合效益取胜,否则一定会有灰色利益的输送,或是赤裸裸的金钱交易,或是冠冕堂皇的权力关照,这是商业的基本规律。

周小川在人民银行任内,在 与保尔森唱双簧,让人民币快速升值造成中国经济内伤的同时,却在美元大幅贬值之时促使中国大量购买美国国债,达到近六千亿美元,造成中国政府和国民巨大损
失。更为重要的是,造成中国不得不在美国金融危机之时为避免所持有的美国国债的继续贬值,而不得已可能再行购买美国国债,造成"美国救市,中国买单"的被
动局面。试问,美国国债的买卖和交易都是有中介交易的,中国政府是如何挑选和使用这些中介的?这一过程透明和清廉吗?楼继伟、高西庆、汪建熙等操持中投公司与孙玮、麦晋桁、梁锦松等在巨额亏损的美国黑石和摩根士丹利投资中的相互关系,超出一般的商业逻辑和投资规则。试问,他们相互间的利益如何?究竟谁遭受了损失?谁得到了好处?

摩根士丹利多年来在中国业 务中,呼风唤雨,享尽特权,去年在自己走下坡路时能够让中投公司逆势投入巨资蒙受几十亿的损失,用国家的钱去救摩根士丹利董事会眼看就要罢免的麦晋桁,今
年在美国金融危机的关头还竟然在美国政府最后通牒摩根士丹利要么关门要么转业的关键时刻,差点让中投提高摩根士丹利已经遭损的投资比例,并且由高西庆和孙
玮在美国进行了秘密谈判。试问,都是哪些人得到了好处?孙玮女士是否就是外面广为传说中的那种经济间谍?高西庆等人是否就是外面广为称之的那种金融买办?

3、朝野相随、利益均沾。该利益集团的重要特点还在于其在体制内外遥相呼应,亦官亦商,定时换位,利益均沾,享尽体制内外的优势,当官赚钱两不误,更使得巨大个人利益国际化和形式上的合法化。

人们说,该利益集团没有一 个人不是隐形支持着一个或者几个境内外金融机构的运作并得利其中,就像贾府门前的狮子一样不干净。例如,李剑阁在体制内外的角色变换,成为年收入几千万人
民币的中金公司董事长;高西庆在体制内外的进进出出,利益所得难以估价;汪建熙在机关和金融机构之间的来回跳跃,由中金公司董事长变换为中投公司副总经
理,游弋于名义收入和"投资收益"之间;港人梁锦松丑闻下台后凭借与国内的关系得到黑石投资和年薪几百万美元并加奖励;被称为可能是国际"情妇门"的摩根
士丹利中国区主席孙玮多年来依靠中国"业务"收取了几千万美元的工资和奖金;朱云来实际上将国家持股的中金公司据为己有,每年个人收入上亿,十来年积累个
人财富几十亿,尚不算其占有和隐藏的股份和资产,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朱云来单凭自己是朱�基总理的儿子,多年来掌握和控制中国第一个中外合资的投资银行中金公司,攫取巨额利益,成为中国金融和经济界一个高衙内式的恶霸的事实,将作为古今中外最大的官倒,载入史册,而朱�基总理也要避免因为纵容朱云来官倒而可能被当成中国历史上的高俅,严重影响他个人的声望,特别是国家的荣誉。

更为重要的是,朱云来凭借 朱�基总理成为中国最大的金融大鳄和官倒,将遗憾地成为中国改革的重要脚注,永远地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和中国的全体人民抹黑。中金公司是中国第一个中外
合资的投资银行,由建行代表国家持有大股,其余股东包括摩根士丹利投资和香港查史美伦家族等。朱�基总理的儿子朱云来,本不是学习金融和经济的,他放着环
境保护本行专业不做,在美国的无名大学留学镀金后,由美国一家投资银行最低层次的职员,在九十年代末一举由后来被判刑的建行行长王雪冰经请示朱�基总理
后,安排成为中金公司的总经理,实际掌控了这一国家投资的平台并据为己有。自此之后的十几年中,中金公司成为在中国享受最大特权、拿到最多投行业务、取得
最多牌照、个人收入最高的证券公司和投资银行。

首先,朱云来一直把国家持有股份的中金公司作为个人公司来经营。早在近十年前,华尔街日报就有整版文章揭露说朱云来如何象黑社会老大一样把持中金公司,并把股权和资产偷偷摸摸往海外转移。

第二、以拥护朱云来作为幼 主的涉外金融利益集团,拱手将中金公司实际上转让给朱云来,并且保驾护航,分享利益,成为中国历来国有资产流失的最恶性和最典型的案例。中金公司的董事长
由该利益集团与朱云来商定,由朱云来拍板,已经成为惯例。自朱云来以来的中金公司董事长分别是:王雪冰(被判刑)、周小川、张恩照(被判刑)、汪建熙、李
剑阁。

第三、其官倒性质造成了中国金融业的变相垄断,破坏了金融业的正常竞争机制,造成了以国企为主的广大客户企业不得已而支付垄断价格,其对中国金融秩序的破坏,对中国企业文化的糟蹋,对中国大众不满心理的压迫,进而对中国政治和经济稳定的影响,难以估量。

第四、朱云来数年来已经从 中金公司攫取了巨额财富。美国投资银行垮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管理层无限的贪婪和巨额的报酬。中金公司就是以美国投资银行的模式建立的,在依靠父荫和涉外金
融利益集团的基础上,朱云来的中金公司拿到了中国涉外和国内投行、券商和财务顾问最多和最优厚的业务和收益。特别是中金公司一直采取比照外国同行的分配方
式和规模,朱云来十来年从中金公司所得到的收益,已经达到数十亿元人民币。换言之,朱云来依靠官倒,用国家投入的平台做个人的生意,发个人的大财,并且披
着合法的外衣,实乃旷世未闻。

第五、朱云来一直在盘算和实施着将国家在中金的投入,以貌似合法的方式,例如个人持股激励、个人持有关联业务乃至最终上市,彻底归为己有。这种赤裸裸地瓜分国有资产,必须予以坚决制止和惩戒。

国家用国有资产建立、用特批执照增值、用国企业务喂养的中金公司,如果让朱云来私有,将是最大犯罪和丑闻。在
此过程中,朱云来与作为中金公司股东的摩根士丹利首席执行官麦晋桁和中国区主席孙玮之间,就摩根士丹利所谓的自愿减持中金股份的勾结,如果放在朱云来与涉
外利益集团有意或无意在投资黑石和摩根士丹利过程中使国家遭受巨大损失的背景中,其相互勾结就不难理解了。在美国都认定独立投资银行模式是当前金融危机的
祸首之一而开始调查其管理层犯罪事实的今天,完全有必要争取主动,尽快彻查和取缔中金公司、彻查和惩治朱云来和该涉外金融利益集团的种种犯罪行为、没收不
法财产和所得。

这就如同打老虎运动,惩处了这个涉外金融利益集团,整个金融和经济界就会振奋,就有正气,就能立威!否则中国金融和经济就会另有决策中心,中国金融危机的隐患就永远难以得到消除,胡温的和谐社会目标就难以真正服众和实现,社会的公信力也就长期得不到建立。

综观中共历史,没有哪个领 导人的子女能够有朱云来的胆识,能够公开傲视一切,高调巨额攫取利益,垄断市场破坏金融秩序,内外勾结损害国家安全。毛泽东不能、邓小平不能、江泽民和李
鹏也只是在体制内根据孩子们的特长低调渐进地往前培养。胡温就更是循规蹈矩大气不出。父亲在前面当清廉的总理搞经济改革,儿子在后面掌控并试图将中国最大
和最早的合资投资银行居为己有,做国家的生意,直接成为亿万富翁,旷世未闻,简直就是对国家的讽刺和对人民的嘲弄。

三、涉外金融利益集团内外勾结危害国家经济安全

这一涉外金融利益集团攫取巨大利益,破坏金融秩序,左右金融政策,损害国家利益,危害国家的经济安全,影响政治社会安定。

首先,他们攫取巨大利益,中饱私囊,个体和整体都成为中国改革过程中最大的收益者,将成为中国社会动荡的最大定时炸弹。例如,他们操持国家购买几千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好处费是多少?他们合伙大量垄断企业上市的承销和顾问,好处费由多少?他们将大批银行贱卖给外国人,好处费有多少?他们逆势向海外投资于贬值企业,好处费有多少?人们都知道,改革开放后最大的官倒是朱云来,最大的利益集团是这一涉外金融利益集团。

第二、他们破坏金融秩序,垄断金融市场、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投资领域的高额和高端业务,严重破坏了市场竞争,扭曲了市场价格,妨碍了资源配置,压制了市场人才,减低了市场效率,犯下了破坏国家金融、经济和市场秩序的严重罪行。

第三、他们左右金融政策, 内外勾结,掌控了中国的金融决策、货币政策、对外投资、金融机构,他们恃主傲人,以其他人包括其他领导人不懂金融和业务为名,独断专行,危害了正常决策程
序。虽然当前中国能够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暂未受波及,但是他们要对中国经济的内伤和金融风险的隐患负责。

第四、他们已经对国家利益 造成了明显的和未知的巨大的损失,他们主导的对黑石和摩根士丹利的巨额投资亏损、将国家外汇储备的巨大部分错误地购买美国国债实际为美国金融危机买单、让
国家大型金融机构以海外上市的名义贱卖给外国人等等,已经远远超过了决策失误,而是严重渎职。加上其内外勾结,利益输送,已经成为百恶不赦。

第五、他们的行为已经严重危害国家经济和政治安全,其长期以来内外勾结,损害了国家的货币政策、金融政策、外汇政策、国企改革等重大决策,与外商一起损害国家现实和长期的经济利益,其性质就是里通外国。

第六、他们长期掌控金融和 经济,破坏了国家政治、组织和思想工作在金融和经济领域的正常开展,其对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影响力,由于其国内外相勾结和掌握金融命脉,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
起到了比掌握军队和警察等国家机器都有效的权力,与中央存异心,欺上瞒下,干扰中央决策,短路政策实施,严重危害了中国政局的稳定和政府的运转。

第七、在中国以稳定压倒一切,强调和谐社会,优先解决农民和工人疾苦问题的今天,如果不尽早和干净地剔除这块毒瘤,将有可能引起广泛民愤,使得国将难有宁日。
--
Best Regards
Yours Asun Joe

--~--~---------~--~----~------------~-------~--~----~
You received this message because you are subscribed to the Google
Groups "申江评论" group.
To post to this group, send email to jimmytalk@googlegroups.com
To unsubscribe from this group, send email to
jimmytal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For more options, visit this group at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jimmytalk?hl=en?hl=zh-CN
-~----------~----~----~----~------~----~------~--~---


--
~~~~~~~~~~~~~~~~~~~~~~~~~~~~
http://bczc.blogspot.com
~~~~~~~~~~~~~~~~~~~~~~~~~~~~

曹长青:国际援助“害”了非洲

(博讯北京时间2009年8月28日 转载)

(博讯 boxun.com)


最近,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以11天时间访问了非洲七国,这是她上任后最长的一次出访,也是首访撒哈拉的非洲国家。这次非洲之行,再次引起人们对西方援助非洲问题的争论。

西方的很多左派认为,非洲的贫困是因为富裕的西方国家缺乏同情心,没有给予足够的援助;七大工业国应该掏出更多的钱,帮助非洲脱贫。甚至有左派活动分子提出,七大工业国只有各自拿出国民收入总值(GNI)的0.7%援非,才算"公平"。

非洲国家本身,更是异口同声、理直气壮地要求金援,甚至把"援助"视为全球化对非洲造成损害的一种"补偿"。

西方国家对非洲的援助,过去六十年来金额巨大。以美国为例,据赫德森研究所(HI)前年发表的全球慈善捐助报告,2005那年,美国给第三世界国家的援助达276亿美元,如果再加上民间的950亿美元,总共有1226亿美元。

美国给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总额,不仅超过法、德、日等国,而且已占美国国民收入总值的0.98%,超过了0.7%的高限。其中光是给非洲的抗艾滋病捐款,在布什总统执政时,就多达150亿美元。根据今年五月号美国《评论》(Commentary)杂志发表的西方对非洲金援问题的评论,"过去五十年来,西方富有国家对非洲的援助,高达两万亿美元。"

援助把非洲推入火坑

但结果是,非洲不仅仍是全球最贫困的洲际,而且很多国家比二十年前更穷。很早就有专家学者对西方的这种"援助"的有效性提出质疑。最近,非洲女学者丹碧莎.
莫友(Dambisa Moyo)出版了一本新书《无用的援助》(Dead
Aid),毫不客气地指出,西方援助害了非洲。此书更引起人们对"援非"的讨论和争议。

莫友出生在赞比亚,在英国剑桥和美国哈佛获得教育,曾担任全球知名的高盛投资公司的经济师和世界银行的非洲专家。在这本新著中,她以大量实例指出,西方对非洲的援助,不仅无法解决非洲经济问题,反而会使非洲一直贫困下去,援助等于把非洲推入了火坑。

莫友认为,长期的援助造成非洲国家不堪重负的债务,通货膨胀加剧,欠缺对汇率市场的异常动荡的抵御能力,也无法吸引高质量的投资。她的结论是:"援助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人道主义的灾难。"

事实上,非洲虽得到源源不断的援助,但今天非洲人的实际人均收入却低于1970年代;超过一半的非洲人口(约3.5亿)每天生活费不足一美元。撒哈拉大沙漠以南的每48个非洲人中,有九个比1960年更贫困。

被溺爱的孩子永远长不大

主张援助非洲的人,往往强调二战后美国帮助欧洲经济复苏的马歇尔计划:二战结束后,美国立即援助了欧洲130亿美元(今天相当于一千亿美元,但也只是西方援助非洲二万亿美元的二十分之一)。但马歇尔计划是短期的、有限的、目标清晰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的建设。而今天西方对非洲的援助,则是不设时限的、缺乏具体目标的、给穷人平分的救济。虽然这样做能使穷人的状况短期有所改变,但无法从长期目标上,使整个国家脱贫和现代化。

另外,当年接受马歇尔计划援助的欧洲国家,不觉得这项援助是美国对他们的亏欠。而且他们做出周密的经济计划,有效地使用了援助款。但非洲的政府,则把西方的援助视为理所当然,他们不致力经济改革,只是负责分配、撒钱。莫友感叹说,人类历史上,没有哪个国家像非洲这样,靠这样的援助而取得经济发展的。"依赖不设时限捐献的经济体制几乎都是全军覆没,而那些不依赖于援助的国家倒取得成功。"

例如前东欧的波罗的海三小国,获得独立后,并没有获得美国的马歇尔式援助,而主要依靠自身的经济改革,走充分的市场经济道路,结果都取得经济成就。从1995到2007年,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三国的实际收入分别增长了惊人的167%、146%和125%。

亚洲的经济四小龙(台湾,南韩,新加坡,香港)也不是靠西方援助,而是靠走市场化和全球化而经济腾飞的。即使当今中国,也主要是因为走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以经济改革、低廉劳动力等吸引外资而经济发展的。因此一位中国学者曾就此感叹说:在中国,越是受到保护的国有企业越没有效率和竞争力,只能靠垄断维持生计,而民营企业却发展壮大。到底是采取市场经济还是远离市场,这本身就是个不言而喻的答案。自立的孩子早当家,而溺爱的孩子却永远长不大,国家也一样。

这在西方也同样,在美国以及欧洲国家,那些靠领取福利生活,尤其那些好吃懒做,专靠吃纳税人的钱而活的人,没有一个因此而脱贫、成为"百万富翁"的。

他们连援助的种子都吃掉

另外,跟马歇尔计划时代不同的是,欧洲虽经过战乱,但民主体制和文化传统并没被摧毁。美国的援助,基本都在民主制度保障、新闻自由监督的情况下,被有效使用;而在非洲,多数国家都无健全的民主制度,所以很多西方援助,都被政府官僚贪污挪用,因援助已成为非洲国家财政预算的主要部分。例如在埃塞俄比亚,援助金已占了90%的政府预算,另有七个非洲国家,也已占财政预算的70%以上。

一位到过赞比亚参加援非项目的中国工程师撰文说,他在赞比亚看到的该国总统车队,全是奔驰、宝马等高级轿车。当地朋友告诉他,外国援助,多被政府高官拿去挥霍了,尤其是买车。非洲国家的部长们开的都是世界级的好车,住的是占好大一片地的两层小楼。还有人说,中国援助给他们的种子,玉米大米小麦之类,他们不是拿去种,而是直接吃掉,你援助多少他们吃多少。他根据在当地的观察得出结论说,"外援很大一部分没有对非洲的自强和发展起作用,而只是使少数人的生活变得日益富裕、奢侈。"

法国平等至上+英国费边乌托邦

除了没有成熟的民主制度之外,非洲的文化背景也是重要原因。非洲原主要是法国和英国的殖民地。很多非洲知识精英都会法语,结果他们沾染到法兰西的追求绝对平等的浪漫社会主义情怀。《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在他那本登上畅销榜的写新科技经济的专著《凌志车和橄榄树》(The Lexus and the Olive
Tree,凌志车代表高科技,橄榄树代表非洲村落)中就提到,非洲那些说法语的精英,几乎都被法国化,满脑袋的社会主义幻想。在非洲结束殖民统治后,绝大多数非洲国家领导人都着迷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非洲最大的国家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在监狱中,枕头底下放着的必读书,竟是中国国家主席、共产党第二号人物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修养》,他还想到北京见毛泽东,讨教如何在非洲实现毛式的共产主义。今天南非的经济仍落后,和曼德拉的接班人们仍倾向社会主义、抵制市场经济有关。

非洲的一些会英语的精英,则染上了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的社会主义乌托邦病,很多成为"费边主义"(主张社会主义经济)的信徒。法国的浪漫主义平等至上,加上英国的费边主义均贫富乌托邦,毒化了一代又一代非洲的知识精英,导致非洲一直向"左"转。伦敦经济学院的左派遗毒,也是造成近代印度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印度的开国元首尼赫鲁,早年曾在伦敦经济学院留学,得到了均贫富的乌托邦灵感,然后尼赫鲁和女儿英迪拉甘地又前后在印度掌权了32年,用计划经济,把印度"计划"进贫穷、落后。

非洲到处是共产主义者

一位在捷克和南非都生活过的观察家曾对比评论说,在前东欧国家,人们普遍把社会主义当做一场巨大的灾难。而在南非,很多人把社会主义当做一个受人尊敬的政策选择。在捷克,几乎不可能找到一个自称的共产主义者。而在南非,政府中到处都是共产主义者。在中欧和波罗的海国家,人们倾向于认为西方世界的财富来源于资本主义国家的高效生产力的结果;而南非人更倾向于认为那是殖民剥削的罪恶。

正是由于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结果非洲更加官僚化,效率低下,根本没有充满活力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空间。例如,根据莫友《无用的援助》一书中的资料,在非洲国家喀麦隆,潜在投资者需要用426天办妥15项手续才能获取商业许可证。在安哥拉,要花费119天填写表格才能获取商业许可(而在韩国,只需要17天,10项程序)。莫友感叹说,哪个投资家愿意在花上百天以上才能获得商业许可证的地方投资呢?

当然,更不要说,非洲仍是世界上最不稳定的大陆,不断爆发战争和冲突。过去13年,有11个非洲国家爆发过内战。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统计,自1990年代以来,非洲大陆爆发的战争比其余几个洲的总和还多。

有婚礼做新娘,有葬礼当尸体

但非洲学者丹碧莎. 莫友的理性声音,却受到西方左派的谴责。好莱坞的明星,欧洲的摇滚音乐家们,他们不是把经济改革,而是把向非洲提供更多援助,当作解决非洲贫困的唯一方法。他们对莫友等非洲专家提出的问题,根本不关心;他们更在乎的是,通过呼吁援助的政治秀,以显示他们站在道德高地,是慈善家(实际上是伪善)。在本质上,那些高喊"援非"的西方人,才是真正对非洲人有严重的种族歧视,因为他们不相信非洲人民离开援助,有自己发财致富、发展经济的能力,他们要通过"施舍",在心理上获得当年殖民者的居高临下的主子感觉。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知名经济学家赛克斯教授(Jeffrey
Sachs),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他曾在俄国经济改革时,跑到莫斯科帮叶利钦推行"震荡疗法",主张一次到位的经济改革,而不是渐进变革。现在则主张在非洲实行毫无改革的依赖外援经济,这种转变不仅不可思议,简直是疯了!

赛克斯最近发表专文,对莫友等质疑援助非洲的学者,不是从学术角度,而是从个人好恶进行攻击。在美国三大电视之一的ABC台节目上,赛克斯恼怒地指责主持人对援助非洲的质疑是把贫穷的非洲人当做"敌人",主持人毫无客气地回应说,非洲的精英们才是非洲人民和西方纳税者的共同敌人。实际上,主持人应再加上一句,西方的左派们也是非洲人民的敌人。迷信社会主义的非洲精英,加上迷信均贫富乌托邦的西方左派,还有好莱坞那些"有婚礼要做新娘,有葬礼要当尸体"的、挖空心思要"作秀"出名的白痴明星们,联手葬送了非洲人民走市场经济、发财致富的可能。

因此,早就有一位英国经济学家指出,这场对非洲的援助,实质是"征富国穷人的税,补贴穷国的富人"的馊主意,最后害了非洲。

----原载《看》双周刊2009年8月27日 (博讯 boxu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 Google 论坛"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在此论坛发帖,请发电子邮件到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论坛,请发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更多选项,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该论坛

-~----------~----~----~----~------~----~------~--~---


--
~~~~~~~~~~~~~~~~~~~~~~~~~~~~
http://bczc.blogspot.com
~~~~~~~~~~~~~~~~~~~~~~~~~~~~

2009-08-28

周克成:中国百姓收入一半交给政府

每个月看着手中的工资单,当眼睛移到"个人所得税"这一项时,你是不是感到一阵心疼?那可是一笔不小的钱,要你辛辛苦苦工作好几天才能赚到的钱。但这笔钱你必须得交给政府。

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一个更坏的消息。那就是这个"个人所得税"其实只是你每个月交给政府的收入中的其中一小部分。更大的猫腻隐藏在所谓的"五险一金"当中,隐藏在你在其它场合林林总总的消费行为中。如果把所有这些都算上,你会发现,你每个月有一半的收入都交给了政府。假如你每个月工作22天,那么,有11天,起码有11天,你是在为政府打工。

"五险一金"中,"五险"分别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一金"指住房公积金。让我们以2009年的北京为例,把这些项目逐项累加,看你每个月要交给政府多少钱。

养老保险28%,其中公司缴纳职工收入的20%,个人缴纳8%.

医疗保险12%,其中公司缴纳职工收入的10%,个人缴纳2%.

失业保险1.2%,其中公司缴纳职工收入的1%,个人缴纳0.2%.

工伤保险0.3%,其中公司缴纳职工收入的0.3%,个人不用缴纳。

生育保险0.8%,其中公司缴纳职工收入的0.8%,个人不用缴纳。

住房公积金24%,其中公司缴纳职工收入的12%,个人缴纳12%.

这些项目累加下来,是你每个交给政府的钱达到你工资收入的66.3%!这是多大的一笔钱呢?看看你的工资单,然后拿出计算机算一下就知道了。以我一位底薪为6000元的朋友为例,假如他的社保缴纳基数以底薪为准(实际情况可能有所不同,不同的公司按不同的基数执行。)
,那他每个月要通过"五险一金"交给政府的钱就多达3978元。

这位底薪6000的朋友需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呢?原则上,6000元收入减去你缴纳社保部分的"个人部分",再减去2000元免征额,再加上你的加班费、奖金、午餐补贴之类的,再乘以15%(或者20%、30%、40%等等,最高45%.),就是他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总而言之,个税、"五险一金"两项相加,这位工薪阶层的朋友每个月要交给政府的钱超过4000元。

不要以为这就是全部。你每天努力工作,在钱拿到手之前政府已经抽走了相当一部分。但钱到你手中,当你要把它花出去的时候,也随时随地要重新给政府交钱。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给政府交的这笔钱,一般都是在购物、享受服务的过程中,由商家代劳,所以我们往往察觉不到。而实际上,这笔钱还是我们掏的。

由传知行社会经济研究所出品的《2008公民税权手册》,罗列出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缴纳的一些税收金额:

一袋价格为2元的盐,包含大约0.29元的增值税和0.03元的城建税。

你去餐馆吃饭,最后结账时不论多少,餐费的5.5%是营业税及城建税。

每瓶3元的啤酒包含大约0.44元的增值税、0.12元的消费税和0.06元的城建税。

如果你吸烟,每包烟8元,其中大约4.70元是消费税、增值税和城建税。

你去理发店理发,费用的5.5%是营业税及城建税。

你花100元买了一件衣服,其中包含14.53元的增值税和1.45元的城建税。

如果花100元买一瓶化妆品,其中除14.53元的增值税外,还包含25.64元的消费税和4.02元的城建税。

……

不需要再罗列了。如果要列出全部税收项目的话,那将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因为中国的税种实在太繁多复杂了。但仅仅这些,就足以告诉我们,税收真的是无处不在。而我们的收入,真的已经有太多太多太多(我想说一万个"太多")流到了政府手中。

当然,你可以和我争辩说,就那"五险一金"而言,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钱会回到我们手中的。但是,你真的这么有把握吗?你真以为过几十年后你还能拿回自己的养老金吗?就算能拿回来一些,那时候的钱会有今天的购买力吗?

退一万步说了,就算能百分百拿回,拿回的钱毫不贬值,那也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今天我们的收入,确确实实有一半以上被政府拿走了。而只要被他们拿走了,眼下我们能花的钱就实实在在的减少了。这一点,谁都无法否认。

来源:铅笔经济研究社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
~~~~~~~~~~~~~~~~~~~~~~~~~~~~
http://bczc.blogspot.com
~~~~~~~~~~~~~~~~~~~~~~~~~~~~

zt “澄清”远不如财产公布---转帖

作者:sh,日期:2009-08-28

2009年08月26日中新网转刊光明日报的"四部门澄清'亿元富豪九成是高干子弟'传闻"。称:"一则关于"亿元富豪九成是高干子弟"的数据是境外反华网站刻意编造出的一篇别有用心的虚假报道....,"同时要"利用先进手段进一步追查这一虚假报道的源头"。

这样的"澄清"在事后几个月作出,总有点乏力,而且与"境外反华网站""别有用心"挂上钩,很有些文革"阶级斗争"的遗风.

还要"利用先进手段进一步追查",好像要成立专案组的可能,也不惜"先进手段"的花费。

其实最先进的手段是财产公布。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也不要花费。

实在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号称世界上最先进的社会制度,官员财产公布也那么难,不免使人可想而知。

来源:http://www.shsjyyw.cn/wwzt/index.html

--~--~---------~--~----~------------~-------~--~----~
You received this message because you are subscribed to the Google
Groups "申江评论" group.
To post to this group, send email to jimmytalk@googlegroups.com
To unsubscribe from this group, send email to
jimmytal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For more options, visit this group at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jimmytalk?hl=en?hl=zh-CN
-~----------~----~----~----~------~----~------~--~---


--
~~~~~~~~~~~~~~~~~~~~~~~~~~~~
http://bczc.blogspot.com
~~~~~~~~~~~~~~~~~~~~~~~~~~~~

在美国读书很辛苦,但是不痛苦

via 喷嚏网--读书、培训、8小时外的健康生活! 之 [铂程斋] by xilei on 8/23/09
在美国读书很辛苦,但是不痛苦

美国的学校是尽量把每个孩子教育成不同的。中国的学校是尽量把每个孩子教育成相同的,就好像生产线一样。

  --张益肇

  张益肇每天往返于家庭和学校之间,路途遥远,坐车也要20分钟。诸位也许以为他如此努力奔波,一定是单调乏味的,就像大多数中国孩子那种"两点连一线"的生活,日复一日,没有变化。可是事实并非如此,他的生活很快就变得丰富多彩。在他的种种乐趣中,最重要的是读书。一个人幼年时的读书习惯和读书内容,往往能左右他的一生。

  这是益肇到美国来学习的第五个年头。他已经是美国加州一所中学的十年级学生,相当于中国的高中二年级。来到异国的最初感受,仍然萦绕在他心里:这个国家的一切似乎都非常大,房子大,车子大,高速公路也很宽。他在台湾的时候总是觉得空间狭小,跑都跑不开,从没想到世界居然如此辽阔。

  新奇的感觉接二连三地涌出来,包围了这个中国孩子。比如他第一次上课就发现很多奇怪的事情。在台湾上学,同学们总是整整齐齐坐成一个方阵,他除了看着老师,就只能看到一个个后脑勺了。而美国的教室是半弧型的,一个班只有二十多个孩子,还要分成好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围成一个圆圈,对面而坐,能看到彼此的脸。别人说话的时候,益肇可以看到人家的表情,他自己说话的时候又会想到,所有人都在看着自己,所以要把一个很好的表情给大家。这种空间的变化让他感受到一种奇异的力量,他开始关注别人,并且开始注意表现自己。

  老师也是不同的,不仅是肤色和语言不同,而且让益肇感到,这些老师一点也不像老师。台湾的老师总是站在讲台上,从头到尾不停地说。这里的老师没有讲台,虽然有一块黑板,却又总是不在黑板前站着。老师在学生们中间穿行,一边走一边讲,不时坐在学生身边,和大家讨论。有时候孩子们唧唧喳喳,弄得老师的话没人能听到。老师也不生气,只是站起来笑着大喊:

  "孩子们,孩子们,能不能让我说几句话?"

  益肇还发现,美国学校里衡量学生的标准和台湾完全不一样。校园里面最走红的学生不是分数最高的,而是那些"体育明星"。自我感觉最好的学生,几乎都是那些兴趣广泛、热衷于户外运动的人。如果有个学生功课平平,但却特别乐于助人,或者在学校参加很多学生会之类的活动,也会得到同学们的赞扬。

  所有这些都让益肇感到惊讶。然而更让他惊讶的是,他觉得在台湾读书并不辛苦但却很痛苦。在美国读书很辛苦,但不痛苦。

  他希望能够尽快听懂老师在课堂上说的话,所以拼命学习英文。母亲知道语言是孩子到达智慧殿堂的必经之门。所以离开台湾的时候,把中学三年的课本全都带到美国来了,现在让儿子一天学一堂课,一个暑假全部学完。

  70年代末期的美国学校,和70年代初期开复在那里的情形有了很大不同,外国孩子已经多起来,华人的孩子也不少。学校总要专门指派一个老师来教这些孩子英文,教给他们怎样适应美国的环境。

  美国孩子和中国孩子的最大区别也许在于,美国孩子的活动范围要大得多,远远超过学校和家庭。就像周围的美国孩子一样,益肇的精力和热情也渐渐超越了课堂,活动范围越来越大,不光是在学校和家这"两点一线",还去医院做义务工,去做家教,去都市的图书馆。到周末,去看电影,去和朋友聚会,还有很多时间去看书。

  我们中国人看到美国人家里很少藏书,就以为这是一个不读书的民族,其实这是偏见。那些在美国微软总部工作的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孩子都拥有一张借书卡的时候,一定不会怀疑,美国孩子的业余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读书。张正友是微软公司的研究员,在华盛顿州雷德蒙市拥有一处漂亮的住宅。平时忙得不可开交,每逢周末,就带着女儿们去图书馆(这座城市的每个小镇都有一个图书馆)。学校的老师总是给女儿开出读书单来。小女儿才5岁,还没上学,也来寻找自己喜爱的书,然后兴致勃勃地拿出自己的借书卡,卡上写着自己的名字,在计算机上一划,就把书拿回家去。有些书图书馆里没有,她就留下书名和自己家的地址,用不了几天,那本书就能寄到家里来。"我觉得图书馆制度太好了。"张正友说,"我在她们这个年龄,在中国上学,只看课本,不看课外书,我是在初中才看到《林海雪原》的。"

张益肇也喜欢看书。20年前上中学的时候,总是到图书馆去寻找各种各样的书和杂志,这些书跟学习本身没什么关系,但他还是要花很多时间去看。他在那里面体会着无穷的乐趣。他就是在那段时间里读了金庸全集。说来真是奇怪,"微软小子"在他们的少年时代,大都有一段酷爱金庸的经历。李开复、张亚勤、沈向洋、张宏江、张益肇,都是"金庸迷",全都有过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经历。他们显然从金庸的小说中吸取了无穷无尽的东西:疯狂、执着、激情、充满幻想,和以人力去抗拒那些超自然的力量。

  到了初中三年级,益肇的英文已经足够,不必去补习英语了。他觉得属于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多,对美国教育特色的感觉也越来越清晰:

  美国的教育不在乎你是不是把知识全都放到脑子里,他们是尽量鼓励每个人发挥自己的潜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模式,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特别喜欢的东西和特别不喜欢的东西。在中国,就是要大家把每一门功课都学得很好,把大家塑造成全部学科都齐备的这种人。中国的教育就好像生产线一样,每个孩子进去的时候形形色色,出来的时候都是一样的,因为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说着说着又想到了台湾的学校,他不由觉得自己很幸运,"在美国读书虽然很辛苦,但比起在台湾的那些准备考高中的同学,还是轻松多了。"

因为不喜欢才烦恼,不是因为烦恼而不喜欢

选择是你的自由。

  --张亚勤

  《中国青年报》的记者吴�雯,在她的令人感慨万千的《逃离大学》这本书中,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在中国,有40%的大学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中学生里有多少人不喜欢他们现在的读书方式呢?没有人去调查,但我们可以相信,一定超过40%。

  事实上,今天中国的大多数家庭中,孩子都扮演着中心的角色,他们享受着前所未有的物质条件,可是他们对自己生活的被动、不能控制和不能选择,比历史上任何一代人都要严重得多。他们的烦恼,至少有90%是来自学习。这现象的确值得关注。因为一个人在20岁以前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学习上。如果他要读硕士和博士,那么他至少要用21年来读书。学习占据了除睡眠之外90%的时间,假如它真的带来那么多烦恼,那么烦恼就不仅控制着孩子的时间,它肯定还控制着孩子的精神。

  当父母斥责他们的不肯熬夜做练习题的孩子"不能吃苦"的时候,一定是忘记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孩子是因为不喜欢才会烦恼,不是因为烦恼而不喜欢。事实上,每一个孩子都有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废寝忘食、甚至通宵不眠的经验。他们都在期待着学习也能有这样的魔力,都在期待着有一个与他们的天性相吻合的学习环境,都在期待着学习给他们带来快乐。他们希望学习自己热爱的东西,并且希望父母和老师和他们有同样的愿望。

  潘正磊就是在这样的希望中读了12年书,却一直没有能够如愿,然后她到美国读大学。多年以后回想刚刚来到美国的情形,她是这样开头的:"当时可傻了,真的是傻傻的。"其实这女孩子不仅一点不傻,还很聪明。只是在中国读书多年,每天跟着老师和教材走,让学什么就学什么,从来不用自己决定事情。当她走进华盛顿州立大学的时候,立即发现,几乎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来选择。

  在美国的大学里,选择是学生的家常便饭,甚至是学校的一种制度。新生入学后,第一件事情就是选择学什么课程。每一门课程都会安排在不同的时间,所以你又要为自己选择什么时间学--是在每天上午还是下午、是在这个学期还是在下个学期。每一门课程都由不同的教授来讲授,比如华盛顿州立大学的"微积分",有6个教授讲,所以你还要为自己选择教授,可以选择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可以选择一个默默无闻但却真有学问的人。不同的老师在讲授同一门课的时候,可以使用不同的教材,教学方法也不同。如果学生在两周之内发现自己不喜欢这个老师,那么他就可以拒绝再去听课(这有点像中国人说的"炒老板"),而且不用交学费,直到自己选择了一个新老师为止。课程结束之时,每一个学生不仅可以从教授那里拿到自己的成绩,还有机会来评价教授,而学生的评价都将记录在案,作为教授业绩评价和升迁的依据之一。

  潘正磊说她"始终对教育很感兴趣",因为"教育是一个人能改变自己的唯一方法。"但是她怎么也不会想到,教育竟会以这样一种方式来改变她。有时候想起自己在中国读书的那种方式,比如背那些政治课,她"觉得很可笑。花了那么多时间,一次一次地考过来,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好处呢?"可是学生没有选择的权力。课程不是自己选择的,每个学期第一天,学生把课本领回来,然后是课程表,不管喜欢不喜欢,都得跟着学。"我从小就是每天跟着老师做功课,从来就没有想过自己喜欢什么,从来没有一个自己的喜好。从教育来说,我觉得那时候学的很多课程根本是在浪费时间。"

  在美国,她看到一些完全不同的学习方法。这让她更自由,也有了选择的权力。也正是从这时开始,她意识到,选择是更富有挑战性的境界。"我记得一个项目课,让我做得半死。"课程开始的第一天,教授不是说自己想讲什么,而是问她:"你想做什么?"她说她要做个自动售货机,教授问她"怎么做",她花了几天的时间来回答"怎么做"的问题。然后教授找来两个学生做她的顾客,告诉她,"顾客"将是她的自动售货机的"购买者",她要让他们满意,最后的"产品"要由他们来验收。结果就像她自己说的,这门课程让她做得"半死",但她成绩突出。然而她得到的东西不只是分数,她真正理解了什么叫"选择"。

大学本科毕业后她来到微软,在这里一气工作了9年,这中间有很多机会去继续读书,像卡耐基梅隆这样的名牌大学已经录取了她,但是她选择继续留在微软。"我觉得这个环境很好,我学到的东西比任何时候都多,为什么还要去读书呢?"几年过去,她已成为微软公司的开发总监,有些很要好的同学拿了博士学位回来,她也不羡慕。"我想的就是我喜欢什么,我想要什么,而不是别人有了什么自己也要有什么。"她这样说。

  除了同为女性,朱丽叶与潘正磊几乎没有什么共同的背景了,她是美国人,对中国的学校一无所知,但是她对教育的看法,却和潘正磊不谋而合。她在几年前是爱尔兰一所中学的教师,现在是微软公司自然语言小组的经理。她的儿子沃伦秉性聪慧,才14岁,就已完成高中学业,可以上大学了。2003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我们和这母子二人在一起谈论"天才少年"的问题。在这种情形下,大多数中国父母都会很自豪地叙述孩子的成功,却不料这对母子竟有另一番看法。

  "我不想让他现在就上大学。"朱丽叶说,"我想让他更多地享受童年时光。让他做他喜欢的事情。"

  "学校也是这样的想法吗?"

  "也是。学校只想让他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我从来没有被强迫去学习,"沃伦说,"我只是学有兴趣的东西。碰到不感兴趣的东西,我就非常不爽。"

  "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

  "根本进不去,一碰到脑袋就弹回去了。"沃伦一边说,一边用手在自己的头上比画一个弹出去的动作。

  "如果是他感兴趣的东西,就学得很快。"朱丽叶补充。

  我们在朱丽叶面前写下四个单词:成绩、兴趣、快乐童年、道德。然后问她,"作为老师,你觉得什么对学生最重要?"

  "兴趣!兴趣!"她用手指点着,毫不犹豫地说,"兴趣永远是第一。没有兴趣就没有一切。有了兴趣,伟大的成绩便随之而来。"

  "那么,作为母亲,你觉得什么对孩子最重要?"

  "兴趣,还是兴趣。"她犹豫了一下,说道:"我希望他有一个很快乐的童年。不过,兴趣还是第一位。有兴趣才有快乐。"

  这时候沃伦插进来:"如果学生对他的功课没有兴趣,学校是不可能培养出一个天才的。"

  热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无论是生活、工作还是学习。这一点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来说,没有什么差别。可惜在中国,大多数父母和老师并不这样想,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家里,都很少有人谈到它。我们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激情虽然重要,但却是所有教育的场所最缺乏的。大多数人说到学习的时候,总是会从潜意识里冒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概念,几亿个孩子在小学的课本里读到"头悬梁,锥刺骨"的故事,老师和父母都在向孩子灌输这种境界,都在借助压力把数不胜数的知识塞进孩子的大脑。大多数学生也是把压力当作动力,他们最经常的感受就是在压力之下生活,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担心成绩不好,担心在学校里被老师排在后面,担心在家里遭受父母的白眼。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在拿到通知书之前的几个月里,他们心中的压力达到了顶点,焦躁、紧张、恐惧、神经失常,甚至自杀,通常都是发生在这个时期。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所谓"十年寒窗苦"的说法,表明中国的孩子多少年来都不能从学习中感受到乐趣。

但是在我们的研究对象中,没有一个人被功课占据了所有的空间。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在功课之外全都有着广泛的兴趣。张亚勤喜欢围棋、绘画;李开复喜欢打桥牌;沈向洋喜欢足球和桥牌。此外,喜欢绘画的还有王坚、刘策、郭百宁、高剑峰、徐迎庆。喜欢体育的还有朱文武、凌小宁、林斌、初敏、张黔、高剑峰。喜欢诗歌的有张峥。

  每个孩子都有他特别喜欢的东西,也一定有特别适合他做的东西。只要他去寻找,就能找到,只要他找到了,就会感觉到有一种激情从心里往外冒。

  另外一方面,父母和老师可以强迫孩子读书,可以强迫孩子得到100分,可以强迫孩子按照大人的愿望去拼命获得一张大学文凭,但是,你无法强迫他为此投入热情,你无法强迫他得到快乐。最后,就像沃伦说的,你无法强迫孩子成为"天才"。

  对一个孩子来说,"热情的驱动力"特别重要,因为被热情驱动和被压力驱动有着重大的区别:一个是主动的,一个是被动的;一个目标明确,一个无所适从;一个再累也觉得快乐,一个即使很轻松也不快乐。前者将成为"E学生";后者则只能停留在"第三级",甚至有可能滑向"第二级"。

  让我们体会一下,你内心深处的渴望和学习之间的关系有多么密切。你只要想一想哪一个早上你醒来时感觉到特别快乐,想一想那一天你的课程是什么,想一想那一天有没有一个瞬间触动了你的渴望。如果有,那是什么?

  渴望是建立在热爱的基础上的,并且有你自己的成就和自信来滋润。正是这些因素决定了张亚勤的一个观点:"选择是你的自由。放弃了这个自由的学生,很难体会什么是真正的兴趣、激情和成功的快乐。"

美国孩子按照意愿读书,中国孩子把读书当志愿----张益肇

如果一个美国孩子不喜欢学校的课程,而更喜欢画画,爸爸妈妈也会说:"他有他的自由。"

  --张益肇

  14岁那年,益肇要决定自己到哪一所学校去读高中。

  他知道台湾海峡两岸的孩子在这种时刻个个紧张万分,都希望去一所好高中,这在台湾叫"明星高中",在大陆叫"重点高中"。他也知道美国的教育不同于中国。在美国,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教育制度,每个州有不同的办法。每个城市有不同的学区,学区的权力非常大,学校的权力也非常大,可以制定自己的规则,设置自己的课程,可以用自己的方式选择学生,只要不违反基本的法律(比如不能在课堂里进行宗教教育),就没有人来干涉你。

  这样看来,在美国,选择学校的意义更加重大。可是,当益肇开始考虑这件事情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美国孩子的心里根本没有什么"明星高中"或"重点高中"。

  从教育制度本身来说,美国实行"12年义务教育",所以无论从政府还是从家庭来说,都有让孩子读12年书的义务。孩子们初中毕业以后去读高中,本来不存在淘汰的问题。孩子不去念高中的唯一原因,就是他本人不愿意。有些孩子选择不去读高中,因为他觉得在家里学习比在学校学习更自由,也更有效。另外一些孩子则不喜欢学校的课程,他们更喜欢画画、音乐、艺术,或者体育。他的老师和同学们都会尊重他的选择。爸爸妈妈也会说:"他有他的自由。"

  在某种程度上,美国孩子的很多梦想与接受良好教育并不吻合。他们崇拜的那些体育明星,歌星和好莱坞影星,往往都是很糟糕的学生,可是却都名利双收。他们的成功之路,对很多孩子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不过,谁都知道在这条道路上走着的人少之又少,对大多数人来说,接受良好教育仍是一个获得稳定工作和收入的途径,所以读书的动力存在于广泛的人群中。事实上,美国的人均在校读书时间,要比中国人多很多。

  这样看来,美国孩子与中国孩子的差别,不在于他们可以不读书,而在于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读书。中国孩子中那种"择校"的概念,在大多数美国的孩子中间是没有的,他们的爸爸妈妈也没有。没有一个美国家庭会不顾一切、跨越好几个街区去选择一个心目中的好学校,花上一大笔钱,然后让孩子每天把好几个小时花在路上。

  这倒不是说美国的学校不分好坏。学校总有好坏优劣之分,这在任何国家都是一样。益肇在一所公立学校读初中的时候,总觉得公立学校不够好,而私立学校要好得多,那里的设施好,老师好,课程的设置也好,但读私立学校要花很多钱,一般家庭无法支付。益肇小小年纪,已经发现只有华人家庭和印度人的家庭,才会把孩子送到很远的学校去读书,而美国家庭总是让孩子就近在自己社区的学校读书。

  这个国家的特色之一,就是学校的教育水平通常与社区的档次相一致。高级住宅区里总会有好学校,而下层社区的学校通常也都质量不高。你在"购房指南"上寻找房产信息,就会发现,房主通常会把房子附近学校的优劣作为吸引买家的一个指标。所以,一所好学校能把周围的房价大幅度抬升,一片豪华住宅也能吸引优秀老师来举办一所好学校。这也说明美国的家庭不是不关心孩子的教育,只不过,他们不像中国的家庭那样为这件事情那么焦虑,那么兴奋,那么费尽心机,那么生死攸关,那么不惜一切代价。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区别,所以益肇仍然觉得有必要进行调查。这个高中学生发现,美国的高中也有指标,比如加州"教育网"上,把从小学到高中所有的升学率都统计在册,还可以查出哪个学校在哪次考试当中表现如何,可以看到高中的毕业生都进入了哪一所大学。不过,校长在表述他的成就时,不用"升学率"这个概念。他们不是说"我们毕业生中有90%考入大学",而是说"我们这个学校90%的学生毕业后都选择去读大学。"听上去好像是,"只要你喜欢,就可以去读大学",而不是"只要你努力,就可以去读大学。"

  益肇如此这般调查一番,到头来发现全都没有意义。因为他那个社区有四所初中,却只有一所高中,所以把500名初中毕业生合并到一个高中,就算完事大吉。没有任何升学的动员,没有任何"战前演练",没有"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也没有中国学生所谓"一模"、"二模"和"三模",更没有那"最后的一博",这些都没有。焦虑,期待,兴奋......这些也都没有。还是这些学生,大家一起走,一起来,只不过换了一个门,他就成了高中一年级学生。

  但是益肇心里明白:"这所高中每年大概有20多个毕业生进入美国最好的大学。"这数字满足了这个华人家庭的某种心理期待。

  "几年以后,我将成为这20多人中的一个。"益肇这样想。

我凭什么进入麻省理工

中国的高考制度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一次定终身;一个是只看考试不看别的。这是最简单的办法,但是很害人。美国的顶尖大学强调你的个性,而不是你的名次。

  --张益肇

  1985年暑假,张益肇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一年级学生。

  这一年益肇17岁,一副东方人的身架,个头儿本来不高,又很瘦,看上去比他的年龄还要小。他已经成为老师和同学心中的"天才少年",可是妈妈总觉得他发育不良,当他离家去麻省的那一天,不免担心他是否能照顾好自己。

  其实这不是益肇第一次离家。读高中的时候,他曾去哈佛大学的数学学校读书,有好几个月在那里独自生活。那时候他只有16岁,觉得离家的日子特别长,还非常想家。但是在哈佛的日子给这个孩子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他感受到一种欲望,这欲望是那么强烈,压倒了他对母亲对家庭的依恋。

  "我将来上的大学,"他对自己说,"不是哈佛,就是麻省。"

  说老实话,在美国,"收到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至少要比在中国容易得多。一个孩子在高中毕业之后如果想上大学,总是可以如愿,不用担心考试成绩不够好。他不会因为分数不够名落孙山,也不用担心没有钱交学费,因为可以申请贷款。但是如果想去读最好的学校,就非常难。比如哈佛大学在每4个申请者中录取一个,麻省录取的学生中有一半是在高中最好的学生。好的学校不仅要求学生有非常优秀的素质,还要付很多学费。

  名牌大学的门难进,这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一样,美国的不同之处在于,父母没有那种"一定要让孩子上名牌大学"的概念,孩子们也没有这样的压力。根据益肇的观察,他的同学中间,起码有50%的人没有这种愿望,他们认定"只要有个大学念就可以了"。

  尽管如此,益肇心里的那种渴望还是越来越强烈。"高中的后两年,我的脑子里面总有这个念头。"他后来说,"当然这同国内的学生不一样。这是自己给自己的压力,不是谁强加给我的。"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人总是向着自己内心渴望的那个方向走去。就从这时候开始,益肇的生活发生了变化。他的内心充满渴望,变得勤奋而且激昂。不仅要让自己的成绩进入学校最好的5%之中,还开始自修大学课程,数学、科学、物理、化学......总共学了7门。这孩子的确非常努力,废寝忘食,生活的节奏比一个最忙碌的成年人还要快。在旁人看来,这真是苦不堪言。可是他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一个孩子感觉不到学习的快乐,那不是因为他过于努力过于艰辛,而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努力争取的东西,并不是他想要的东西。"那些日子,他的感觉正相反,没有一点痛苦,而且还很快乐,因为他要做的事情不是"不得不做的",不是"应当做的",甚至不是"义务"或者"责任",也不是父母的"愿望"。他在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但是对于一所真正的好大学来说,"优秀"的标准决不仅仅意味着学习成绩好。益肇知道,像哈佛、麻省这样的学校,不会录取那些除了优异的学习成绩就没有可取之处的学生。他们不会把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还要看很多分数以外的东西,所以那些真正优秀的孩子,都把课外的东西当成必修课。益肇竭尽全力去参加那些课程之外的活动。那会占用很多时间,他把这一切都当作他的梦想之旅上的伙伴,与它们携手同行,没有怨言,竭尽全力。

  现在到了1985年,益肇高中毕业了。他向麻省理工大学递交了申请,自信万事俱备,梦想就要实现。

  很多年以后,益肇已经获得麻省理工大学的博士学位,成为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研究员。有一天,和熟人谈起当年的求学经历,在回答"你凭什么进入麻省"这个问题的时候,他说:

  中国的高考制度有两个问题,一个就是一次定终身;一个是只看考试不看别的。这是最简单的办法,但是很害人。中国的孩子也有两个问题:一个是统统被赶到"上大学"这一条路上来,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一个是把清华北大看成"绝对的第一"。标准是一律的。这也很害人。

美国并没有绝对第一的学校,也没有绝对第一的学生。学生选择学校是多样化的,学校选择学生也是多样化的。在美国的顶尖大学强调的是你的个性、你的独特的地方,而不是你的成绩、你的名次。美国绝对不会认为像中国那样,弄出个"某某省高考状元",然后在媒体上说他们怎么走上"成功之路"。

  所以,中国教育和美国教育区别不在于有没有选择,而是在于选择的方法的标准不同。你在中国要想上清华,就靠分数,分数是可以计算的。你在美国要进哈佛麻省,就没有固定的可以计算的东西。既靠你的整体能力,也靠你的独特性,当然也有靠运气的。比如你的数学不如另外一个孩子,但你不是一个书呆子,你对课外活动也很投入,学校可能就选择了你。说来说去,美国的教育和美国的社会一样,就是多元化。

  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当年这17岁的孩子手上都有些什么,让麻省理工大学无法拒绝他的申请:

  第一,有一个很好的学习成绩。这包括平时成绩和最终成绩,校内成绩和全国统一考试成绩。"我相信我的成绩是前5%,但是我无法看到具体的数据,所以到底是第几名我就不敢说了。"当面试老师询问他的成绩时,他这样回答。

  第二,是很多课外组织的成员。他是学校数学比赛代表队的队员,是中国同学会的会长,还是中学里一个荣誉团体的成员,只有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才有机会参加这个团体。

  第三,有很多校园之外的工作经验。他在每周三下午到一所医院去做两个小时的"义务工作",为不同科室提供服务,包括开发计算机应用程序、整理文章和做其他杂事。

  第四,有一些很独特的能力。比如在学校辩论会上的口才和机敏,还有下棋。

  第五,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麻省为检验考生提出试题,性质有点类似中国的高考,但方式完全不同。它是由一系列论文组成的,题目五花八门。益肇在申请的过程中大约写了十几篇论文,有的题目只是自我介绍,还有的题目就特别随心所欲。比如:你一生当中都犯过什么错误?你学到了什么东西?你的长处在哪里?你的缺点在哪里?你为什么要来我们学校?还有一个题目是,"你跟某某共进晚餐"。所有文章都拿回家去写,整个过程持续好几个月。你可以听由己意,任意做答。答案没有标准的对与错,全看学生的见识和表达自己的能力。

  第六,老师的推荐书。

  第七,在整个申请入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渴望。

  大多数美国的学校都相信,一个孩子内心的渴望--而不是别人的渴望,将成为他永远的向导。

来源:《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凌志军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Subscribe to 喷嚏网--读书、培训、8小时外的健康生活! 之 [铂程斋] using Google Reader
Get started using Google Reader to easily keep up with all your favorite sites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 Google 论坛"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在此论坛发帖,请发电子邮件到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论坛,请发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更多选项,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该论坛

-~----------~----~----~----~------~----~------~--~---


--
~~~~~~~~~~~~~~~~~~~~~~~~~~~~
http://bczc.blogspot.com
~~~~~~~~~~~~~~~~~~~~~~~~~~~~

zt今天刚拿到考研的政治大纲 �到了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7784217/


节选部分考察内容

(一)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1.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2.理想信念的实现
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二)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2.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的统一。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3.做忠诚的爱国者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增强国防观念。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三)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世界观与人生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2.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价值观与人生价值。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道德的功能与作用。道德的历史发展。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3.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4.格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加强诚信道德建设。锤炼个人品德。
(五)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1.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的含义及特征。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2.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社会公德的含义和基本特征。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3.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公共生活中相关法律规范。
(六)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1.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职业活动中法律的基本规范。
2.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在艰苦中锻炼与在实践中成才。
3.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爱情的本质与恋爱中的道德。婚姻与家庭。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婚姻家庭的法律规范。
(七)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1.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社会主义法律的含义和本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要构成。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自由平等观念。公平正义观念。权利义务观念。
3.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4.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 Google 论坛"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在此论坛发帖,请发电子邮件到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论坛,请发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更多选项,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该论坛
-~----------~----~----~----~------~----~------~--~---


--
~~~~~~~~~~~~~~~~~~~~~~~~~~~~
http://bczc.blogspot.com
~~~~~~~~~~~~~~~~~~~~~~~~~~~~

2009-08-27

信力建:朝鲜怨恨中国的真正原因

朝鲜曾经是中国的铁哥们,双方的友谊是所谓"用鲜血和生命凝结而成"的。然而,正象丘吉尔所言----在国家交往中,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友谊。因而,中朝这两个同志加兄弟的友好国家,在新世纪,也同样经历着利益的考验,友谊逐渐淡去,怨恨日益凸显。这种怨恨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即历史与现实。

从历史层面来看,朝鲜一直认为在历史上,中国是侵略者,而他们是被侵略者。其证据有,首先,唐灭高句丽。公元668年,宝藏王高臧降唐。高宗李治"乃分其地置都督府九、州四十一、县一百,又置安东都护府以统之"。公元670年,报德王高安舜率余部复国。第二年,报德王高安舜为唐所俘,国亡。高句丽政治中心在辽东半岛,治地包括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北部,是中国民族政权。但《三国史记》等把它与新罗、百济一起,视为朝鲜民族政权。朝鲜因此认为唐灭高句丽,是侵略行为。其次,辽灭渤海。公元926年,哀王大��为太祖耶律亿所俘。义宗耶律倍即位于渤海旧地,国号东丹。公元930年,大光显复国。公元934年,大光显投太祖王建,国亡。渤海疆域南抵泥河(今朝鲜龙兴江)为界,与新罗划江而治;东抵大海。它在东南方向的实际统治地域与高句丽接近,包括朝鲜半岛北部。朝鲜认为渤海为朝鲜和韩国历史上的政权,并指责中国教科书把渤海列为中国历史上的政权。最后是所谓
"间岛"问题。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起,朝鲜的内政、外交权均由日本朝鲜统监代行,清政府与朝鲜的边界谈判也转为中日谈判。清宣统元年(1909年),中日签订《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即《间岛条约》和《东三省交涉五案条款》)。《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第一款中,中日两国政府彼此声明"以图们江为中韩两国国界,其江源地方自定界碑至石乙水为界"。日本通过《三省交涉五案条款》和《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进一步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1984年9月16日,韩国金永光等54名国会议员联名向韩国国会提出《关于确认白头山所有权之议案》。朝鲜主体七十九年(1990年)起,与中国进行第二次边界联检,双方在部分岛屿的归属上产生分歧。中国辽宁省界段有10个岛屿未能确定。韩国学者李汉基认为,除朝鲜半岛及其周边岛屿外,韩国的领土还包括"间岛"、独岛(日本称为"竹岛")和对马岛。

而现实层面的怨恨,则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其实这也是东西方两大阵营之间的"代理人战争
",正是因为东西方的角力,本应统一的朝鲜半岛被"三八线"分割成北朝鲜、韩国两个政权。

北朝鲜政权的建立,跟中国有扭不断的联系,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新中国的帮助,根本就没有北朝鲜政权的存在。1949年中国内战正酣,为支持金日成在朝鲜半岛建立共产政权,中央决定抽调加入解放军的朝鲜人及我国朝族官兵组成的156、164、166三个师另两个朝鲜族团,编入朝鲜人民军。当年先后共为北朝鲜提供兵力约6.9万人,占朝鲜战争前朝鲜人民军总数的近一半,解放军编入北朝的部队作风顽强、能打硬仗,成为人民军的作战主力。1950年9月美国在仁川登
陆,朝鲜人民军溃退。当时作为共产主义阵营老大哥的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甚至已经做出放弃朝鲜半岛的决定,而毛泽东却立排众议,坚决派志愿军入朝参战。在朝鲜战争两年九个月的战斗中,志愿军付出了牺牲14万、受伤被俘失踪约25万人的惨重代价。而且在1951年1月,新中国又为金日成的朝鲜人民军输送了10万名朝族战士。用老一辈革命家的话说,中国与北朝鲜在历史上是"鲜血凝成的友谊"。就算进入新世纪,中国依然为北朝鲜提供大量的粮
食、药品、能源,有统计称中国为朝鲜提供的援助占中国对外援助的三分之一以上,2005年中国向朝鲜提供的粮食援助超过北朝鲜外援的50%以上。

但自从苏联解体、92年中韩建交后,中国与朝鲜金正日政权的关系一度严重恶化。朝鲜首先删除了教科书和官方通讯中关于中国志愿军参战的事实,然后撤除了板门店的中方国旗。又以"朝鲜人祖脉"和"金日成故乡"的名义向中国讨要中国仅有的长白山天池四分之一的主权。在中朝黄海经济海域划界问题上对中国的主张"不能接受"。在涉及朝鲜半岛的重大国际问题上,朝鲜也开始刻意排除中国的影响力,与俄罗斯叶利钦和普京政权加强合作。2000、01年,金正日几次批评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并认为"修正主义中国的毒化影响"
已经波及了朝鲜。但可笑的是,随着朝鲜要"振兴经济"金正日又向中国狮子大张口,2002年其密访中国,从中国要走了近30亿人
民币的物资、2003年在各项援助外,又向中国额外要了5000万美元的经济援助。但中国似乎并没得到金正日在政治上的顺从。最明显的例子,朝鲜向中国隐瞒发展核武器的事实,按中国外交部的话说"中国是从国外新闻中才得知这个消息"。从2003年开始的由中国主催的"
六方会谈",朝鲜、中国、俄罗斯本应作为一个阵营,但朝鲜从阳奉阴违的盘计利益得失到数次不与中方打招呼就单方面宣布退出的公开抗拒,虽然中
国做了大量工作,但朝方并不领情,让中国数度陷入尴尬境地。2006年7月5日,朝鲜为抗议美国对其印伪钞、贬毒等进行的金融制裁,违背与中俄达成的导弹
试射承诺,示威性的试射了10枚包括大浦洞在内的各型导弹,使半岛局势骤然紧张,中国急派特使前往朝鲜,却得不到金正日的接见,让中朝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
的严重分歧。虽然此后中国、俄罗斯依然在安理会上力保朝鲜免受全面的经济禁运和制裁,但对朝鲜的一意孤行也是无可奈何。2006年8月底金正日甚至公开声
称"搞核事业只能靠自己,中、俄两个国家并不可靠"。最近,朝鲜又单方面撕毁了由中、美、朝、韩四方共同达成的"朝
鲜战争"停火协议,这不仅是对中国在朝鲜半岛影响力的侵犯,是公开打中国的耳光子,也是对14万长眠在朝鲜半岛的中国志愿军烈士的严重
"亵渎"。拿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刘建超在2006年8月上旬的话来说"朝鲜不听中国的劝阻,也不听自己的话。"足以说明,虽然中朝还是拥有传统友谊的邻国,但是现在的朝鲜"并不听中国的话"。

这种怨恨最集中的爆发是2009年7月27日,这一天,朝鲜外务省发言人在平壤发表讲话,宣布朝鲜将不参加中方为主导的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并认为还有其他对话方式可以解决问题。但他没有说明有何种对话方式。这位外务省发言人说,六方会谈结构复杂,如果不遵循尊重主权及和平原则,恐难成立。他指出,事态很清楚的说明这些国家的用意"是想通过六方会谈解除朝鲜的武装,捆住朝鲜的手脚,让朝鲜靠别人的施舍过日子。由于敌对势力扼杀朝鲜的阴谋活动,六方会谈"已经脱离了当初的目标和性质,不可挽回地变质了。"从中,我们不难读出朝鲜对中国深层次和全方位的怨恨。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Subscribe to 牛博山寨头条 using Google Reader
Get started using Google Reader to easily keep up with all your favorite sites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 Google 论坛"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在此论坛发帖,请发电子邮件到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论坛,请发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更多选项,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该论坛

-~----------~----~----~----~------~----~------~--~---


--
~~~~~~~~~~~~~~~~~~~~~~~~~~~~
http://bczc.blogspot.com
~~~~~~~~~~~~~~~~~~~~~~~~~~~~

2009-08-26

叶檀:不是银行拯救股市 而是股市拯救银行

2009-8-25 每日经济新闻

金融类上市公司是政策保护的堡垒,事实也确实如此,今年上半年宽松的信贷政策挽救了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与不良贷款余额出现双降。

有人说,金融机构拯救了股市。错,是股市拯救了银行。

半年报显示,包括工商银行、中国平安、中信证券在内的16家金融类企业今年上半年共实现营业总收入4860.25亿元,合计创造净利润则高达1641.3亿元,占1057家上市公司2495.05亿元净利润的65.78%。但与以往的业绩相比,银行业绩平淡中略有下行,不是股市的什么大利好。截止8月24日,14家上市银行中,已发布半年报的有8家。其中,仅有5家银行实现了利润微幅正增长,其余3家均为负"增长"。

现在银行要靠股市来拯救。在信贷急剧扩张后,金融类股的命门在资本充足率,如果不能尽快补充资本金,银行将无米下炊。

银行股的一季报显示(除没有进行专项披露的银行外),除了建设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从2008年底的12.16%提高到今年一季度的12.47%外,其他银行都有所下降,尤其是深发展A、浦发银行等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仅为8.53%与8.72%,触及8%的底线。今年第一季度银行业新增信贷4.58万亿元,在当期补充了约500亿资本的情况下,银行业加权资本充足率依然由2008年末的12%,下降到了一季度末的9.9%。华夏银行、交通银行和民生银行的半年报显示,这3家银行2009年上半年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63%、12.57%和8.48%,比上年度末分别下降1.04%、0.9%和0.74%个百分点。

火上浇油的是,有媒体报道,为了严防风险,银监会要求各银行将持有的其他贷款机构发行的次级债和混合债从补充资本中扣除。银监会此举是为了防止各银行之间交叉持有次级债,让风险在银行体系内部循环,报表漂亮而风险依旧。

今年以来,14家上市银行中已有11家提出了次级债发行计划,发债计划达到数千亿元,其中中行一家就提出12000亿元的次级债发行计划。据中金公司统计,当前银行体系的核心资本净额在2.35万亿元左右,银行间互持的次级债估计已达3000亿元左右,若采取追溯过去法,则14家上市银行中浦发、民生、深发展的资
本 充 足 率 将 低 于8%(分 别 为7.05%、7.91%、6.93%),招行、华夏低于10%。

如果银监会关上次级债阀门,银行不外乎三个办法解决资本金瓶颈:提高利润,减少信贷和融资再融资。

由于1个百分点的资本充足率约可支持2.3万亿元的新增信贷投放,减少信贷可以增加资本充足率,大幅减少信贷可能影响宏观经济,影响银行快速做大,因此这个消极办法银行大多不会采用;提高利润谈何容易,银行进行的自营、向企业压榨式的中间业务收入增长很高;而扩大净息差比率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可见,短期内补充资本金的惟一方式就是利用资本市场融资,进行IPO、增资扩股或者定向增发。

可爱的资本市场是阿里巴巴的神奇宝库,银行家们口中念念有辞:芝麻,开门吧。

今年7月份,深发展通过定向增发,补充资本金5.85亿元;8月13日晚,招商银行宣布计划通过A、H股同时配股融资150亿到180亿元人民币率;8月19日,民生银行发布公告,8月18日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申请受理通知书,发行H股已经正式获得证监会批准。据悉,民生银行拟发售H股最多不超过38.18亿股,募集资金约200亿元人民币左右;浦发银行也拟募资不超过150亿元。

其他银行利用资本市场募资也将连袂而来。根据申银万国的测算数据,若要达到12%的标准,则包括招商银行在内的七家A股上市的股份制银行共需筹集资金近800亿元。

岂止补充资本金,中国银行业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做大做强,多亏剥离、注资、上市的改革三部曲。今年2月,全球银行排名榜,中国首次四家中资银行一同跻身前十,排在首位的工行的市值已经相当于9个花旗银行,目前工商银行与老二汇丰之间的市值差距已扩大一倍多,达到410亿美元。

而中国的银行业还在海外布局,虽然代价不菲,就在8月份,建设银行香港全资子公司建行亚洲拟收购美国国际信贷(香港)有限公司(AIGF)全部股份。资金从何而来,巨大的赢利,还有取之不尽的资本市场。

对于A股市场的投资者而言,惟一可以松口气的是,幸亏这些银行不全在内地市场吸血,他们是国际性公司。货币注水是全球现象,不是吗?如果这些银行都是如金融危机之前汇丰这样年年分红的诚实大笨象,A股的投资者实在是太幸福了。可惜,梦想照不进现实。等吧。

注:最近一直在考虑,在中国,股市与信贷本质上是一回事。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Subscribe to 叶檀 using Google Reader
Get started using Google Reader to easily keep up with all your favorite sites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 Google 论坛"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在此论坛发帖,请发电子邮件到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论坛,请发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更多选项,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该论坛

-~----------~----~----~----~------~----~------~--~---


--
~~~~~~~~~~~~~~~~~~~~~~~~~~~~
http://bczc.blogspot.com
~~~~~~~~~~~~~~~~~~~~~~~~~~~~

信力建:中国人的十个等级

via 牛博山寨头条 by 信力建 on 8/22/09

《关于经商治学为官的"三选一"》

----一个大学毕业生的选择

信力建

在金融风暴席卷之下,各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形势就像去年南方的冰灾一般突然冻结,但无论如何严峻,寒冬过后都是春天。只要是金子,总会有发光的时候。形势越严峻,越有助于学子们冷静地权衡利弊,作出明智的选择。我以一个教育工作者兼社会观察者的身份,对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出个人意见,希望大学生朋友和家长们能够从中得到些许启发和助益。

工农兵学商吏各领风骚十数年

五十年代初期学者很风光,延续了民国年间重视知识分子的传统。另一因素是知识分子通常左倾,在土改和三反五反期间,相对而言知识分子阶层与新政府关系最为融洽。那个时候大学生毕业之后去当中学老师,月薪可达80元,比机关和工厂的两倍还多。1957年的反右运动不仅打倒一批知识分子,也把知识分子的经济待遇打下去了,从此风光不再。

大跃进期间,不仅饿死数千万农民,城乡二元体制也建立起来。六十年代,进国营工厂当工人"吃国家饭",成了数亿农民可望不可及的梦想。在苏联的援助下,国内的兵工厂初具规模,再加上国家资源集中投入其中,进兵工厂成了根红苗正的权贵子弟首选。

七十年代,军装成了流行时装。军队成了躲避上山下乡和社会动乱的场所,当兵成了年轻人的最优选项。后来被称作"永不落空"的群体,多半在文革初期当过一轮保皇派红卫兵之后进了部队。文革后期军人出场收拾动乱残局,各个关键部门军人充斥,权倾一时。

八十年农民终于迎来了舒心的日子,机会成本为零的农民成了最先活跃的经济主体。无论沿海走私的渔民,还是温州的家庭作坊,或者苏南、珠三角的乡镇企业,以及农村种养专业户,都是在那个时期最为辉煌。"造导弹的不如卖鸡蛋的"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九十年代,大陆正式引入新加坡的亲商原则,开始尊重私人产权,商人成为最受人仰慕的社会角色,大批精英阶层下海经商。乡镇集体经济在港商台商和私营经济的冲击之下,每况愈下,纷纷破产。农民的唯一资产----土地被政府剥夺了处置权,离乡别土外出打工成了农民无奈选择。

二十一世纪,在日益沉重税收和严苛的行政管治压榨之下,民营企业风光不再,垄断国企喧嚣尘上。富豪榜成了杀猪榜,下海经商创业不再是学子们的主动选择。眼看着官员们工资福利直线上涨,公务员考试愈来愈热。

回顾近六十年历史是为了让大家了解,放在较长的时段来看,有"永不落空"的家族,没有永远兴盛的行业。因此,大学生择业的时候,对社会的发展要有前瞻性,与其打破头挤进热门行业,不如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行业。

中国仍是身份社会

择业之所以让国人焦虑,在于中国仍是一个身份社会。所谓身份社会,是指个人权利与所从事的职业和家庭出身有关。家庭出身对事业成败起到关键作用,择业成败反过来又会影响身份升降。可谓一着不慎,祸及子孙,怎么能不焦虑?

天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是状元与状元之间地位差别是很大的。元代有人戏言: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这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来评价的。官和吏算是"对国家有贡献"所以地位最高;僧、道、医对社会和谐有贡献,地位居次;工、猎、民是国民主体,供养了上层社会,也算有贡献;儒、丐不但不事生产,还影响社会稳定,所以地位最卑贱。

上面说的是封建皇权社会,莫以为现在就平等了。实际上身份鸿沟不仅没有弥平,反而拉大了。过去虽然有等级,但是国民绝大多数是农民,只要够勤劳不用担心被亲人邻居鄙视。现在社会分工细化了,等级细化了,各个阶层的特权更具体了。大致也可以分为十等:一官员,二专家,三公务,四事业,五国企,六外商,七老板,八市民,九农民,十民工。别说整个社会分层,就是同住一个小区的住户也可以细分出三六九等来,等级无处不在。

也许上述状态仍将持续一段时间,不过也不能忽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速度之迅猛。所谓现代社会,重要标志就是法制化,也就是去身份化。现代的法律条文一般不会注明身份,否则视为歧视,会遭受国际社会的谴责。

在身份社会下,人生就如同一场永无止境的高考,不断被等级组织择优录取或淘汰,个体没有选择权。假如身份社会今后也不会变动,那么个人只好往高等级阶层奋斗就是了,无所谓择业之说。因此,本文的前提是假设中国的身份将来会淡化,毕竟中国已经走在现代化的路途上。不过我得承认自己不是预言家,未来趋势请自己判断,以下意见仅供参考。

治学、经商与为官

我把天下三百六十行归纳为三种类型:治学、经商和为官。

人类祖先在近数百万年来的演化过程中,智力水平提高得飞快。在优胜劣汰的诸多因素当中,智力优势必定起过非常关键的作用。且不去预测人类未来如果演化,作为演化的阶段性结果,现代人群之中许多成员对智力活动非常热衷,有些可以用痴迷来形容。传统棋牌类游戏和现代电子游戏,都是纯粹的智力活动。我将所有以智力活动为主的职业归为治学。

假如人类以智商为唯一择优标准,那么毫无疑问,只要像人类驯化动物一样,经过数十代非自然挑选,人类就会变成大头怪物。但是这种怪物就像家畜和宠物一样,离开选择者将无法生存,所以它并非自然界优势生物。人类在演化的过程中,肯定还存在智力之外的决定因素,诸如外貌、免疫力和体能等等,实际上不能穷尽,统称其为不确定因素。那些主要围绕不确定性因素,亦即冒险而展开工作的职业,我将其归为经商。

偏好冒险的结果个体趋向多样化,多样化的结果是选择面更广泛,竞争胜利的成员相对而言优势更可靠。不过假如所有人从事高风险事业,侥幸活下来的个体可能把经过历史考验的那些原有优势丢失了。一旦自然界形势反复,则整个种群都处于高危险状态。因此,人群当中必然存在一批厌恶风险,偏好继承、秩序和稳定的个体。我将循规蹈矩的工作者,称作为官。

治学、经商、为官三种类型分别包含下列典型职业:

治学:研究员、教授、作家、艺术家。

经商:个体商贩、独立农户、企业老板、投资人、出租车司机、经纪人、演艺明星、以提成为主要收入的销售人员。

为官:公务员、国企员工、大企业职员。

下列是具有复合性质的职业:

治学+经商:律师、设计师、会计师。

治学+为官:工程师、医师、教师。

择业失败的后果

我认为大学生择业不是看社会需要什么人,而是认清自己到底是个智力爱好者、风险偏好者还是风险厌恶者。个体偏好跟家庭背景有些关系,例如中小学教师子女往往非常厌恶风险,农民家庭子女风险偏好比工人家庭子女要高,富裕家庭子女容易痴迷于智力活动,但不能一概而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个体的风险偏好也是变动的,应该与同龄人相比较。

现在官场上那么多贪官锒铛入狱,可以说是他们当初择业错误的结果。能够混到掌握实权的职位上,一般来说政府提供的薪酬和福利已经足够满足所有风险厌恶者的欲求。可是那些贪官全是风险偏好者,他们愿意为了更多利益而甘冒风险。假如他们选择下海经商,事业成功的几率是很大的,日子可以过得尊严体面,完全没有必要呆在束缚极严的科层组织里面偷鸡摸狗。贪官们择业失误,个人悲剧导致社会悲剧。

大多数农民则是社会悲剧导致的个体悲剧,他们本来是风险厌恶者,却没有适当的就业机会,不得不从事高风险的种养殖业。又因为他们厌恶风险,在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情况下,各种权利就被轻而易举地被剥夺走了,例如土地处置权、农产品定价权。

反过来,一个组织为了健康高效的原作,在任用成员的时候,不光要看才能,也要注重个体偏好的遴选,以适应岗位特点。例如需要承担责任政务官,与普通公务员所面对的风险就有很大差别。政务官需要风险偏好者,应该从社会上成功的律师、职业经理人等人群中拣选,待遇也应该与向他们看起。而普通公务员只要解决好医疗保险、养老待遇,无需高薪养廉。以中国庞大的公务员体系来看,社会也无法承担高薪养廉造成的资源浪费,因此信心满满的风险偏好者们应当慎重报考公务员。

总而言之,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大学生择业没有最佳答案。也许成功也许失误,最关键在人生的旅途中要保持享受生活的心态。

----本文发表于《新经济》杂志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Subscribe to 牛博山寨头条 using Google Reader
Get started using Google Reader to easily keep up with all your favorite sites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 Google 论坛"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在此论坛发帖,请发电子邮件到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论坛,请发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更多选项,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该论坛

-~----------~----~----~----~------~----~------~--~---


--
~~~~~~~~~~~~~~~~~~~~~~~~~~~~
http://bczc.blogspot.com
~~~~~~~~~~~~~~~~~~~~~~~~~~~~

超级强悍:中国逃亡指南

via www.tianya.cn on 7/30/09
��如果你某天被通缉,被仇家追杀,总之是不得不亡命天涯......

  请记得以下要点:

  第一条,跑路过程中的通讯


  1,最大的忌讳,用手机

  手机虽然作为很先进的通讯工具,方便了联络,但是在跑路途中,这个确是最大的安全隐患,一个电话可能你就会被KO掉了。可能有的朋友会说,你说的是因为手机卡是用你身份证办的吧,你可以办那种不用身份证办的电话卡啊,或者是用别人的身份证办的卡啊。问题不在这里,而是目前的手机定位情况,如果真的是犯了比较大的事情,一般你的手机肯定会被锁定的,包括你的通话和短信。至于定位,一般开机40秒之内定位你没什么问题。可能又有不懂的童鞋要问了,我又没有打电话,怎么会定位我呢?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用过Googlemap的定位功能,或者是AGPS,这个给手机没有GPS功能的朋友带来了很多方便,可以实时定位你的位置......,这个的实现其实是基于手机信号发射站来定位的,多维定位法,一般精确度在300-400米范围内,你所处位置的基站越多,定位越精确,只要你手机开机,有信号,基站就会不断扫描你手机信号源,然后多维定位。所以......跑路过程中最好是不要使用手机通讯,否则你很快就会被锁定......。可能你在美国大片中经常看到有人打电话然后被锁定在某个建筑内,这当然不是危言耸听。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基于手机基站扫描定位,我想可能还有卫星定位技术在里面吧,不管怎么样,手机还是不用为妙

  2,固定电话联系方式

  很多人之所以被抓,可能就是因为实在想家,用固定电话给家里打了个电话。然后很快就被KO掉了。固定电话不具备移动性,一般打电话都会显示区号,然后根据这个区号,再去当地电信查,很快就能具体到某一不电话机。可能又有朋友要问了,我用街道旁边的IC卡公用电话,总找不到我吧,这个,实在的说,更好找到你的大致位置了,街边的IC卡公用电话都是分段号码,并且在电信里直接有分布图,根据你的电话号码,很快就能追踪到你所使用的那部电话所在的街道名称和位置......,这样你的位置还是会被暴露,给跑路带来风险。

  总结:

  跑路过程中的通讯解决方案

  可以找到当地的中学生或者是去网吧找个,给他一些钱,让他打电话给另外个城市的朋友或者网友,当然,距离越远越好,然后通过他再转告给你想联系的人,如果为了更安全,可以多跳转几次。这样即使追查起来,想找到你的位置,可能在某个环节就会断掉。


  第二条,跑路过程中的交通

  跑路,当然是要跑了,跑的越隐蔽越好,越少人知道越好,越快也越好。所以交通是很重要。
  交通无非就是海陆空,机场车站,码头,或者自己开车或者驴车马车牛车都可以。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首先,坐飞机跑路这个是首先要排除掉的,机场人员众多,安全检查有是最严密的。pol.ice叔叔安排的数量也是最多的。身份核查也是最严密的,身份证识别是和公共安全专家局的那个身份证识别系统是联网的,去机场坐飞机跑路等于自投罗网。聪明人一般都不会坐飞机跑路。

  其次,坐火车跑路,这个也是很不明智的选择。火车站现在安检级别也升级了,火车站内监控众多。虽然说火车站人多,置身其中还是相对安全的说,但是门口中总有pol.ice叔叔在那里查身份证,看到可疑人员就会让你掏出身份证在电脑上查询一下(fuck,插播一条新闻,本人每次坐火车基本上都会被视为可疑对象查身份证),所以这个路线也不是很安全的,万一被pol.ice叔叔查身份证,那当场就挂了。不推荐

  关于坐汽车跑路,汽车又分长途和短途汽车,长途汽车一般发车目的明确,距离虽然远,一般都是走高速公路,但是可能就在几个地方停,所以万一暴露始发地点,目的地很快就会暴露,缩小pol.ice叔叔的追捕范围。但是长途汽车暴露时间短,接触的人也少,这个可以适当考虑,当然,坐长途汽车,你可以不到达目的地下车,可以在某一路段下车,然后在路上拦一些跑长途的货车,搭个顺风车,有钱的话适当的给车主一些钱,他们还是乐意带你的,当然,这个要看人品和运气了。短途汽车,安检比较松一些,目的地短,经常换乘,迂回主动性比较强,但是由于暴露时间长,接触的人多,人多眼杂,也容易被发现,需慎重考虑......

  另外一个走公路考虑的就是租车,找个人给他一些钱,去租赁公司租一辆车,走小路开,这样暴露的可能性就很小,安全系数高一些,这个是公路最佳出行方案......

  走水路,全国跑路要走水路的地方貌似不多,内陆无非就是从重庆到珠江三角洲走水路,外围就是从广西,湛江,珠海,广州,青岛,南京,天津,海南,大连等城市坐船,不过这个危险系数高,非常,极度不推荐......


  第三,跑路中的身份伪造

  跑路过程中一定不能用自己的真实身份证,这样很快就会被pol.ice叔叔盯上的。在外面不管住店还是什么的,都是需要身份证的。至少要有三张或者三张以上身份证。至于身份证的来源,大致有两种。办证广告遍布全国各地,更有亚洲办证集团公司,每个城市的天桥下都有专门给人办证的,只要你想要的,没有办不出来的,50块钱一张身份证,200块钱办的比真的都还真,随便花点钱,都可以给你办出来一打。另外一个就是找你当地的贼头,这个需要一些关系,他们手头一般都有别人的身份证,花点钱,从他们手里买个两三张真正的身份证还不是什么问题的,当然,要找和你长的比较相近的,年龄差别不大的,不要连性别都搞混淆了。

  第四,跑路过程中的住

  跑路绝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里肯定要考虑到住。你不能一直在路上跑啊,总有累的时候,需要一个落脚点。住当然是短期的住,跑路不可能在一个地方呆的时间太长,除非是绝对的安全,当然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首先住有几点方案推荐

  1.对于经济条件和安全性来考虑,3星级以上的宾馆推荐住,因为这些地方一般都是比较正规的地方。一般不会有pol.ice过去查房或者抓赌博P
C什么的,星级越高,安全系数越高,有些地方的五星级宾馆一般都是go-vern-ment招待单位,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pol.ice叔叔是不会贸然去查房的。另外一个就是当地go-vern-ment招待所或者宾馆,这些地方,pol.ice也是避之不及的。安全系数更高。不过要注意尽量避开监控设备,最好带着帽子什么的进去,用假身份证开房。

  2。就是大一点的洗浴中心之类的娱乐场所,这些地方,一般都是有社会背景的人开的,越大,后台越硬。这些地方一般都提供免费住宿,因为是洗浴的地方,只有入口等处有监控设备,其他的地方不会有的,进去洗浴又不需要身份证,降低了安全风险,何况里面吃喝洗住玩一条龙服务,在里面呆上十天半个月,没人会管你的,不过建议还是不要常呆,否则引起怀疑,会带pol.ice过来找你的。

  3.找一些农家乐,现在的很多农家乐都提供住宿服务,当然农家乐里面不会有监控什么的,管理上虽然登记但是和其他地方相比,还是要松懈的多,pol.ice也一般不会没事跑那么远去查房,在里面住上三五天,还不是什么问题,何况农家乐一般都远离市区和农村,信息交流不是那么及时,安全性相对较高......

  4,一些小旅馆之类的不推荐入住,因为这个会经常被pol.ice叔叔查房,另外人多眼杂,安全系数极度不高,不过学校周围的小旅馆相对来说安全一些,因为毕竟里面都是开房的学生居多。pol.ice叔叔也是心知肚明,除非是缺钱花了或者是学校联手想去查房,否则一般不会去的,可以考虑短期入住。

  5,最落魄最省钱的住,可以考虑和流浪汉或者拾荒者住在烂尾楼或者桥洞下面,一般城市都有烂尾楼,里面一般都聚集这流浪汉或者拾荒者。这里一般情况下pol.ice是不会清查的,何况一般的烂尾楼外面都是大门紧锁。突然多出来一两个陌生人,他们也不会过多关注,只要你不和他抢地盘,他是不会找你麻烦的,也没人想招惹麻烦,所以在那里呆上十天半个月,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这种方式推荐落魄期住......

  第五,关于隐

  古人云,大隐隐于市。看来古人也明白,真正的高手都是隐藏在市井中的。所以我们也不可避免,遵循古训。目前来说,人员管理混乱的地方就是建筑工地之类的地方,因为建筑啊工地人员流动大,登记管理上也有很多薄弱环节,拿着假身份证出去登记一下,基本上就可以在里面干活了。大一点的建筑工地可能会在一个地方呆上一年多,然后再转战其他地方。pol.ice叔叔不可能每天没事就往建筑工地上跑,至于工程项目组的他们最多也就是知道包工头的人数和名字,至于包工头下面有多少人,恐怕只有包工头自己清楚,也就是在开工和发薪水的时候清点一下人数。所以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另外一个工地上的人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没有谁会问起谁是干嘛的。

  切忌往农村跑,不要以为农村偏远就安全了,其实这个观念是错误的。至少来说,现在在偏远的农村,都是和外界有联系的,很多都是几辈子土生土长的原生居民。突然多了一个陌生人,这个都是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农村人爱扎堆聊天,时间长了这些消息会传的很远,很可能就会传到当地pol.ice叔叔的耳朵了。地方再偏远,也是party的管辖范围,有村支部之类组织的说,很快就会暴露身份。

  另外一个地方就是,矿山,林场之类的。矿山我就不多说了。云南,陕西,山西,河南,内蒙古,四川都有煤矿或者其他矿产,当然,最好的是隐于煤矿,这个一只脚踏进阎王殿的职业,内蒙古或者平顶山的露天煤矿就不要考虑了,这样隐不住,会露出狐狸尾巴的。最好就是往山西或者陕西跑,小煤矿众多,矿主不会把统计名单送到公共安全专家局的,除非他想关门大吉。人数报的越少越好,这样万一出了事故死人了,可以隐瞒死亡人数,减少麻烦。也正符合了你隐的条件,不过你要做好心理准备,不是什么非在这里隐不可的情况,就没必要来这里拿生命开玩笑,毕竟你跑路的目的也是为了活命或者其他的。小命都没了,还谈什么隐......
  林场也会招一些临时工人,这些也不会统计上报的公共安全专家机关的,短期的隐,在那里干个半年几个月的,不会有什么问题的。适合短期的隐......,这个适合往东北跑,大兴安岭那边适合隐,如果运气好,隐一辈子不是什么问题。

  渔港码头就不要考虑什么隐了,因为海事局和海警会不定期的走访什么的,人员普查的比较严格,很容易被pol.ice叔叔抓现行......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Subscribe to www.tianya.cn using Google Reader
Get started using Google Reader to easily keep up with all your favorite sites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 Google 论坛"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在此论坛发帖,请发电子邮件到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论坛,请发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更多选项,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该论坛

-~----------~----~----~----~------~----~------~--~---


--
~~~~~~~~~~~~~~~~~~~~~~~~~~~~
http://bczc.blogspot.com
~~~~~~~~~~~~~~~~~~~~~~~~~~~~

zt各大高校惊人江湖绰号 ---(继续娱乐一下)

> via lzhi的阅读笔记 by lzhi on 8/23/09
>
> 北大:"圆明园职业技术学院"或者"中关村应用文理学院"
>
> 清华:"五道口理工学院"或者"五道口工程技术大学"
>
> 人大:"中共中央第二党校"
>
> 北师大:"积水潭师专"
>
> 北京理工大学:"魏公村汽配维修服务站"
>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专政工具生产厂一厂"
>
> 中国农业大学:"海淀种猪选育场"
>
>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子弟学校"
>
> 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国安局岗前培训中心"
>
> 北京语言大学:"中央统战部亚非拉司"
>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技术研发中心" "五道口计算机学院""学院路小飞机实践基地"
>
> 北京邮电大学:"明光村中学附属大学"
>
> 北京科技大学:"京津唐地区预备炼钢工人培训学院"
>
> 中国传媒大学:"中共中央宣传部储备干部培训中心" 定福庄二小附属大学
>
> 北京协和医科大学:"五道口理工学院东单屠宰培训基地"
>
> 北京电影学院:"蓟门桥北爱情动作片拍摄中心兼青年男女伦理研究与实践基地"
>
> 北外:"中国抗'日'军政大学俄文大队"
>
> 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法律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或者"军都山政法干校"
>
> 法大研究生院:"昌平法律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蓟门里分校"或者"军都山政法干校蓟门桥下岗再就业培训中心"
>
> 西南政法大学:"壮志路街道辩论队"
>
> 西北政法大学:"延安讲武堂西安分堂"
>
> 华东政法大学:"长宁区瓜果副食公司"
>
> 中南财经政法:"中共中央党校华中地区二分校""茶山刘法商会计管理计算机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或者"538路终点站大学"
>
> 南京大学:"浦口农民'运动'讲习所"
>
> 南京财经大学:"仙林香樟园周末情侣房消费主力小分队"
>
> 河海大学:"江苏水利高专"
>
> 东南大学:"九龙湖高级技工学校"
>
>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职教师资培训专科"
>
> 南京邮电大学:"三牌楼业余无线电俱乐部"
>
> 上海交通大学:"闵行理工学院" 或者"东川路男子职业技术学院"
>
> 复旦大学:"五角场文秘职业技术学院"或者"五角场社区职教中心"
>
> 同济大学:"上海市第一建筑施工队"
>
> 上海大学:"宝山区落榜青年高复学校"
>
> 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俄文高专"
>
> 东华大学:"国立黄道婆高专"
>
> 上海海洋大学:"中国大闸蟹良种选育基地"
>
> 上海海事大学:"黄浦江驾船员培训基地"
>
> 华东理工大学:"徐汇区家电维修站"
>
> 华东师范大学:"普陀师专"
>
> 上海师大:"徐汇区下岗青年再就业培训基地"
>
> 上海体育学院:"五角场武术学校"
>
> 中山大学:"广东应用文理综合学院"或者"海珠区青年康乐中心"
>
> 华南理工大学:"五山镇理工学院"或者"五山禅寺"
>
> 华南师范大学:"天河区幼教师资培训基地"
>
> 华南农业大学:"中科院华南自由落体研究所"
>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白云山麓高级公关小姐兼语言培训基地"或者"白云山发情尼姑庵"
>
> 广州中医药大学:"三元里中医职业技术学院"
>
> 南方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截肢研究所"(无语那个无语。。。)
>
> 深圳大学:"南山区青年创业培训中心"
>
> 汕头大学:"中央驻港联络办汕头统战办公室"
>
> 武汉大学:"珞珈山综合职业技术培训学院"或者"中共中央党校华中地区一分校"
>
> 山东师范大学:"中华联合考研培训基地济南实验学校"或者"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培训学校济南分校"
>
> 厦门大学:"厦门反散步协会附属实验学院",或者"教立中华佛教协会闽南佛学院修行基地"
>
> 吉林大学:"东北人民大学"即"中央党校东北军法专校"
>
> 新东方:"私立留美预备学校"
>
> 西安交大:"西安铁道医院泌尿外科专门医院"
>
> 华东师范大学:闵行女子高等师范专科学院,又称虹梅南路女子高等师范专科学院,简称虹梅高师或虹梅女专,是普陀女子高等师范专科学院(原普陀区长风二中附属大学)的分校区。
>
> 浙江传媒学院:江浙地区高官富商N奶文化技巧培训中心(。。。)
>
> ==========================网友补充===========================
>
> 华中科技大学:关山口职业技术学院 新屋熊国立大
>
>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高大小学初中高中的老师基地
>
>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老河山职业技术学校
>
> 大连理工大学-搬家公司人才培养基地~~
>
> 中国医科大学----北二马路医学院或和平一小附属卫校
>
> 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农务学堂
>
> 中国民航大学:"666/678大学""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后勤总公司""张贵庄灰机驾驶培训及考核基地""21世纪中国民用飞行器设计维修中心"
>
> 天大和南开----六里台七里台八里台联合大学
>
> 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水产基地
>
> 江苏科技大学:小牛村养蚕所
>
>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郫县高级男子技术学院
>
> 外交学院 展览路加油站附属学校
>
> 河海大学:"江苏水利高专"
>
> 厦大漳州校区-大径村村立大学。。。
>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区----花家地大学
>
> 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水产基地
>
> 安徽财经大学:华东脑组织病变儿童康乐中心 龙子湖职业技术学院
>
> 湖南师大 岳麓区教师进修学校
>
> 青岛农业大学 "城阳实验中学附属大学""古庙头牛学院"
>
> 海南大学:海甸岛人民免费公园
>
> 河北大学,上古村职业技术专修学院
>
> 大连海事大学:栾金村渔业运输劳力资源中心
>
>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海淀区新东方职业厨师进修学校
>
> 四川外语学院 歌乐山女子翻译职业技术学院
>
> 中国矿业大学 教徐州煤炭职业计术专修学院
>
> 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家沟轮船修造高级专科学校
>
> 大连理工:红凌路职业技术培训中心
>
> 兰州大学----榆中高原夏菜研究与生产基地
>
> 中国民航大学:"666/678大学""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后勤总公司""张贵庄灰机驾驶培训及考核基地""21世纪中国民用飞行器设计维修中心"
>
> 武汉理工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合称:华中高等情侣培养技术中心
>
> 山东工商学院:煤炭孤儿疗养院渤海分院
>
> 上二医----重庆南路教育超市附属鲜肉加工厂
>
> 长安大学----西北道路桥梁维修服务站
>
> 上海海事大学:"黄浦江驾船员培训基地"
>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门被雷光棍博物馆(出校门就是南雷和北雷村) 长安区兴隆县玛钢厂附属雷村电子科技大学
>
> 山东科技大学---呼啸山庄 【一年只刮两次风,一刮刮半年】
>
> 西北大学--西北农林第二研究所 关中农民讲习所
>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太阳宫女子职业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
> 青岛大学:青岛市南黄金路段最粗钉子户
>
> 中央民族大学 "魏公村清真餐饮培训基地"
>
> 北京物资学院。。邓家窑村立大学。。天赐良院。。
>
> 江苏警官学院:中国专政工具生产集团江苏分公司。
>
> 哈尔滨理工大学(东区):三大动力家电维修中心......
>
> 哈尔滨理工大学(西区):哈西锅炉制造厂子弟学校
>
> 哈尔滨理工大学(南区):征仪路翻译职业学院兼信息管理通讯中心
>
>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二里沟走读学院
>
> 天津音乐学院: 大光明桥琴瑟歌舞协会..
>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龙王子弟学校
>
> 安徽农业大学、、、华东地区化肥销售总代理。。。
>
> 大连海事----交通部嫡系部队
>
> 中央戏剧学院----南锣鼓巷第二百五十小学。
>
> 东北财经大学-大连男子会计学院或东北青年疗养院
>
> 湖北经济学院: 湖北停水停电断网学院
>
>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南广生态园
>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尧山校区) 广西养牛基地
>
> 扬州大学:纵贯线综合农牧场
>
> 东北师大----教育部赴日留学预校
>
> 江西财大:老区高考高分撞车遇难者收容所一部
>
> 湖南大学:岳麓山管理处附属学院
>
> 阜阳师范学院------阜阳三中附属大学
>
> 北二外:韩国驻京子弟学校
>
> 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兑山小学附属华侨大学
>
> 四川外语学院:西南地区抗日军政大学俄文大队,爬山减肥学校
>
> 湖南商学院 桐梓坡职业技术学院
>
> 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南外环理工大学、山东大学佛学院
>
> 第二军医大学:虬江尸体回收中心
>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中常委指定高校生自杀心理学及边缘崩溃学说临床实验基地大兴分部
>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盘城气象预报中心
>
> 华中师范大学----广埠屯女子师范专科学校
>
> 中南财经:茶山刘大学
>
> 湖北大学:徐东村幼儿园附属大
>
> 浙大紫金港校区:三墩工学院
>
> 天津财大~~~天津村党委财务科~
>
>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陆军学院_西北第一监狱
>
> 成都理工大学----成都市二仙桥石头研究基地
>
> 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通信学院----总参谋部歌乐山疗养院
>
> 国立华侨大学-国立华侨待业青年疗养基地
>
> 首都医科大学:(凉水)河北菜户营大学
>
> 东北大学----沈阳南湖职业技术学校
>
> 西南大学----北碚天生路老师和农民专业培训中心
>
> 北京体育大学-亚洲第一青年疗养院
>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徐家庄电器装修学校
>
> 湖北大学----武昌区中小学生家教培养基地/武昌区经济发展储备大
>
> 内蒙古农业大学,呼市二苗圃军事管理监狱。
>
> 四川大学----成都七中附属大学
>
>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福州第二福利院,福州第二老年大学,中科院物理研究院后院,西禅寺青年预科学院
>
>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地铁公司西直门分公司
>
> 南京农业大学----卫岗乳业附属学校、国立中山陵园附属农专、卫岗农专
>
>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司法部直属监狱
>
> 同济大学嘉定校区:黄渡理工大学 黄渡镇男子职业技术学校
>
> 广东工业大学 大学城男性监狱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
> 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山东煤炭工人扫盲基地
>
> 中科院研究生院-中科院系统临时工入岗培训班
>
> "江苏大学" ====== "农机学院" 、 "理工大" 、" 江苏工学院"。
>
>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英语系 ====== 镇江师专
>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七技校(个人觉得这个不贴切,和南七有点远 倒是离我家只有几步。。)
>
> 江西理工大学:金沙湾大学(黄金校区)...
>
> 成都电子科大:高新西区多功能娱乐休闲庄(可免费享受无线上网),附鸵鸟免费参观
>
> 安徽大学磬苑校区:肥西县综合职业技术学院/肥西县职高/芙蓉职高
>
> 安徽大学龙河校区:肥西县综合职业技术学院龙河路分部
>
> 湖北大学---沙湖职业技术学院or徐东大学
>
>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合称 中国农民工大学(这个牵强了点吧。。不过好多人这么说)
>
> 武汉音乐学院:解放路连锁KTV
>
> 江苏警官学院旁边的三江学院被称为警嫂学院
>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丁解村气象站
>
> 西南大学,天生桥土豆及茶叶研究所 北碚大学简称北大
>
> 黑龙江科技学院 哈尔滨市江北地区糖厂职业技工学校
>
> 上海海事(新校区)东海渔船舰队
>
>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对外交流演出团"或"魏公村歌舞团"
>
>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城猥琐男教育中心
>
>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管子工玻璃工搬运工学院
>
> 天津师范大学----姚村第三产业发展基地
>
> 武汉工业学院-- 常青花园老年大学附属学院
>
>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吃饭大学或者大连马兰子广场女子监狱
>
> 西华大学 成都农家乐大学 郫县拖拉机大学
>
> 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药代第二培训基地。。
>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樊家村附属大学
>
> 南京理工大学--孝陵卫军械厂
>
> 武汉体育学院:马家庄高等体育运动技术学校
>
> 河北师范大学=喝水吃饭大学
>
> 中南大学:打铁的,修路的与当郎中的联合大学。
>
> 华中农业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工业大学 合称 南湖农民工大学
>
> 西南财经大学 光华村银行综合柜员培训中心/ 温江柳台大道开房饮食综合服务产业园区
>
> 中国人民大学 人大附中附属大学
>
> 湘潭大学:羊梏塘土地开发基地
>
> 黑龙江大学 ----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俄文队
>
> 南京艺术学院----卖身不卖艺人才培养基地、华东地区优质高级二奶小蜜专业培养输出基地
>
>
>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 Google 论坛"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在此论坛发帖,请发电子邮件到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论坛,请发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更多选项,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该论坛

-~----------~----~----~----~------~----~------~--~---


--
~~~~~~~~~~~~~~~~~~~~~~~~~~~~
http://bczc.blogspot.com
~~~~~~~~~~~~~~~~~~~~~~~~~~~~

2009-08-25

zt“四大家族”后人 蒋家凋零落寞宋孔陈家低调

宋氏三兄弟与夫人

  2006年夏天,一次偶然的机会,民国"四大家族"的后人聚首上海。

  一个甲子前,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权倾一时;如今,蒋家凋零落寞,而宋家、孔家、陈家的后人,则十分低调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他们来自"四大家族",却刻意回避"豪门"背景。对于先人功过的种种争议,他们也淡然处之。

  时过境迁,这些家族的后人,如今对那些历史人物的回忆常常只是衣香鬓影;可喜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档案资料浮出水面,神秘的历史正逐渐丰富与充实。

  宋家――故纸堆中还原历史

  "我感到非常荣幸今天能够来到上海,这座城市曾是我的家族生活的地方。尽管我的外祖父宋子文先生是海南人,但在上海,在他出生的这座大都市,他成为中国二十世纪很有能力的金融家和政治家之一。我很感动,今天能有这么多全世界知名学者,在上海济济一堂,讨论宋子文先生。"2006年6月19日,身材高大的宋子文的外孙冯英祥用英语为"宋子文与战时中国"学术研讨会致开场白。

  宋子文的9个外孙中只有冯英祥与兄弟冯英翰住在美国,他们的其他表兄弟住在香港和菲律宾,故而孙辈中,冯英祥与宋子文最为亲密,他从小跟外祖父宋子文生活,直至14岁。每逢放暑假,冯英祥有很多时间可以陪伴外祖父。

  "我的外祖父宋子文在纽约的生活很简单,他吃的东西、用的车子都非常一般。外祖父的生活很有规律,喜欢早起,吃完早饭后他就直接去办公室。他很喜欢散步,通常午餐以后散步一小时,外祖父不多的娱乐方式是与他的朋友一起打扑克牌。"

  像普天下所有的外祖父疼爱外孙那样,宋子文非常疼爱冯英祥。让冯英祥印象深刻的是,10岁那年,有次他放学回家,感觉到有几个外国男孩一路尾随并盯着他的钱包,被吓坏了的冯英祥奔到公共电话亭打电话,刚好是外祖父宋子文接听。"外祖父叫我不要动。5分钟之内,他就带着秘书开车匆匆赶来,他居然还带了一把枪,而且已经上了膛,准备来救我!为了保护我,他愿意做任何事情。"在讲述这段经历时,西装革履的冯英祥做了个手枪瞄准的手势,笑声爽朗,神态如同调皮小男孩。

  1975年,冯英祥就读于宾州大学时,外祖父宋子文业已辞世,那时的冯英祥开始对外祖父的历史感兴趣。他攻读了政治学,"选择政治学也许是受外祖父的影响"。目前,冯英祥在瑞士信贷银行从事管理,与父亲冯彦达一样,他选择的事业是与银行相关的理财投资规划。

  他从未看重自己来自一个像宋家这样的家庭。"经过五六十年后,在美国的企业界,很少有人注意到我来自宋家,更重要的是要靠个人后天的努力。"

  关于宋子文富可敌国的猜测曾经让这个家庭的后代备受压力。但在冯英祥看来,外祖父宋子文生前很沉默,没有跟任何人谈过关于财产的事情,他的遗产是一些美国股票,让所有的孩子平分。

  冯英祥强调,与外界传言不同,外祖父宋子文和宋美龄的感情非常好,兄妹间有很多通信。"即便1949年以后外祖父宋子文在美国,蒋介石和宋美龄在台湾,他们晚年身体不好时,宋子文会积极帮他们找最好的医生和最好的药物,并把医生送到台湾让他们替蒋介石看病;宋美龄每次到纽约,哥哥宋子文也会替妹妹找当地最好的医生。"

  身处异乡的宋子文生前仍然期盼叶落归根,"他很想回到自己的祖国,在纽约时也曾向很多美国政要询问是否有回到中国大陆的可能性,但最终未能如愿。"冯英祥喟叹。

  就在今年6月18日,冯英祥带着儿子去了宋家故居,这是他第三次来上海,"我不能想像宋家居然曾有那么大的花园,我不能想像我的外祖父以前住那么大的房子,他后来在纽约住的房子大概是上海房子的五分之一都不到。"

  "我常常鼓励我的两个儿子,让他们了解祖先过去所做过的事情,我希望他们对宋家历史多了解一些。"冯英祥的两个儿子看来彬彬有礼,21岁的长子冯永康在美国欧柏林大学就读,18岁的小儿子冯永健在宾州大学就读。

  孔家――乌衣巷口夕阳斜

  自从宋美龄病逝后,孔令仪成了"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中最为年长的长辈。孔令仪在美国的住宅坐落于纽约曼哈顿区最贵地段第五大道,与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夫人杰奎琳住在同一条街。

  孔令仪的先生黄雄盛今年88岁,是东北人,老先生喜欢穿西装、打领带,待人处事很有分寸,头发整理得一丝不苟,写信时每个字都规规矩矩。以前是空军上校的黄雄盛先生曾在美国受训、开轰炸机,担任过蒋介石的英文秘书,年轻时当然很英俊健康,看得出来大小姐很喜欢他,他对孔令仪也很体贴,比如在令仪入座前他会很绅士地摆正座椅。

  从1945年之后,孔令仪几乎都在美国生活。孔令仪是基督徒,不热衷社交,为人低调且遵守中国人固有的礼节。

  孔令仪说父亲孔祥熙很喜欢吃面,她也曾提到小姨丈蒋介石。曾经有5年时间,在金陵女子附属中学读书的孔令仪跟蒋介石夫妇住在南京官邸,她觉得蒋介石很爱护她,北伐时蒋介石写了《告全国同胞书》,在孔令仪15岁生日时,蒋介石将《告全国同胞书》的原本送给孔令仪,并题了孔令仪的名字,现在还挂在孔令仪的书房里。

  1967年,孔令仪88岁的父亲孔祥熙病逝于纽约;1973年,85岁的母亲宋霭龄病逝于纽约;1975年,小姨丈蒋介石去世;弟妹孔令侃、孔令伟、孔令杰也相继去世;2003年10月24日,孔令仪小姨宋美龄去世……

  亲人们的相继去世无疑给孔令仪造成很大打击。孔家现在就剩下孔令仪和外甥孔德基。孔令仪没有孩子,孔德基是孔令杰唯一的儿子,现在在美国得州。

陈家――豪门只在传说中

  "蒋、宋、孔、陈,他们也是凡人,都有过错,如今功过均交由历史评说。他们的沉默里涵盖着无奈,他们的沉寂亦是对历史的交代。"陈立夫的三儿媳妇陈林颖曾平静地讲述昔日家族历史。

  陈立夫有三子一女,长子陈泽安由台湾大学农学系毕业,由于陈果夫没有子嗣,陈泽安被过继给陈果夫,陈泽安后赴美国求学,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的知名植物病理学家,如今80岁。次子陈泽宁由台湾大学电机系毕业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后在一家公司担任研发工作,如今已79岁。女儿陈泽容16岁时就赴美学习音乐,如今也已72岁。陈林颖曾的先生陈泽宠是陈立夫最小的儿子,是普度大学航空工程系和工业设计系的双科硕士,毕业后在洛杉矶工作。

  1950年,9岁的陈泽宠跟随父亲陈立夫赴美。当时的陈立夫已退出政坛,在美国新泽西经营一家养鸡场。"公公的鸡场开了好几年,被烧掉过两次,还遭遇鸡瘟。当时李敖质疑,陈立夫先生怎么可能打着领带去喂鸡?我先生跟李敖说,你实在不了解我的父亲,他相当注重礼仪,又常有人去农场拜访他,他总不能衣衫不整接待客人,所以他才经常打着领带做农活。的确,当时孔祥熙、宋子文等很多人都曾去看望他。姐姐泽容订婚时,爸爸妈妈亲手用鸡蛋做了3个大蛋糕,招待了150多位客人。"陈林颖曾用"解甲归田"来形容公公陈立夫当时的状态。

  在陈林颖曾看来,公公陈立夫晚年的生活简单而有规律:早晨5点起床,然后是写毛笔字、看书。他很保守,如果有10元钱,往往只做七八元钱的事情。他担任了台湾中国医药学院30年的董事长,为这所学校募款,一直做到过世……"公公组织了一个'老人会',原本80岁的老人才能入会,后来老人都走得差不多了,公公就将'入会标准'降低到60岁。只要有走的老人,公公都亲自到殡仪馆去送行。"

  夫人孙禄卿的离去显然对陈立夫的影响最大。"婆婆毕业于上海美专,喜欢理家,是标准的贤妻良母。他们夫妻的感情很好,公公常讲,'爱其所好,敬其所异'。"陈林颖曾说。

  "我们一家都没有再从政。陈立夫先生没有明说不让后代从政,但他主张让孩子的兴趣自由发展。我先生回台湾时,蒋经国先生曾找过他,问他是否有兴趣为民航局服务,担任高级职务,我先生表示自己对环境不熟悉――实际上,陈家并非认为为官就是荣耀。"陈林颖曾说,先生陈泽宠从来不事张扬,"总是等他做到某个程度时,人家才发现他原来是陈家的儿子。"

  陈家第三代孙辈目前共12人,分别在金融机构、医疗工程机构和高校任职,"他们都很杰出,都是哈佛、MIT、普度、斯坦福等名校毕业。"陈林颖曾说。陈林颖曾的长子陈绍诚今年27岁,次子陈绍仁今年25岁,兄弟俩在台湾念完高中后到父亲的母校普度大学学习工商管理。

  去年7月,陈泽宠带妻儿到北京旅游,其间身感疼痛,8月初陈泽宠住院体检并接受肿瘤切除手术,术后病情恶化,最后不治身亡。先生陈泽宠的突然辞世,让54岁的陈林颖曾难掩忧伤,面对记者时甚至几次泪水盈眶。"我先生在我们家是全能的百科书,他本来想两年之后退休,现在却突然离去,事情发生得太突然,恍若一梦。"

  陈林颖曾第一次见到宋美龄是在她的100岁生日宴会上,站在公公陈立夫身侧。看到两位老人相对,她顿时感觉历史扑面而来,那种感觉如此汹涌,无以形容。"现在我们跟孔、蒋、宋家还会偶尔联系,在不同的地方我们会碰到,那时我们会想――我们原来是有渊源的,我们都是历史的见证人。"(

Best Regards
Amy Song

2009-08-24

张鸣:改革的危局―与清末新政比较

> 2009年7月4三味书屋演讲
>
> 今天来了这么多人,我感觉有点慌。这个题目不是一个准备得特别好的题目。以前我一般是不谈改革的,这个问题谈的太多了,也不太好谈,我也不是很擅长,当然现在这个问题也不太好回避,到今年三十多年了。今年年初我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谈了一下这个问题。现在很多人谈改革时有一种担忧:改革会不会被革命所扑倒?会不会改着改着就改不下去了,革命就来了。为什么呢?因为中国实际上有过这么一次,改革被革命所扑倒的历史。既然是有过这么一次的,而且我又是做历史的,我就想把这个联系一下,也就是我们回顾一下当年那次改革被革命所扑倒的历史,看看今天我们有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
>
> 所谓被革命所扑倒的改革就是所谓"清末新政"。关于清末新政,历史界的说法很多。它为什么失败?为什么新政紧接着革命,王朝就覆灭了?这个说法很多,比如有的说这是假改革,假改革真聚敛;还有的说当时条件已不具备了,到这个时候改革已经晚了。其实我以前这么认为,戊戌维新那时可以,1898年可以,但戊戌维新失败了,清政府反动,不改,经过义和团运动,清政府的空间比较小了,就不行了。还有一种说法是改革比较匆促,成本比较高。成本高的改革容易反弹。总而言之,大家基本上都认为,清末新政没有改好,引起了所有王朝覆灭前的种种毛病,什么吏职腐败啦,什么横征暴敛啦,什么人民民变蜂起了。过去还有人专门研究辛亥前一年的民变的。我们今天讲就是群体性事件。
>
> 但是这些年来由于史料比较多了,大家研究比较公允了,态度也比较放平了,就发现实际上清末新政,包括辛亥前,那个时候的中国,并不是一团糟,没有很强的末世景象,不是说我们这个王朝已经完了。
>
> 李宗仁先生当时是广西陆军小学的一个学生,他后来说,他说我觉得清末新政时一天比一天好,蒸蒸日上,一进入民国就完了,一片黑暗,军阀割据,互相打仗,老百姓今天被这伙兵抢一下,明天被那伙兵再抢一下,日子没法过。而且他还是个得益者,他是军人嘛,他就是在军阀中打出来的,最后我们知道,他后来是大军阀了,是桂系的大军阀,而且当了民国最后一任总统,他实际是得益于军阀混战的,他不应该说军阀不好的,对吧?他这么说应该是有道理的。而且后来我看了一些,他们提到新政的时候,都没有微词,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时候一片黑暗。
>
> 研究过辛亥前就是1910年的民变――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群体性事件――
> 研究证实过,那个时候的民变,都是小规模的,全国一万起。那时中国人口是四亿五千万。我们去年的,他们告诉我是八万五千起,今年肯定比去年还要多。怎么比较呢?这么大一个国家,那时的面积比现在还大呢,那么多人,才一万起,就是太平盛世了,没什么事儿,别看一万起挺多的,那胡椒面撒在那么大国家、分散在一年里,没多少,不像一个受不了的事。
>
> 还有,当时的国家改革,各项改革,国家能力是在提高。改革前的时候,刚刚受过八国联军的入侵,整个国家,北方残破,辛丑条约签订了以后,庚子赔款,实际上拿走了中国的主要收入,就是关税和盐税,庚子赔款四亿两白银是用关税和盐税做抵押支付的,也就是说从那以后中国就拿不到自己的关税和盐税了,而这是两项主要收入。但我们知道,清朝在平常的时候,每年的收入也就是七、八千万两白银。到了清末新政开始时,比这还要低,因为我们知道主要收入都赔款了,再加上各省还有小额赔款,那个数目很大。即使是这样,在这样一个非常恶劣的条件下,到了1911年辛亥革命前,一年的财政收入是两亿四千万两白银,这个数字今天看来不算什么,但这在当时是很大的量,这个国家在关税和盐税都没有的情况下,还能有这么多的收入,说明国家的能力是在提高的,而且各项改革都在很有序地进行。
>
> 比如说司法改革,那时候司法改革是一个很重的任务。之前中国的法律与现代的法律差距太大了。整个的司法系统(法条、案例)、审判系统、监狱系统,整个都不是现代化的,但当时改革进行得有条不紊,非常有效。而且在辛亥前已经把新的法律颁布了,它的成败我们暂且不说,但他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这套东西做好,你可见当时他们新政的效率是很高的。
>
> 行政改革也是,把中国传统科层制:吏部、刑部、礼部、工部,改成今天现代意义上的科层制:外交部、陆军部、海军部、工商部,这样一个科层制改革也实现了,下一步就是地方改革了。
>
> 还有地方自治。地方自治在这个时期蓬勃进行,一直到乡,那个地方自治进行得相当好。那个时候有个比较,清末新政时的社会治安与民国时的社会治安有着天壤之别。清末新政时基本大多数地区是相对太平的,为什么呢?地方自治,乡坤们就能够把治安管起来,很有序。再就是,到顶上,各省成立咨议局。虽然是咨议机构,但它毕竟是民意机关,对各省的督府有很大的反制作用。中央后来进一步预备立宪――这是最关键的,朝廷居然答应了,限期立宪,1905年说,九年以后也就是
> 1914立宪,它有时间表,不像我们现在没有时间表【笑声】,后来立宪提前了。 1911把它提前到1912前,后来就完了。
>
> 再就是教育改革,废科举、建学堂,新式教育成为国策。从国家开始办国立的学校,国立的西式学校,大学、中学、小学都有。也鼓励民间办,它不像我们现在的教育,国家包圆了,私人办就是拾遗补缺,基本上国家垄断了。那时教会可以办、私人也可以办,整个教育改革还是有规模的,还是比较有序地进行。
>
> 军事改革做得更早。全国的军队淘汰旧军,编练新军。把以前剩下的什么八旗、绿营、勇营,全部变成巡防预备营或都淘汰掉。然后编练新军,新式军队,从制度、编制到训练方法全部都是西式的,各省都要编练新军。
>
> 你看,改革在那样一个环境中、在那样一个情境中,能这么走,而且走得比较有序,感觉还可以吧。而且这样一个改革没有造成什么大乱子来。当时最大的乱子就是两种,一个是丈量土地。因为中国的税收、中国的土地――按黄仁宇的说法,不能在数字上管理,是一笔糊涂账,(估计到现在可能还是糊涂账吧?)你不知道它有多少土地。丈量土地农民反抗得比较厉害。再一个是办学堂。没饺接好。好多农民把学堂给烧了。其它的改革没有受到很大的反抗。也就是在1911年清朝垮台的时候并不是它最失民心的时候,老百姓对它的感觉还不错。倒是民国,没了皇帝以后老百姓反弹很大。
>
> 首先是那些刁民。就是盐贩子、土匪、小偷、流氓啊,那些胆大的,全出来了,没王法了嘛,都出来了。都出来秩序一乱,各地方当局又管不了,于是老百姓就开始抱怨。实际上进入民国以后老百姓的民意有很大的反弹,认为民国管得不好。后来两次复辟跟这个有关系,确实民意对民国并不好。但问题是,当时――现在也是――决定政治走向的,不是底层老百姓,底层老百姓对政治的作用是非常缓慢的,或者非常间接的,真正的每个历史关头,车怎么转向,扳这个方向盘的,还是大人物,不是老百姓,从来如此。
>
> 但问题是,搞得不错,为什么它就完了呢?而且完得那么快,稀里哗啦就完了。这是有它的道理。 1911年王朝的当家人犯了两个大错。但这两个大错也有道理。
>
> 1908 年光绪皇帝和西太后相继死去,这是一个转折点。当家人中间比较有经验的、老成的,都死了。光绪的死,我们觉得已经查明――从他的头发中验出有很多砒霜的成份,是被毒死的,以前也一直这么说,但没有证据。这次看来肯定是了。因为谁受益就是谁干的,估计十有八九是西太后干的,这个是很顺理成章的,从历史上的推演应该是这样的。为什么西太后把光绪搞掉呢?而且光绪头一天死的,她第二天就死了,从医案上看,此前她就拉了两个月的稀了,硬挺着不死,你别说,这老太婆也够有毅力的了。
>
> 其实从历史上看,西太后这个人不是顽固派,当年戊戌变法为什么她反对,为什么她搞政变,很大程度上是由这个政治结构决定的。就是说你这变法搞成功后,我也就得退休了。因为她是实际上的皇帝,名义上的皇帝是光绪。名义上的皇帝可以明正言顺地搞,搞成功了,这个老太婆就得退休了。为什么呢?她甲午战争的时候,大家都认为就是你老太太的问题,就是你老太太没搞好,中国失败了,后来她不得不让光绪来主持变法,自己退居颐和园,歇着了。但是光绪呢还要向她请示,但光绪一旦把这个变法搞成功了,她就只好退休了。我们知道让这个政治强人退休都是个很难的事,谁都不愿意退休。权力是强人的春药,这没了春药活着没意思,就没有精神头。这个结构本身导致的。
>
> 加上当时戊戌变法当时很多满人权贵,不想大局,他就想保自己的权位、势力,不想变法。一旦老太婆退居二线了,他们就是天天去游说老太婆。最后,当然呢,变法过程中,两个人又有点磨擦,前方后方的,二人结构都是这样的,中国也如此,总是要磨擦,越磨擦越大。开始两个人都挺好,到最后就败了。中国的事老是重复进行,没什么新鲜的,当年也就这样。最后老太婆出来,想把光绪废了,光绪挂起来闲置了,你就得把新法废了,变法不能搞了,就往后退,退到义和团了。你想,为什么要变法,变法就是为了应付当时的国际形势、国际压力。那时的压力和今天不一样,真是能把你这个国家灭了,那时讲究这个,弱肉强食嘛,丛林时代。怎么应付呢?就变法。现在不让变了,压力还在,我就告诉你,义和团那边有刀枪不入的神术,真有神术不就可以了吗?加上周边人的配合,最后老太婆就信了,真有神术,那就了不得了,就开战呗。中国在1914年之前唯一的一次宣战,就是那个时候。当时光绪就急了:我们一国都打不过,十一个国家,我怎么打?哭了,在堂上。宣战之后一败涂地,发现他没有神术,谁也没有神术,都是吹的。完后老太婆就下定决心变革。新政很大程度上,真正的领导人是她。就像我们
> 1992年之后邓小平一样,咬紧牙关,就一定要变了,力度很大,进步也很快,连预备立宪都答应了。
>
> 但是老太婆又有隐忧:她当时七十多岁,光绪才三十多岁,年富力强,按自然规律,他要死在后面。她犯了个大错误,她把变法给废了,杀了六君子,这是个大错误啊。一旦她死了,她就担心舆论清算。历史记载,都是后面人写的。光绪当家了,就翻案了。这是她的一块心病,无论如何得把光绪搞掉。所以在接班人的问题上她就没有什么心思去管了,就是一定要把光绪搞掉,还不能搞得特别露骨,还非常麻烦。为光绪治病的问题,两个人互相折腾:只要太医开了药,光绪认为这个药开得不错,老太婆认为这个药肯定不对;只要老太婆认为开得对的,光绪肯定不吃。两边就这样,可以看出双方之间的心结非常地厉害,疙瘩没解开。最后老太婆临死之前把光绪搞死了,她只有一点时间了嘛,于是匆匆忙忙地把一个三岁的溥仪当皇帝,当家谁当呢?溥仪他爸爸――摄政王载沣,载沣当时有多大?才二十五岁,像我们今天八**后的一个孩子。这么一个孩子突然之间当家了,他什么阅历都没有,生在深宫,长于妇人之手,这样的人,一个少年权贵,而且他当家之后,几乎满人的少年权贵全都出来了,溥伟、载涛(溥伟,恭亲王奕**嫡孙;载涛,醇亲王奕**第七子-编者注),一大帮,少年贵公子,当年就是骑马遛鸟的这帮人全出来当家了。完了就开始有两个动作。
>
> 第一个动作,就是把权力从汉人手里头收到满人手里头。他们讲,这不对啊,这么长时间,"我大清",天下怎么都是你们汉人说得算呀?收权!第一动作就是把袁世凯给赶走了。袁世凯是当年晚清最明白事儿的大臣,也是势力最大的。当时张之洞跟袁世凯实际上一点不对付。张之洞说,这事很不靠谱,你当时找不到比袁更好的人了,你把他赶走了。陆军部交给荫昌,他是个饭桶。包括后来的湖广总督瑞澄,也是少年权贵,就是这帮人当家,把军权、中央各部大权全部揽过来,逐步地收回。这是第一。
>
> 我们知道,自从太平天国以后,清朝有两个大变化。一个是政治格局是满重汉轻,还一个是内重外轻,就是中央重地方轻。但太平天国以后,尤其是湘、淮军起后,整个倒过了:内轻外重,体现为督抚专权,第二个就是汉重满轻,满人的政治智慧、政治能力一直在下退。应该说,太平天国刚被打退,同光中兴时,满人还有几个人,还有恭亲王奕?,还有文祥(文祥,1859年任军机大臣。1861年的辛酉政变肃顺等一党败后,上奏提议两宫垂廉听政,其后受到重用--编者注)这样的人,比较明白的。地方还有个八儿的像关文这样的能力不强,但事儿还明白。但到了清末时,快灭亡的时候,进入二十世纪时,满人的政治实力、能力就又进一步大幅度衰退。没有什么明白人。像肃亲王善耆、端方(端方,1904年任两江总督,1905
> 年参与出国考察,总结考察成果,上《请定国是以安大计折》-编者注)这样的,像当家的,庆亲王奕连�
> **粒迥┬抡**逼诹彀嗑****蟪迹**911年废军机处后首任内阁总理大臣-编者注)算是明白人,这种人已算是朝廷中的三流四流人物,他们已经算是明白的了。你这个时候要把权收到自己手里,得罪人是非常大的。
>
> 收权就典型的表现就是成立皇族内阁。他说是我要搞立宪,成立内阁,成立后,里头一共十一个人,九人是满人,其中五个――或者有人说是七个――是皇族。这还了得?当时在清末新政时有个民间运动叫立宪运动,发起请愿,一拨又一拨。发起请愿的都是地方士坤,老百姓没有参与的,农民、工人没有参与的。立宪为了什么呢?其实他并不懂西方民主的动作,并不知道政党是怎么回事,国会选举怎么回事,也不知道三权分立是怎么回事。但有一点他们知道,通过立宪我们这些地方士坤可以与你们分权――分享权力。很大程度上汉人的士坤要更大的发言权。但搞皇族内阁,大失人心。
>
> 第二个错误,把地方的权力收归中央。自从太平天国以后,湘淮军崛起后,地方势力的上升是一个持续的势头。到十九世纪末,地方主义的抬头已到了第二阶段,不仅政治强人而且地方乡坤的势力也在抬头。这个势力很大,跟督府专权合二为一。我们知道,1905年有一个收回路矿权的运动,就是把清政府卖的或被迫出让的修铁路和开矿的权力收回来。收回到哪呢?收回到地方。所以地方的乡坤、政府都可以开矿、修铁路。但这时中央政府想把这些权力全收回中央。最典型的标志就是收回京广铁路和四川铁路的修建权。这个京广铁路收回了,但四川铁路没收回来,就造成了保路运动。虽然说当时四川人办了好几年铁路了,一寸铁路也没建成,钱都让经办者拿到上海炒债券去,亏了,但这个权力是人家的,你中央不能轻易地收回来。
>
> 这两个错误实际上是太要加强中央集权。中间犯了一个大忌――世袭制的大忌。收回到权贵手里,你们才有资格管理国家,我们就没有吗?这么长时间了,我们的发言权越来越大了,突然之间你们让我们没有发言权了,你们这些少年权贵就要当家了,人得罪得很大,彻底失望,这些上层的土坤们失望,不是老百姓失望,老百姓其实无所谓。
>
> 有两个指标性事件,1911年4月份,革命党人集中了全党之力,在各省选锋,到广州由副统帅黄兴亲自统帅,当时把全部的资金砸进去了,人、精锐。怎么样呢?一败涂地。仅仅是水师提督李准和两广总督张鸣歧这两个地方官员就给收拾了。起义的结果就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黄兴同志受伤了跑到香港。孙中山彻底绝望,远循美国,就是没戏了。
>
> 然后皇宫内阁出台,铁路国有出台,到了十月份,武昌一群群龙无首的乌合之众,之前的领袖不是死就是逃了,没有头儿了。只是传说,机关被破获后,名册被人拿去了,瑞澄按图索骥,这是谣传,实际上没这事,他没这胆量。但是谣言的份量很大、动员力量特别大。因为很多新军与革命党多少有点瓜葛。当时北洋六镇不革命,只有一些从外国回来的头儿想革命,多数下级军官不想革命,但各省的新军都倾向革命。军队就是这么个分野。这帮人是不是革命党,都多多少少有点来往,就怕这一追查,正在人心惶惶时,突然有一个军官拍掌骂了几句,一枪打死了他,大家就意慌慌,说咱反了吧!就冲出来了,奔了弹药库,把炮拉出来向总督府轰。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是头儿,没有人指挥。瑞澄是个饭桶,一听炮响,马上就从总督府的围墙挖了个洞,跑到江上去了,他要是带点兵在那顶着,乌合之众打散了。当时那个师长、统制张彪――他比瑞澄好一点,他是当年张之洞的娈童,张之洞据说有点同性恋倾向,他双性恋,女的也要――这家伙也是个没什么行武经验的人,他象征性带兵镇压了一下,没压下,也跑了。头儿都跑了,第二天天亮就全占领了。咱头是谁啊?没头儿。后来熊秉坤说他是什么连党代表,当时革命党根本没有,都是共产党编的。当时他根本没有头饺。他就说,我是头儿。咱们的旅长不错,于是把黎元洪从床底下捞出来当头儿。就这个事儿,全国响应。一帮乌合之众,一哄而起,成了。你看看这事,有心裁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就是这个体制就是这样,他大失人心了,没人帮忙。地方的士坤们不帮忙。如果他们乐意帮满人去镇压的话,就弄住了,肯定能摁住。各地方都这样,满人先跑。扬州,是很大的地方,当时是盐商的汇集地。古代的扬州比今天的扬州要油,这么大的地方,也不是革命党人光复的,也不是当地倾向于革命党人去的,是一个纯粹的小混混儿,连地痞流氓都不算,临时找了几个人,弄了些白绸――抢了个绸布店――往身上一捆,当时人们传言,革命党人都是白盔白甲,替崇祯皇帝报仇来的嘛。进城满人就跑了,满人知府与盐税衙门的头儿全跑了。你哪怕弄几个衙吏也按住了。可以说没用啊。从整体上,当时,没用啊。我们知道后来,袁世凯反动时,禁卫军这两个师也没什么意见,变天了,但有一点,我们的编制别给我们弄掉了,我们的薪饷
> ――禁卫军的薪饷比较高――要维持。行,答应。你说这么没用的一个统治集团,居然敢收权,收了权得罪了人之后,于是天就翻了。
>
> 这个道理为什么?为什么老百姓并没有什么不满。当时老百姓还是跟着士坤走,这是中国的一个特色,跟着我熟悉的人走。他们的政治理念、意向都要通过士绅来表达,他不想那么多。所以这些上层说变也就变了。
>
> 这是我们讲的清末新政的问题。反过来说,我们今天是不是好像,我现在感觉当年犯的错误都犯了。大错误,比如清政府的义和团,这种反动的错误我们也犯过了。政府也犯过了。后来,中央收权,也收过了。分税制就是一个中央收权的过程啊。分税制之前与分税制之后,中央内外轻重已经差距很大了,现在是越到地方、越到末梢越没钱,越到中央越有钱。而且世袭制的错误也正在犯。打江山坐江山的呼声是什嚣尘上。可靠,这也犯了。但,好像还可以,还没有什么事儿。我们今年虽说是多事之秋,中央很紧张,好像迄今为止没什么事儿。为什么呢?道理何在?当年为什么就一下子不行了呢?
>
>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这个社会是一个中间层缺乏的社会。中间层不是没有,有,但他与底下脱节,而且是越来越脱节。尤其是九十年代以后,改革在高速进行的时候,这个过程中,后面的二十年严重脱节,政府很有效地安抚了知识分子。注意,这个安抚是在高压之后的安抚,所以显得特别有效。
>
> 还有一个问题,整个知识界在九十年代以后,有一个很强烈的自觉,就是回归学术。的确,后来的学术是比八十年代要深了一点,规范化了很多。回顾看来,今天整体的国内学术水平比那时高了,但近年学术官僚化问题败坏的比较快,但总体来说比那时高,翻译水平、研究水平是比那个时候高多了。但也提供了一个借口,让知识分子遁入象牙塔,尤其是体制内的知识分子。
>
> 这两个脱节,近年来更明显。专家被豢养化的情况很严重。一有什么事儿,如要涨价了,专家参加听证会,肯定出来放话,向着政府放话。他放话的力度比政府说的还要狠。这个结果导致整体上的丧失信心。本来老百姓对你有知识的人,还有点信念,希望你们说句公道话,但事实上是做不到的。真正能说点真话的人非常少,而且在体制内非常孤立。你不要以为像我这样的,我不算是什么真正的了不得人物,真正能抗命,发言。即使这样,已经很孤立了,没人待见你。你别以为我们都会,到哪都是鲜花美酒、群众欢迎你啊,没那事儿。这整个体制它确实做到这一点了。大众经过长期的全能主义的统治后是分散的大众,是一个原子化的大众。即使很不满,想让他有点什么反映这个是很难的。反映也是个体的反映,开始农民于叶荣他搞农民抗争,开始很好玩,几个村子,抗争了。抗争后政府来镇压,先把当事者、干部给撤了,再给点好处,收买,你把领头的供出来。农民就特别痛快地――就把头儿供出来。现在农民经过长时间的磨合,不是这样了。现在再想摆平群体性事有难度了。公民社会成长、公共空间的形成需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相当漫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顶的打压,而且我们还缺乏一些条件。而且它能长成什么样子,现在不可预期。原来,八十年代能代民请命的,能站在第一线的,能表现最激进的,这一块,现在基本上已经不行了。大学已经不可能再成为一个什么什么的中心了,不可能。别看当局很防犯,其实没事儿。你别说让他自发出来闹事,就是说你去发动他都不一定干【笑声】。他不仅仅是被安抚了,更加严重的是犬儒化――或者官方有个词儿:"低俗化"。你别认为低俗化是个不好的东西,其实政府特别喜欢低俗化【笑声】:你大学生如果低俗化了,没事儿,你再怎么折腾、声色犬马,这事跟政府没关系。
> (现在)那么多滥事儿,档次特别低,教授做那点事儿吧,比流氓都不如。流氓有时还敢作也当:一拍胸脯,咱就干了。他特别恶心,干完了不认账,偷人东西占人便宜还耍赖,磨磨叽叽的不认账。地方流氓干的事他们都干,以前说"士子无耻"有夸张的成分,现在真是无耻了,这就是所谓低俗化,就没有风险了,脸都不要了,还有什么风险了。这就没有形成一个力量对政府构成压力。
>
> 但问题在于,你把这层收买了之后,不见得民间就平安无事了。你可以看出,群体性事件他们处理起来越来越难了。你不要认为地方没有经验。其实这几十年过来,他们很有经验了,有很多成套的办法,但是现在越来越不灵,为什么呢?草根精英在崛起。政府很有麻烦,但麻烦不是顶上在底下,挺麻烦的。而且公信力不是因为精英出来给政府说话就能提高,恰恰相反,他是加速了公信力的丧失,连知识界的公信力一块搭进去了。害得像我这样的,都不好意思被人称做"教授",咱们就直呼其名,我最不喜欢人叫我"教授",这头饺已经完蛋了。但这些人还中热衷做这些事。草根在成长,所有的东西都草根化,或者网络用语就是"草泥马"
> 化。但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如果是精英还没有丧失公信力时,这个社会的稳定是可以期待的,如果都草根或草根精英在崛起,这个动荡的方向你就不知道了,你就完全失控了。你比如以前,很简单,这个地方出事儿吧,你这边有头儿,找乡坤,乡坤一出面就摆平了。而且后患比较小。他也知道你是怎么回事。但是现在你找不到头儿。现在农民也不像以前似的了,就把你出卖了,现在出来敲锣、领头闹事的都是大妈、孩子、老太太、七八十岁的,你总不能把老太太抓去吧?都有经验了,双方之间就是道高、魔高地折腾。
>
> 不光这个,比如说宗教。一般说宗教,正经八百的宗教,比较正规的宗教,都是社会稳定的力量,无论是佛教、道教、基督教,他存在对社会稳定都有帮忙。所以几乎纵观古今,各级政府都在利用宗教,利用正统大教来抑制小教。但我们现在很奇怪,大教本土化被腐蚀掉了,公信力在丧失啊。大家一看这和尚不像和尚啊,情妇都找了。有的方丈呢,都是买的,公信力就丧失了,想扶都扶不起来。基督教呢,三自系统,是我们承认的,没力量。地下教会,无处不在,又取缔不了,以前是取缔,现在只能让他生存――非法生存。但结果就是异端非常猖獗。原来是担心政府来压它。政府不扶持正教的话,异端一定会起来。但异端它要干什么,你就不知道了,就失控了。民间也是如此,你一旦把它都变成精英都收买了,都就成你那样了,你整个对民众的掌控就没有了。这个风险可能比革命都大。当时辛亥革命动荡不大,他们讲文明革命,整体来说我们不能抢东西,不能去打外国人,破坏很小。很多地方说革命必须破坏嘛,苏州也革命吧,拿个大竹杆把他们家瓦挑一块摔碎了,就算破坏完了。整体上相当平和,除了发生战事的,像武汉三镇、南京,其它地方相对平和。但如果我们这样放任走下去的话,我们的风险是相当大的,现在不好预期。这个社会的理性力量,是有问题的。实际上被安抚的精英和草根精英都不够理性,被安抚的精英不要脸:政府说什么我都说好;草根精英是反弹很大。现在看来,我感觉尽管说,为什么说,今年看来好像还没什么事,但我感觉改革的危局还是依稀可见。我想可能现在中央政府比我还着急,他很多招儿出来,他也在改进,但是他当年的、清末的时候,统治者的忧虑与他的忧虑是相近的。清末的时候――我曾写过一个小文章――
> 曹汝霖,"五四卖国贼",其实他当时不是卖国贼,以后也不是,留学生,也被招进宫――现在是政治局――给太后讲课,这当时还上了很多,与现在政治局讲课一样。当时他比我们的尺度要大一点。他那时的忧虑与我们现在的忧虑是相似的,就是说,一旦我立宪,实行选举了,我的地位会怎样?我的地位是最关键的问题。我们会不会亡,我们怎么样,这个是最关键的问题。今天改革也是这个问题。好多问题,最后都归到"我会怎么样?"都挤在这儿。当时满族清贵能大幅度地收权,当然他做得很差了,实际上也是这个忧虑的体现。他认为我把这些权拿过来就没事了。恰恰相反,他灭了。但是,如果我放,会不会慢慢的也灭了。这估计是与现在他们想的问题差不多。其实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中国转型,到现在也没有转完,这个结,一百年前与一百年后,其实差别不是很大。
>
> 好了,我就讲到这儿吧,谢谢。
>
> 下面我估计可能有很多问题……
>
> 主持人:好,我们就利用下面这个时间就这个问题来和张老师进行交流。我们还是按顺序,举手发言。好,后面那位同学。请大一点声音。
>
> 提问1:张老师,请您谈一下与李景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编者注)的矛盾问题,和现在大学官僚化的问题,谢谢!
>
> 张鸣:这好像是2007年的事儿了,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它这个冲突就是官僚化本身的冲突,我倒跟他个人之间倒也没什么。好像最近李景治……先生又去政治局讲课去了,所以有人在博客上给我留言,说,你看你有什么了不起,你看人家都去政治局了。证明他……很厉害,哈。这个我都可以预料到。其实没什么,事实证明,这个事情闹完之后,虽然我仅仅是跟一个院长闹的,但我实际上已经出局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我所追求的。我知道肯定要出局,出局就出局吧。因为它很简单,最简单的冲突就是评职称的问题,他就是觉得我当官就可以说了算,就是评职称完全就不是一个学术活动。这也不是他一个人的,几乎都这样,你所有科研机构、所有大学,所有评职称基本上都差不多,只是说有的做得要有点人情味儿一点,有的做得比较suoruo而已――就是说谁权力大谁说了算,所谓的投票都是走个过场,只要是领导看上你了,你肯定就上,看不上你你就没戏,这是中国的一个毛病。我就是想把这个东西给揭出来,揭出来就是一个麻雀嘛。当然要揭出来就必须把他和我给晾出来,就是两个身份给晾出来,晾出来之后大家就讨论嘛。当然这个结果,在我们中国就是这样的,你可以反顶上――你说中央怎么怎么样其实无所谓;但是千万不能反自己的顶头上司,尤其是不能跟顶头上司公开闹翻,一旦到了这样一个地步就等于说,你得罪了一个领导就等于你得罪了千万个领导――你看你小子儿,刺儿头嘛,谁敢要你?所以呢,其实在闹之前,我想走的,还有些学校跟我接洽,但是闹完之后,所有人都……不见了【笑声】,他们认为到了别的地方我还会接着闹,就是这这样,就这这么个结果。
>
> 当然官僚化的问题已经很明显了,现在它变得很快。现在大学官僚化和学术行政化的问题实际上进展得非常迅速。原先是以一年为单位――去年比前年要更进一层,现在已经不是以年为单位了,是以月,或者以星期、以天为单位往前走,就基本上现在我们看到的现象,你们看我们接触这么多:大学校长抄袭,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校长徐志伟,博士论文整个抄袭自己学生的,相似度50%,他还在那儿辩解,振振有词,把人家举报者――人家举报者实名举报,举报了两年,顶上就是查不出来:说这个问题,我们没法鉴定。这玩意儿打眼一看就能看出来,中学生都能看出来,识字儿就能看出来――一样啊!那不行,顶上就不处理。好像还有几个副校长,也在抄袭;院士,抄袭。只要大人物抄袭,那是小人物顶杠。这种情况不是个别现象,只是我们只看到这几个人,其实这种现象――我写文章说过――相当普遍,相当普遍。原来我们说河南人造假造得比较厉害,现在我们学界还不如河南人呢!【笑声】根子就是这个问题。
>
> 提问2:张老师,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倡言司法和政治改革的伟大教授贺卫方被贬到新疆去了。司法改革我感觉这些年有点倒退,包括最高法院都是从党务系统调了一个人来做,这是一个事情,想听听您的评价;第二个问题,您刚才提到草根精英,您认为他们最容易从哪些地方突出出来。谢谢!
>
> 张鸣:问题挺难的。但我认为贺卫方还不算贬。我跟他通过电话,在他去石河子的时候。北大定点支援石河子是他们的惯例,很多人都去过,所以他去你也不能说他是贬,而他也情愿去的。北大能把他收回来,我听说是受了很大压力的。这一点,北大还不错,还不错。
>
> 至于说司法倒退,本来其实当局是想把政治改革的课题用法律这个途径绕过去,所以我们法律就突然火了。你们记得吗,像朱苏力当年考到北大的时候,最想考的是中文系,他是诗人嘛!中文系的分儿比法律系高。所以人家没上上,就去了法律系。现在法律系的分儿比中文系不知高多少倍了,你看突然就火起来了,就是说他挺重视的,就是想从这儿绕。我们应该说这些年的改革在法律上的动作是挺大的,原来我们是啥也没有,你知道我们原来是啥法都没有的,就一个《宪法》,连一个《刑法》都没有,就一个《惩治反革命条例》,再一个《婚姻法》、《工会法》,没了,这个国家是没有法的。现在我们还有不少法了,法院审判,天天在开庭,还像那么回事儿了,他还是有进步,他还是想绕,想绕过去。但是现在看来有点绕不过去了――政治问题还是不能从法律都解决。他没绕过去,或者是他途径没找好,或者是根本绕不过去。反正就是没绕过去,所以我们看底层就有点倒退,顶上其实也不算什么,因为其实高法的最高领导人其实都不算是很专业的人士,出身都不是很专业,这是中国司法界的一个特色,现在恐怕还在维持,一个是党政干部,一个是复员军人,两者又高度结合,在法院和检察院里,这些人还是骨干。人员的专业化其实还没有完成。改革怎么办?改革就是�到利益的问题就动不了――就是这个领地已经成为某些人的世袭领地的时候,你就很难动。所以我们看到改革有些倒退,实际上原因也不完全是上面的,底下也有,这个挺复杂的。但是好在律师群体强大起来了。现在律师不错,很猛,包括一些草根律师。我也见过一些草根律师,就是没上过大学的,自己弄弄弄,考个司法考试,有了律师资格了,很猛,很厉害。就像周泽(周泽,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律师;2008年5月7日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我们时代的青年领袖"之一;2009年6月22日,作《就展江辞职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倪邦文书记》文。****编者注)这样的
> ――捣乱分子,很多,其实也不止他一个。这恐怕是近些年司法改革的一个成果。
>
> 提问3:我给张老师纠正一下,其实我还是真正上了大学的,不是大学没上。
>
> 张鸣:你不是……【笑声】,但是你属于捣乱的。
>
> 提问4:正好您提到我了,我也有个问题想和张老师做个交流。刚才张老师回答的时候提到校长抄袭、教授抄袭这样的问题,最近我也面临这样的困扰,就是在22
> 号,我通过中青报发表了一个决心,要对若干抄袭的人要列出个长长的名单,对那些抄袭我的文章的人,要痛下杀手,一个一个进行追击。结果中青报报道了,其中点了两个人的名后,这两个人给我发了短信,差不多就是要跪地求饶的状态。我最近对我的决心又有些动摇了,我不知道要怎样面对这样一个局面,其中一个同学说,我现在是家里的顶梁柱,我现在博士毕业了在大学当老师,老婆要生孩子,父母下岗,你要是真要追究下去,我的工作就没了,那我怎么办?这种情况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我一直在想,如果我今天不来揭露这样的……,在我准备要乘胜追击、痛下杀手的时候,在这里可能有很多很多人有类似的情况,如果我今天不把他们揭露出来,可能以后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有一天会很有成就,会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校长,会成为辽宁大学的副校长,到时候人们可能还不会放过他们,还会查他们这些案底的时候,我们是那个时候把他们狠狠地砸下来,把他们所有的成就毁于一旦呢,还是我们今天把这些事情拿出来做一个清算,让他们做一个忏悔,让社会给他们一个宽容?
>
> 张鸣:我理解,我特别理解你这样一个想法。我刚刚看了你写的一个评论,就是重庆的那个状元。现在的问题就是,是不是我们现在不追究他,他就从小恶变成大恶了,是不是当年这帮人就是这么上来的。但是现在的问题是,现在的知识界已经腐败了,它自己已经腐烂了,不要脸了之后很多人都在干,而且尤其是位高权重的人在干,如果我们不先把这些位高权重的人搞掉,从小人物开始抓――那很容易,你一抓,他就完了。但是我们抓了这些小人物,那些大人物巍然不动。周济
> 3月15号说话,我们要对这个零容忍,发现一个,追究一个,不管他是谁。言犹在耳。现在出了这么多事儿,一个都不管,他连个屁都不放。我是主张,在大恶小恶并存的时候,我们先要去惩罚大恶,因为他的恶性太大,你说你一个校长你都抄袭,你还可以说,是学生抄的,你就可以免罪。你看那个辽大的副校长,那个学生被取消博士资格了,他屁事儿没有。你这像话吗?!你是第一署名啊!对不对?而且这样的事儿不是一个两个,几乎每个大学都有,相当多的都有。你看那些联合署名的,基本上都是后面的人做的。然后呢,如果这个是抄袭的话,马上就推得一干二净,是他抄的,跟我没关系。甚至说我都不认账,就像那个院士似的,我都不知道,我根本不知道。这个情况就是我刚才说过的,他没有廉耻。官僚化导致没有廉耻,他不在乎这个。这个时候怎么去澄清这个?虽然说你从小的抓起也可以,但是我觉得从大的来抓更好。如果我们抓了小的,大的依然逍遥法外,就像武汉大学的周叶中(周叶中,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校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十大中青年法学家
> "称号获得者。曾因合着《共和主义之宪政解读》一书涉嫌抄袭引发"王天成诉周叶中著作权纠纷案"。****编者注)一样,据说他不但没有下去,反倒还升上去了,什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了,你这还了得?那我们党还干嘛呢?你总不能说,豺狼吃人,狐狸偷鸡,我们抓了半天就都抓了狐狸,这个我觉得还是有问题。
>
> 提问5:我是说我们社会能不能对这些小的来一次宽恕的运动,因为我确实发现,研究生、博士生抄袭的现象太严重了……
>
> 张鸣:先打完了大的,再宽恕小的。大的如果不打掉,小的肯定会成长起来。
>
> 提问6:刚才你提到清末改革的时候,地方政治还是很好的,还是比较太平的,社会秩序良好,我想到鲁迅的作品,他谈到,当时社会的麻木。这种太平是不是建立在当时人民麻木的基础上的呢?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当年我们接受了西方那样有明确的权利义务的概念的话,社会是否会变得更乱?所以我的问题就是,中国总是要变的,在变的过程中,对民众的启蒙、启智工作最重要呢,还是继续让他们世俗化更重要呢?因为如果启智会不会是社会更乱?
>
> 张鸣:他这个问题提得挺好的。社会秩序好不是麻木的问题,麻木不见得不干坏事儿,麻木可以成为愚民,但也可以成为暴民。这两个都是一回事儿,都是一个群体。当时由于整个社会控制比较好,老百姓对它的秩序比较认账,所以它比较不错。但是民国以后,从根儿上就没有王法了,地方自治也变质了,这个时候就出现问题了。整个民国时期,都在开民智,但是没到底层,就是在都市里头,在知识界。个体的权利意识的建立,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即使今天,要让老百姓认识到个体本位、权利义务,还是相当难的。因为有个巨大的文化障碍,中西之间毕竟有个文化障碍。个体本位不是我们的一个传统。所以怎么转是个很麻烦的事情。真的有个体本位的时候,那他首先想到是自我觉醒,他可能首先是低俗化的东西,首先是欲望的释放。我们这30年学习西方,我认为我们在个人欲望的层次上我们走得最快。饮食男女我们走得最快,比西方还快。我们想当然地认为美国人就像我们这样,其实美国人也不这样,美国只是少部分像这样,像拉斯维加斯,但是我们几乎每个县城里头――像邓贵大、洗浴城―
> ―每个小镇都有拉斯维加斯。但是社会变革需要有个代价。需要有动力,人的基本欲望是动力,但是放出来能不能被规范,这个路可能挺长,需要长期的磨合,需要很广泛的公共生活,从中认识到自己的边界,不能说我告诉你,你的权利是啥,义务是啥,你就可以做到了,其实不是这样的,这个东西不是谁谁谁教能教会的,必须去折腾,折腾折腾就会了。现在的好处是我们毕竟不会回到原来比较封闭、比较田园、比较宗法式的农村生活中去了,现在毕竟城市生活已经是中国的主导生活模式了,城市生活的好处是需要有个公共空间,它是你生活的需要,这是个前提条件。
>
> 提问7:清代有人开过一个药方叫虚党立宪。
>
> 张鸣:虚党――这个东西挺难,难就难在党不可能让你虚了。当年谈判预备立宪时也不是让他虚了。这个西太后能答应关键是因为她也看到这是大势所趋了。她自己怎么想的没留下文字,当时她为什么能答应。我退一退也许可还能保住,可能就崩了,这个老太婆有一点知识,有一点朝代更迭历史故事的知识,她以前就常让人来给讲这个。她知道做为帝王之家的人,往往在末世的命运都很悲惨的,她可能看到了这层,她缓虚就虚了,至少面子给我就行了。所以清的宪法大纲,你可以看出,从字面上看没什么,君权还是很严重的。但那个君权已经被大大削弱了,再往前走就是虚君了。但现在的问题是你能不能让党也虚?我们说了不算,这个障碍在这,而这个党要比当年的满族集团要强大得多。他有很多利益纠葛。虽然说这个集团很多人都不一定真正干事,都是为自己打算。但他自己的利益至少在某些层面上与这个党的利益高度结合,而且近年这个结合有加强的趋向。而且实在不行,人家可以走啊,真要崩盘时人家可以走啊,不像当年没有退路,不行可以去加拿大、美国啊。其实西方要想帮助中国变革,不需要你做什么,像颜色革命什么的,都不需要,你只做一件事就行了,你把去你们那参观,去一个给他削干净一个,他贪多少钱给他扒干净,让他以后不敢去,必须留在中国,他就好一点。他就想,万一真要是崩了怎么办呢?这就会好一点了。
>
> 提问8:草根阶层在农村,像我们这种大学生出来,有没有,在以前,唯一的想法是留在城市,努力变成城里人,比那些人高一档。但现在有一个问题,很多留在城市里的人,特别是留在大城市的人,想回去,回不去了。因为里面的很多情况已经变了,很多问题,他们自己也很关心,也一样是个原子化了的单个的人。我家乡那个地方每年都有爆炸,最近我们村子又爆炸,这么多年来地方处理这个事都很简单,给钱,给个三万块就差不多了,一个赔偿,隐瞒掉了,已形成恶性,我们这些人能做些什么?该做些什么?
>
> 张鸣:你讲的基层政权的失效是很普遍的,除了少数发达地区,多数乡政府早就破产了,它基本职能是失效的。有它没它差不多。什么点事都得顶上来处理。
>
> 农村精英能不能回去?这个问题我估计农村它这个精神失效与整体农村变革、中国社会大变动有关系。农村社会的变动最大,它比城市还大,城市的基本结构还有,只是说我们现在建了新小区,跟那个社区情况不一样了。但农村变化特别大,有自己迁出来不回去的,也有做侯鸟的人,侯鸟也有常回去和不常飞回去的,还有留守的人。它在一个变动过程中、在衰败过程中。这时候你考上大学的人,想回去,很难。即使安排村官也安排不了多少人,所有村官只是想镀把金就回去的。实际上落后地区能安置、体制内能安置大学生的位置没有。它空,严重缺乏。一个地方的一个乡,或一个县,这种事业单位吃财政饭的单位,它严重超编。严重到什么程度,不是膨胀一倍、两倍,是十几倍、几十倍。一个县工商局,编制十几个人,但它能有三百人甚至一千人,你自己去挣钱吧,就是合法伤害,我给你权。这种情况下,结果是加剧了农村落后地区的破败,把人都赶出来,你没有机会在里做什么。作为精英,你开个店、搞个工厂,你根本做不了这些事情,你去当官,体制内早就满了,你根本没机会,你种地又不会。现在流出精英没有回去的余地。什么时候呢?真正的变到一定程度了,这个城乡格局稳定了,你才可能回去。这个时候可能也就指望你回去了。但现在时间还不到。
>
> 提问9:张老师,我非常钦佩你具有的知识分子所具有的操守和良知,欣赏你文笔的恢谐和睿智,您的书我买,您的文章我看。
>
> 张鸣:谢谢谢谢。
>
> 提问10:您的《历史上的鸡零狗碎》中有一篇文章,《张氏父子头上的光环》,你提到张学良是个花花公子。而且九一八事变他并没有像我们过去所学历史讲的那样。是他放弃抵抗,把这个屎盆子栽蒋身上了。我想问一下,究竟应当怎么评价张学良,他是千古罪人、卖国贼,还是英雄、爱国者?现在我国正统历史教科书怎么对他评价的?您帮我分析一下,我在凤凰周刊看到说张学良的事儿,他晚年在美国居住的时候,杨虎城的儿子去看他,他拒绝接见,还对杨虎城颇有微词。这里是不是有什么玄机和奥妙?
>
> 张鸣:最后一个事儿我不太清楚。
>
> 张学良肯定是一个大节有亏的人。他在民国史上负面的评价应该很高。你父亲是被日本人炸死的,你是中国人、军人,父仇应报吧。你是军人,守土有责,居然不抵抗,这样的行为都能被原谅,而且被美化,仅仅是因为西安事变。就像我说的,共产党的一个史学家跟我说的,不管你历史上流氓也好,地痞也好,土匪也好,只要跟我党好,那么你可以名垂青史;不管你是绅士也好、教授也好,只要跟我党不好,你就遗臭万年――以党划线,这个历史评价是很糟糕的。我觉得张学良可能他还有些个人性格上的可爱之处,像扎吗啡的人就他一个能戒了,但这是小节,他大节有亏。国难家仇,你都不顾,这种人怎么立得住呢?中国人讲你这是很麻烦的事。
>
> 张学良在西安事变中,他跟杨虎城俩人的确是有矛盾。但后来怎么到这个地步我就不知道了,那个史料我没看到。谢谢!
>
> 提问11:我刚才提的问题他还没回答。我想再问一下,您认为目前在中国哪些阶层容易产生像您说的草根精英。
>
> 张鸣:三种人:一种就是律师,一种是媒体人士,还一种是民间维权人士。
>
> 提问12:张老师,您好。我想听一下您对台湾的政治模式对中国大陆政治体制改革有什么意义?
>
> 张鸣:台湾毕竟是民主化了,这个没问题。台湾的民主也值得珍惜。虽然它还有一些问题,但它毕竟解决了一个问题,人家认为华人不能搞民主,他还是搞了嘛,目前还是比较平稳地进行,这当然对我们以后的改革有启示作用,他还是很像中国人的,不是,他就是中国人【众人笑】。他比我们还中国呢。所以他能搞,我们也能搞,这个榜样作用很好。我特别希望台湾把民主搞好了,给我们一个样子,既然国民党和共产党以前很像,在外国人看来都是威权主义,一个藤两个瓜,国民党能作,你为什么做不了呢?
>
> 提问13:中国现在罢官以平民愤,但好些官被罢了后,很快就复职了。原来还是三四年,现在很快就复出了。民间有说法,判决死缓的等于十二年,判决十二年的等于五年。官员找替罪的方式,我想请您谈一下看法。
>
> 张鸣:他这个东西很简单,我不是说过嘛,统治都是靠官来统治的,但都会宣称它是代表人民的,人民是我的基础,其实人民不是他的基础,从来都是官僚才是基础。你记住这一点。所以,民又不能公然地惹,是多数啊,有了大事,被报出来以后,必须得惩治几个官员,安抚民心。但是对官员必须照顾,被免职了,就会很快复出,即使是判刑了,也轻,比民轻多了。人家贪个几千万,也未必死刑,你偷个一百万试试看?偷九十万判无期的嘛。关键,任何统治官是基础,他靠官统治的,不是靠老百姓,民国时,有人很激愤,什么"中国民国"?
> ! "中华官国"!现在也一样,必须给官照顾,所以公务员才有这么多优待,我们没有房子他能分。你不优待,谁给你干活?因为是这些人支撑,不是你在支撑,你是贡献赋税的,是给钱的。你清楚这点就行了。你老百姓要清楚,在官民结构中,是个偏重结构,你是名义上的庞大,名义不代表实际,实际过程中就是这样的。不是说结构如此,除非你把这个结构打破了,比方说官是民选的。乡长一旦是民选的,马上对老百姓就好了,立竿见影,结构立马掉过来了。你现在这个结构,没啥可想不开的【笑声】。
>
> 提问14:革命中断了清末新政,这个革命倒底是因为清已烂透了,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乌合之众是不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是因为清统治者犯了错误使得革命成功。革命到底是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时代,结束了皇权几千年,还是使得新政一个很好的进程中断了。责任到底是孙中山革命,还是十月一声炮响送来了更激进的?
>
> 张鸣:我理解你的意思了。他不是那么简单地说话。瓜熟蒂落,清政府一点责任没有?不是。革命党人有功,把一个腐败的政权推翻,开始一个新天地,也不是这样的。新政本身的进程,多数时候还是比较不错的,还是一个平稳的改革,但是,由于这个统治者犯了大错误,犯过重大错误,所以他的合法性被削弱了,再犯错误,人就不一定原谅你了。所以后面犯两个错误,比较致命的时候,就没人帮它了,它就完了。为什么说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的差距就在这里头。我们承认,一般按进化论角度说,帝制是不好的,共和制度是比专制制度好。但是我们要记住这个问题,不是帝制都不好,现在的英国、日本,是代议制的开山之母。不见得只要有皇帝就十恶不赦,关键,制度变革,老百姓能不能得到福礼,社会能不能安定,国家能不能发展,而不是仅仅是它是帝制、它是共和、它是民主、它是君主立宪,人为地把制度划成一进步或落后的指标。我们以前的历史就是这么简单化,现在我觉得不能这么简单。如是要新政能让老百姓过得好,国家逐步进步,就是应该新政。满族的皇帝留在那也无碍,革命也不好啊。我们当时学的是最先进的制度,直接把美国拿国来,临时政府就是美国体制,而且把美国政治学会会长古德诺(古德诺(Frank.J.Goodnow,1859-1935),美国政治学者,时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法学院院长,是美国政治学会的创议人,当时世界政治学和行政学的权威,也是顾维钧的博士生导师。1913年,通过卡内基万国和平基金会(Carnegie
> Edn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 Peace)的介绍到中国担任民国政府的宪法顾问。****编者注)请来给你们当会长。我们学美国怎么样呢?学美国之后好了吗?没好。中国的变革反而停滞了,国家乱了。北洋军阀有个好的地方,还比较尊重规则,至少不镇压学生、让你有言论自由。但是国家太弱了,连驻外使节的钱都没有,中央政府都开不工资来。这个也不行。历史的进步,不能是由一个维度,仅仅是制度名号上的维度,就像我们现在不能说美国的制度一定比英国制度好一样。
> (美国的制度)好为什么英国不换一个制度呢?
>
> 提问15:您能不能评价一下萨达姆时代的伊拉克和现在的伊拉克?
>
> 张鸣:这个我不知道,我既没有考察过萨达姆时期的伊拉克,也没有考察过现在的伊拉克,我不知道哪个好。
>
> 提问16:张老师,我是学法律的。关于联邦体制谈谈您的看法。
>
> 张鸣:那是禁区。当的民国时也尝试过,联省自治,当年的毛泽东还是个激进的联省自治主义者。他甚至还想成立湖南共和国。我新写过一篇文章讨论这个问题,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东西南北差异这么大,实行联邦制比较适合。我们现在实行的,也是个不是联邦制的联邦制,港澳特区存在,这不是联邦制是什么?但他不肯认这账,他必须加上中央集权,他有他的问题。我们中国联邦制的条件还有欠缺,他是从历史上继承了一些不好的东西,比如我们的省治,这是当年蒙古人统治时跑马划出来的,我们以前是州郡县制,基本是郡县制模式。郡是稍微大一点的,可以自治的单位,一般郡的设置都考虑这一个地方的文化、经济、政治的单元,一个郡的人大体上文化圈子、语言是一样的。我们后来的省打破了这个界限,比如现在江苏省,江南江北江中三个地方差距这么大。安徽也是这样的,原来的省比这还要大,它就是把一些不同的文化区域放在一块,这怎么自治?当年湖南、广东搞联省自治时,为什么搞不好?地方太大了,各区域不一样。比如广东,珠三角、粤北它们之间的矛盾比外省还大。湖南也是,湘东、湘西、湘南、湘北,怎么干?没法搞自治。自己就打了,赵恒惕和唐生智两个,一个湘南一个湘北,啪,打起来了,唐生智把北伐军一勾搭来,这个自治就废了。中国想搞联省自治或联邦制,首先得把省划清。当年国民党尝试过,把东北三省划成九省,把北方各省缩小,像热河、察哈尔、绥远啊,尝试向小省制走。但四九年以后又回去了,不但没有把变小,还扩大了,大省制。大省制的结果就是没法搞联省自治,搞不了。前提必须得走这步。但现在不想搞,我现在中央政府不能弱,一弱就松了,必须得把所有的东西都抓到手里,这是中央政府的私心。骨子里,不能搞联帮邦制背后就是这个。袁世凯当年设五十个道,但最后也没有推行。如果真推行了,今天的改革就有基础了。现在的行政区划是蒙古的行政区域,蒙古是军事帝国,是靠军人绷住的,这不是胡闹嘛,我认为中国的出路就是联邦制,但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 提问17:大学和学院的官僚化、体制化。两个典型人物,一个是我们学校的展江老师(展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主任,教授,2009年6
> 月,写公开信《告老还师书》提出辞去主任职务。**
> **编者注)他的一篇《告老还师书》,我感触很大;第二个是陈丹青老师在清华,感觉中国大学留不住好教授。对这样一些好教授、中直之士、秉直之士,对平庸的人可以用福利收买。对这些中直之士能用福利满足吗?
>
> 张鸣:他也不会给你福利的。 【笑声】
>
> 提问18:那靠什么才能满足他们不做违反我党的事。
>
> 张鸣:展江,我也很熟了,他也不是想与我党对着干,他还是很温和的人,只是想做点事儿做不了,开媒体监督会开不了,想去美国,人家还查他,把护照给扣了。他相当温和了。就这样的也不行,你只要说真话,比较直一点,大家都看你很难受,领导看你更难受。领导是这样的,做为一个单位领导,他不需要什么中直之士,甚至不需要能干的人,单位是国家的,与我什么关系,大学更是这样的,大学好不好坏不坏与他什么关系,指标是教育部定的,外国人看不懂的指标,而要达个标,这要抄袭。因为所谓成果加码,他逼着学生,每一个学生,清华研究生发一篇核心期刊论文,SCI论文,逼你去抄嘛,你能发了吗?老师也有指标。他要达成这个指标,他大炼钢铁就行了,他不需要你能干人士,因为你半天也写不出来,当然是好的了,但他不看你的质量,他码堆儿,现在学术成果是萝卜是白菜,什么有学术的人不在他话下,他的政绩就是盖楼――盖楼是不是搂钱我就不知道了――大学无所谓,大学没有政绩可言,所以他根本不在乎你。他要是在乎你吧,那就是花瓶,展江还是个人物啊,咱们也把他当花瓶。就是一个花瓶的角色,对领导来说。他在不在领导不在乎,缺了谁都一样。他就是把这些面上的事做好了就行。所以,你认为的中直之士只能被淘汰,被边缘化,一步步被挤走,越恶心的升得越快,这个趋势都如此。
>
> 提问19:那我们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难道是这些乌合之众吗?
>
> 张鸣:我们的社会当然需要一点儿好人,说实话的人。但社会需要领导不需要。
>
> 提问20:我有个在国外学政治学的同学,请谈谈留学生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
> 张鸣:那天梁文道和我说这个事儿,当年二三十年代回国的留学生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中国的转型、教育、大学建设、学术建设,为什么现在不行了呢?现在他妈海归回国,好些极左,都不像话的人都是海归,而且还是很大牌的海归。好些替某些部门说很恶心话的人也是海归,回来抢位子、票子、女子――五子登科的,也都一批一批比比皆是。他问我怎么会这样?我说我也不知道。都是中国人,差距这么大呢?这很奇怪的事。他是海归,我希望他回来别这样。你有点知识分子的骨气,别一回来就党化,一下子就变得与体制那么亲和,自己这点学术操守都放弃了,我就认识一些海归,放弃了,回来以后看《人民日报》,看《人民日报》才会发文章,发的文章就是人民日报社论嘛。你到国外学什么去了,《人民日报》不是早就可以看嘛。我很奇怪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如果这样你回国来干嘛。我希望能把我们政治学变得像学术一点。现在政治学有点不太像学术,很大程度像政策研究,已经不错了。还有一大部分就是宣传,这就有问题了,这不叫"学"嘛。
>
> 主持人:今天天气很热,张老师已经为我们做了近两个小时的精彩演讲,让我们再次感谢张老师。
>
> 张鸣:谢谢大家。
>
> 本文根据演讲录音整理,未经演讲人审阅,如有疏漏,敬请谅解。
>
> 整理者:张屹
>
>

--
我一思考,你就发笑!

--~--~---------~--~----~------------~-------~--~----~
You received this message because you are subscribed to the Google
Groups "申江评论" group.
To post to this group, send email to jimmytalk@googlegroups.com
To unsubscribe from this group, send email to
jimmytal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For more options, visit this group at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jimmytalk?hl=en?hl=zh-CN
-~----------~----~----~----~------~----~------~--~---


--
~~~~~~~~~~~~~~~~~~~~~~~~~~~~
http://bczc.blogspot.com
~~~~~~~~~~~~~~~~~~~~~~~~~~~~

zt现代的“奴隶制”依然普遍

曾几何时,奴隶曾就像新鲜的水果一样被带到市场上公开买卖,因为那时候买卖奴隶并不违法。今天,贩卖人口早已被禁止,并为世人所唾弃,但是这种肮脏的贸易仍然在隐秘地进行。本周日(8月23日)是一年一度的"废除奴隶贸易国际纪念日",而当今世界仍有大约数百万人被限制人身自由和强制劳动。在部分餐饮业或是私家住宅里,还存在着一种"现代的奴隶制"。这种现象通常很难被外界发现,而且即使是德国、欧洲这样的现代社会,

在柏林市中心的一家埃塞俄比亚餐馆里,美味的菜肴令所有的客人都心满意足。但是,假如这些客人知道,这些饭菜是在怎样的条件下烹调出来的,恐怕再美味的东西他们也难以下咽。因为厨房里的一位埃塞俄比亚妇女每天都要从清晨辛苦劳作到深夜,她一句德语也不懂,与外面的世界完全隔绝,而她的报酬却少的可怜:一年半的辛苦劳动,只能换来500欧元,相当于每天还不到一欧元。

今年五月,这位非洲妇女的悲惨遭遇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并令人回想起另外一名印尼妇女的命运,一名也门外交官把她当作奴仆一样剥削,强迫她从事家务劳动。这两个案例的曝光其实更多是出于巧合,因为通常情况下,这种"现代奴隶"的存在,外界是无从知晓的。而受害者能够讨回公道,得到物质补偿,或是罪犯被绳之以法的情况就更少见了。

关于人口买卖和强制劳动情况的可靠统计数据并不存在。根据各国和国际组织的估计,全世界应该有超过一千万的人口深受其害。联合国将德国视为贩卖人口的中转站,或是目的地。因为作为欧洲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在德国使用这种
"现代奴隶"似乎最划得来,不管是在红灯区,在建筑工地,还是在餐饮业。Bildunterschrift: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这种现象在中国也存在

为什么这种情况很少被人发现呢?人权专家海克·拉贝认为,这与国家的法律现状和相关机构的处理方式有关:"比如在建筑领域或是农业生产领域,国家机构通常都是把监督重点放在劳资关系上,放在合同文书上。而他们很少真正去关注劳动者的权益在实践中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

换句话说:只要形式上的东西看起来一切正常,监管机构根本不去关心背后的实际情况如何。

受德国人权研究所的委托,海克·拉贝就德国的人口贩卖情况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她和一个名为"记忆、责任、未来"的基金会合作,致力于为"现代奴隶制"的受害者伸张合法权益。但他们很难替受害者争取到应得的工资和补偿,在这方面,成功的例子很少。那位在柏林被一名也门外交官剥削的印尼妇女是幸运的,法院判决这名外交官支付给她23000欧元的补偿金。但其他的受害者中,有多少能得到补偿,海克·拉贝表示她也不清楚:"很多相关的数据我们都无法得到。但是我们从一些专业咨询机构那里得知,比如一名被强迫卖淫的妇女通常只能得到1000到4000欧元的补偿金,这要比受害者的预期值低得多。"

目前登记在册的只有已经结案的案例。仅仅从2006到2007年,德国警方统计的这类案件就从356例增加到了454例。只有极少数的受害者敢于同咨询机构或警方主动联系。其他大部分人要不就是受到了恐吓,或者就是担心自己被驱逐出德国,因为他们当中有不少都是非法居留者。

所以,就算他们的冤情大白于天下,虽然法院会让他们出庭作证,但是由于他们本身不具备合法居留身份,所以很难得到物质补偿。德国人权研究所所长海纳尔·比勒费尔特认为,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必须坚持人权的不可分割性,不能把合法居留身份看得比基本人权更重要:"即使是那些非法居留在德国的人,他们也应该享有人权。人权并不取决于地位,也不取决于这个人是否拥有合法居留许可。"

比勒费尔特表示,在这一点上德国政府也持同样态度。因此他呼吁尽快在议会表决通过欧洲委员会2005年就已经拟定的反对贩卖人口公约。

在这个问题上,进展是有的。今年春天,欧盟委员会已经提出了旨在加强打击猥亵儿童和贩卖人口的法律修正草案。该草案的中心内容包括加大惩治罪犯的力度,以及在德国引起广泛争议的色情网页封锁措施。但是,要寻找一个全欧洲的共同解决方案则十分困难,因为这类议案必须得到所有欧盟成员国的一致同意。

欧盟要解决这个问题有多么艰难,从德国大联合政府试图加强打击强制卖淫和性剥削犯罪的力度,但却最终在立法程序上宣告失败就可见一斑。直到本届政府任期临近结束,保守派政党(基社盟和基民盟)与社民党之间也未能就一部法律草案达成一致意见。

作者:Marcel Fürstenau/雨涵

责编:石涛

On 8/23/09, 参考消息 <go2group@gmail.com> wrote:
>
> 曾几何时,奴隶曾就像新鲜的水果一样被带到市场上公开买卖,因为那时候买卖奴隶并不违法。今天,贩卖人口早已被禁止,并为世人所唾弃,但是这种肮脏的贸易仍然在隐秘地进行。本周日(8月23日)是一年一度的"废除奴隶贸易国际纪念日",而当今世界仍有大约数百万人被限制人身自由和强制劳动。在部分餐饮业或是私家住宅里,还存在着一种"现代的奴隶制"。这种现象通常很难被外界发现,而且即使是德国、欧洲这样的现代社会,
>
>
>
>
> Sent to you by 参考消息 via Google Reader:
>
>
>
>
> 现代的"奴隶制"依然普遍
>
> via Deutsche Welle: DW-WORLD.DE on 8/22/09
> 曾几何时,奴隶曾就像新鲜的水果一样被带到市场上公开买卖,因为那时候买卖奴隶并不违法。今天,贩卖人口早已被禁止,并为世人所唾弃,但是这种肮脏的贸易仍然在隐秘地进行。本周日(8月23日)是一年一度的"废除奴隶贸易国际纪念日",而当今世界仍有大约数百万人被限制人身自由和强制劳动。在部分餐饮业或是私家住宅里,还存在着一种"现代的奴隶制"。这种现象通常很难被外界发现,而且即使是德国、欧洲这样的现代社会,
>
>
>
>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
> Subscribe to Deutsche Welle: DW-WORLD.DE using Google Reader
> Get started using Google Reader to easily keep up with all your favorite sites
>
>
>
>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 Google 论坛"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在此论坛发帖,请发电子邮件到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论坛,请发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更多选项,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该论坛

-~----------~----~----~----~------~----~------~--~---


--
~~~~~~~~~~~~~~~~~~~~~~~~~~~~
http://bczc.blogspot.com
~~~~~~~~~~~~~~~~~~~~~~~~~~~~

闲聊“烧烤”的起源---若有任何不适,与本人无关~~:)

近些年来,北京吃涮羊肉的人是越来越少,倒是各种烧烤反而大行其道。尤其是韩式烧烤。这一下可乐坏了那帮哈韩哈日的年轻人,哈韩的说烧烤起源于汉城,哈日的则说烧烤起源于东京。朋友们一边吃一边大谈烧烤,我心里真是感到好笑,谈这个话题,有意思.于是,慢悠悠的说,烧烤起源于中国北京。

要说烧烤,先得从一种刑法说起,那就是---凌迟。凌迟始见于五代,因为当时的统治者觉得政权不稳定。陆游的《渭南文集・条对状》中曾写道:"以常法为不足,于是始于法外特置凌迟一条。肌肉已尽,而气息未绝;肝心联络,而视听犹存。"而把凌迟和烧烤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则是明武宗朱厚照时期的大太监刘瑾。

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时,大太监刘瑾一手遮天,置造巧伪,淫荡上心,干乱朝政,陷害忠良,欺压百姓,最后居然还想谋逆造反。被三法司会审于午门,定罪凌迟处死,并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当年八月二十五,刘瑾服刑。行刑处设在都察院前,有三名行刑手轮流行刑。按照大明律法,凌迟者须剐3357刀,一刀剐下一薄片肉,刀刀不得触及要害。三日之内,犯人血肉模糊,渐渐不成人形,但不得咽气。

因为是公开行刑,围观者甚众,其中很多是携钱而围观。他们携金带银的目的是为了换取剐下的一片皮肉。这些都是刘瑾的仇家,有人直接或间接受过刘瑾的迫害,也有人是被刘瑾迫害致死的亲属。他们争抢着取得刘瑾的一块皮肉,捧回家中祭奠亲人。等祭奠完毕则在火上架一铁片,刷上油,把其肉烤熟吞下,以示解恨。这便是烧烤的雏形。

在饭桌上谈此事,我且吃且讲,且讲且喝,且喝且谈,娓娓道来,令旁听者无不侧目。桌上有两位女"作家",一位号称"70飞燕",一位号称"80美眉",当场就吐了。还是另两位男仕"作家"有风范,越听越吃,而且还吃得是津津有味,听完后一抹嘴道:"这都是知识啊。"然后争着抢着说:"买单、买单"......

拍死一只在身上吸血的蚊子 可能会导致你死亡

via 被雷到了 on 8/22/09

如果你发现一只蚊子正趴在你的身上,如痴如醉地吸血,你的本能反应是否是:小样,敢吸爷的血,一巴掌拍死你!!!
科学家提醒:"被打烂的蚊子尸体残骸可能进入皮肤,引起真菌感染,甚至会导致死亡。"近乎骇人听闻了吧!但这可能成为事实!
2002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名57岁的妇女,就是因为打死了一只蚊子,造成肌肉受到小孢子虫属真菌(Brachiola
algerae)感染而死亡。研究人员推测,这名妇女一定是把蚊子拍死在了皮肤上,被打烂的蚊子尸体残骸进入皮肤,造成感染。纽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科伊尔,严肃地提了一个看似搞笑的建议,"如果蚊子正在咬人,最好轻轻将它弹走,而不是一巴掌打死。"
蚊子的唾液能让血液不易凝固,它嗅觉很灵敏,能沿着人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气味,一直曲折前进,直至接触到人的身体表面。然后,才会把它的针缓缓刺入皮肤。从蚊子落到皮肤上直至吸饱血,总过程在2分钟左右。
蚊子血无色透明。当你打死蚊子时看到的红色,不是蚊子的血,而是你的。红色血液很干净,没有病毒。最毒的是蚊子的唾液,它们在蚊子的胸大肌(蚊子也有肌肉)中发育,然后通过唾液来传播。

不过,能通过蚊子传播的病毒其实很少,大部分病毒在蚊子体内经过代谢时就死掉了,只有少数会继续传播,如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曰本脑炎等。

如果叮咬你的蚊子没有携带病毒,只会起包和发痒,这是对蚊子唾液产生的过敏反应。如果蚊子的唾液里携带了病毒,那么打不打死它,都会被感染。"
拍蚊子也有学问,蚊子的飞行路线呈S形,通常左右上下曲折前进,只要迎着蚊子狠很拍下去,一般都不会失手。


前阵子还看到新闻说一小伙子被蚊子给叮着脑萎缩了..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Subscribe to 被雷到了 using Google Reader
Get started using Google Reader to easily keep up with all your favorite sites

--
~~~~~~~~~~~~~~~~~~~~~~~~~~~~
http://bczc.blogspot.com
~~~~~~~~~~~~~~~~~~~~~~~~~~~~

精辟:国人用19个字总结中国有这样一些干部(图)

民谣是民意的晴雨表,不可小觑

"一"字干部 :一请就到,一喝就冒,一捧就笑,一给就要,一苦就叫,一劝就躁,一批就跳,一撤就告,一查就倒。

"平"字干部:口中讲太平,文章有水平,左手持文凭,右手握酒瓶,对上会摆平,对下能铲平,家中有暧瓶,外头有花瓶,生活有水平。

"会" 字干部:最神气的开记者招待会,最正经的是民主生活会,最高兴的是开常委(肠胃)扩大会,最舒服的是检查研究(烟酒)会,最兴奋的是开切磋(麻将)妓艺会,最潇洒的是进夜总会,最不愿开的纪委会。

"样" 字干部:吹牛皮像驴叫一样,奉承领导像哈巴狗一样,训斥下级像老虎一样,公款吃喝像恶狼一样,见便宜跑得像兔子一样,干工作像猴子一样,遇见困难像泥鳅一样,在老婆面前像雄狮一样,在情人面前像癞哈蟆一样。

"头" 字干部:手里捏着烟头,威风凛凛走前头,摄相机前抢镜头,听取汇报点点头,听到吹捧喜心头,碰到难题皱眉头,解决问题摇摇头,酒席桌上划拳头,酒后搂着花枕头。

"法" 字干部:总结问题用加法,接受任务用减法,汇报成绩用乘法,谈到问题用除法,自己制定土办法,对待群众硬办法,对待干部软办法。

"事"字干部: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歪门邪道好办事,正儿八经难办事,送上礼物办小事,送上钱财办大事,送上女人办难事,群众疾苦不当事,从来就不办实事。

"子" 字干部:坐在家里定盘子,关起门来想点子,走到下面玩妹子,顺便再去找例子,回到机关写稿子,做形式主义的样子,出主观主义的点子,摆官僚主义的架子,图享乐主义的景子。

"转" 字干部:上午围着车子转,中午围着盘子转,下午围着牌桌转,晚上围着裙子转;上班围着领导转,下班围着关系转,家里围着儿女转,在外围着情人转,急得老婆团团转。

"风" 字干部:家中枕头风,任人裙带风,办事拖拉风,汇报浮夸风,公款吃喝风,对上献媚风,对外崇洋风,学习一阵风,批评耳边风。

"要" 字干部:香烟要烧到同归于尽,老酒要喝到六亲不认,麻将要搓到赤膊上阵,纸牌要打到披星戴月,吹牛要吹到自己不信,拍马要拍到昏天黑地,跳舞要跳到精疲力竭,休息要休息到全身有病。

"越" 字干部:大目标越来越小,小目标越来越大,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政治觉悟越来越低,为人意识越来越淡,为已意识越来越浓,受贿数额越来越大,情人年龄越来越小,老婆换得越来越勤。

"系" 字干部:办事都得凭关系,没有关系找关系,有了关系没关系,找到关系托关系,托到关系拉关系,拉到关系卖关系,难找关系买关系。

"话" 字干部:对上讲假话,对下讲官话,对同级讲大话,对群众讲空话,对老婆讲谎话,对情人讲鬼话,对同行讲痞话,对同伙讲黑话,对法官讲话。

"费"字干部:失控的通讯费,膨胀的交通费,超额的会务费,惊人的吃喝费,巨额的考察费,高昂的礼品费,大笔的协调费,变相的劳务费。

"干"字干部:明处的事暗处干,暗处的事明处干,家里的事单位干,单位的事家里干,别人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别人干,女人的事男人干,男人的事女人干,一切围着好处干。

"小" 字干部:喝喝小酒,看看小报,开开小会,扭扭小腰,摆摆小架,念念小稿,收收小礼,坐坐小车,玩玩小蜜。

"不" 字干部:喝酒喝不醉,收礼不受贿,游玩不结对,小贪不犯罪,房子不买贵,工资不上税,跳舞不定位,情人不常会,老婆不辞退。

"酒" 字干部:酒一开路,谁无事做,酒杯一端,政策放宽,酒话一说,事就联络,酒杯一举,承诺就许,酒一助兴,当场敲定,酒肉一饱,不好也好,嘴巴一抹,事情办妥,茶酒一醉,不对也对,酒醉一倒,啥都可搞。


--
~~~~~~~~~~~~~~~~~~~~~~~~~~~~
http://bczc.blogspot.com
~~~~~~~~~~~~~~~~~~~~~~~~~~~~

老歌:为什么我们要像狗一样的出国?

文章写的有点迟。前几天,一位清华学生发表了他对出国的热切渴望并详列理由,受到追捧回应。俺一度也想写上那么一篇,来谈谈大学生为啥要抢着出国。笔者目前在国内工作,北大读完本科后从业两年。

中国大学生历来是关注焦点,任何新闻,只要和大学生扯上了,都是热门。前段日子,有个记者叫陈杰人,一度成为知名人物,他也没做啥大事,就是披露了武汉女大学生"陪聊"的事情。几乎是同一时期,卫生部副部长宣称中国有六百万以上的妓女,关心的人却寥寥无几。

大学生,在中国历来被视为纯洁、真诚的象征。仿佛人一进了大学,就高尚富贵起来,与众不同了。大学生卖肉,大学生行骗,大学生贪污腐败,女大学生傍大款,女大学生卖淫,个个都是众人关注的焦点,主角换个身份大伙就视而不见。

大学生如今热衷出国,众人皆知。在中国,有出国权的人并不多。年轻人里,除高官富翁的子女,只有理工科大学生――往往还是成绩比较优秀的那种,才有出国的机会。那么多高官的子女,就算留在国内,也是要风有风,要雨得雨。可他们依然义无反顾的出国。大学生又如何?每年大学里出国的,都是成绩最优秀的那批,往往争offer争得头破血流。大学生出国可不容易,苦背GRE,花流水般的钱上新东方,多半还得租房子、等
offer、过签证,得历经九九八十一难,随时会有被拒的危险。就这么恶劣的竞争环境,这批本可在国内混得不错的人,依然削尖了脑袋出国,而且数量越来越多。

俺的大学记忆里,有这么件事儿。大三冬天的日子,托福报名。那时候,托福考试可不像现在那么灵活,一到报名日,就是人满为患,赶上一次报名,非得漏夜排队不可。俺和几个哥们拿着小凳子和报纸,在附近一个报名点旁边守夜。从零点,在寒风中一直等到东方泛起鱼肚白,终于等到人家上班了。因为队伍太长,几百个人混乱不堪,专门拨出了警力来维持队伍。警察花了半个小时,把这几百人的队伍整好了。怎么整的呢?用脚。看看谁没站好,就狠狠地用脚踢他的大腿和小腿,直到把他踢到队伍里为止。几百个学生,清华的、北大的、北外的……凡你能想起的最牛气的学校中的自尊心最高,恃才而傲眼高于顶不可一世的最牛的学生,就咬着牙齿,在那里默默忍受几个警察喝斥、脚踹的社会主义教育。

这是为了离开这个国度所付出的代价之一。

中国人对北大学生和清华学生有个最大的误判,他们以为,北大学生和清华学生是不同的。例如北大是理想主义的,清华是实用主义的。北大学生是反抗型的,清华学生是乖乖型的。北大学生是自由化的,清华学生是爱政府的。北大学生是个人主义的,清华学生是国家主义的……其实,在出国问题上,北大和清华学生是完全一致的,不含糊的。唯一的不同是:北大学生一边骂这个社会,一边出国,而清华学生一边赞扬这个社会,一边出国,然后他们之间的绝大多数读Ph.D.,找工作,入美国籍,定居。

俺在清华也有几个好友,97年,清华有个响亮的口号,叫"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这句话琅琅上口,有气势,清华小伙很爱喊,直到他们出国为止。俺在清华的朋友,在美国建立了庞大的同学会,留在中国倒显得孤零零了。

中国知识分子最是忍让。他们秉承了中国人吃苦耐劳,小富即安,嫁鸡随鸡,百忍成精的优良传统,院士王选转述领导人的话说:中国知识分子价廉物美。两千块钱的工资,就可以随意使唤。中国知识分子安于现状,能够忍贫受饥。适应能力比蟑螂更强,在金星上也能生存。近期报导的陆步轩,从一个北大中文系高材生,适应成一个卖肉屠夫,这样的生活现状也没有让他成为土匪或是人肉炸弹。中国的知识分子就是这样善于忍受,只要一点点尊重,一点点慰籍,一点点利益,他们就可以在中国呆下去。可还是呆不下去。

中国对待知识的态度很奇特。比如说,一个工人,每个小时可以生产出十元的产品。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工程师,改良了机器、流程、管理,于是一个工人每个小时可以生产出一百元的产品。那么这多出来的九十元算是谁的功劳呢?西方人对此争论不休,有些人说,工人产出的是十元,工程师的价值当然是九十元;有些人说,工人也提高了效率和劳动强度应该得五十元,工程师五十元比较公平。但中国人会说:我们工人的产量增加了,感谢领导们对工人的指导,对工程师的培养与栽培。这九十元是领导的功劳,剩下的十元,请尊敬的工人同志和尊敬的工程师同志平分吧。

以史为鉴之五十年代:华罗庚――建国来待遇最好的理论数学家。

华罗庚算是那个时代混得最不错的知识分子之一,他天分极高,不到二十岁就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后从事数论研究。二十六岁成为剑桥大学访问学者。中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形势最恶劣时回国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中日战争结束后,受聘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共和国成立后,五零年,放弃国外的优越待遇回国。议定好的年薪是八百斤小米,当然后来没有全给。这位已发表过两百多篇论文和专著的数学家在新中国继续从事研究工作。由于华罗庚对政治不感兴趣,所以在文革中没有受太大冲击。虽然他被拉进了政协,但实际上没有对政治发表过只言片语。

在1968年,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郭玉峰在党代会上发表了《关于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会委员政治情况的报告》,在该报告中,他指称74名全国政协常委会委员为叛徒,叛徒嫌疑,特务,特嫌,国特,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里通外国分子等,占159名政协常委会委员的47%。建筑学家梁思成、生物学家童弟周、桥梁专家茅以升相继被打倒。

但华罗庚却幸免于难。在数学家群体当中,他是最风光的一个,他是中国数学界的泰斗,中科院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他很聪明,用一个在理论数学上毫无学术价值的"优选法",来证明自己"贴近工农",并在文革时期赴全国十八个省份讲演做专题报告,而其它的数学家此时大多在牛棚里度过余生。

这个当时在全国算是最走运的一个数学家华罗庚,生活是怎样的呢?五零年以后,他再也没有能发表出有份量的成果。是条件不够好吗?从纵向比,抗日时期,他在西南联大,物资极度紧张,住在猪圈旁边,他依然可硕果累累。可五零年以后,生活条件好转,可他却出不了成果了。从横向比,被他指责为"贪图享乐不回国"的同龄人,大数学家陈省身,在国外屡屡突破,一举获得数学界最高荣誉之一沃尔夫奖,退休后衣锦还乡到南开大学享福去了。

华罗庚五零年,毅然放弃优异待遇回国时,发表热情洋溢的爱国宣言:"良园虽好,却非久居之地",影响了一代海外学人。十年后,他黯然对夫人说:"我想自杀。"消息传出,又影响了一代海外学人。

他没有精力再搞研究,因为他的同事处心积虑地揭发他,批判他。他二十年的手稿被红卫兵抄家后付之一炬。他放弃了自己喜爱的数论研究,放弃了自己的天赋,去搞应用数学和爱国主义教育。

统筹法让他摆脱了"脱离群众、脱离工农"的口诛笔伐,使他获得全国巡回演讲的殊荣。可他自己知道这东西的生命力,文革以后,再也没有人用。

他在海外的名声为他赢得了待遇,因为他是统战对象,是模范表率,所以要照顾他。可是其它人就不是了。他的儿子,一家四口人,住十四平方米屋子。他最得意的徒弟陈景润,四人住七平方米一间的宿舍。清华大学文革委员会主任迟群不断关心他的生活,陈景润成名之后,迟群不遗余力地动员他积极展开批判华罗庚的工作。

华罗庚的优选法在辽宁省做成果展示时,主持辽宁党政军工作的毛远新(毛泽东侄子)对这位天才数学家高屋建瓴地指出:"优选法的'最优'是不可能存在的,最优这一提法不科学,不符合马列主义,最多只能称为较优。"于是华罗庚只好带领他的弟子们连夜加班,将展示板里的"最优"统统改成了"较优"。

这就是在国内待遇最好的数学家的遭遇。

以史为鉴之七十年代:袁隆平――建国以来贡献最大的农学家。

八十年代之前的二十年里,中国人是在饥饿中度过的。最有名的三年饥荒,按现在俺手头搜集的全国仅17个省的统计资料,加起来就饿死了2100万,预计全国的统计数字应该在2700-3000万之间。不过,俺认为统计数字肯定有问题,算少了。三千万是啥概念?全国一共有七十多万个生产大队,一个生产队大约
1000人,正常年份,每个生产队每年死亡10-15人,饥荒三年,每年死亡25-30人,全国就会多死三千万人。可俺那地头,老一辈的记忆里,死得可比这惨多了,所以俺认为三千万这个数字,肯定是少了。饥饿的不仅仅是那三年,整整二十年,俺老家的人就没有吃饱过。

据老一辈说,真正重新吃饱饭,是在七十年代末,以前的稻子是高高的,风一吹就倒,换了矮水稻以后,粮食真是翻了出来。报纸上曾引述农民的话说:"我们吃饱饭,靠的是两'平'。邓小平和袁隆平。"袁隆平的水稻南优2号,比以前的水稻单产增产20%,于1973年研究成功,1976年开始推广。八十年代,国际组织给他的奖项多得像米粒一样。中国有九亿农民,他一个人,相当于干了两亿农民的活。有人预估,他的种子共创造效益5600亿美元。假设其中分零头给他,那么他的资产就会大致与世界首富比尔盖茨587亿美元相当。

那么袁隆平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截至1998年,袁隆平的月工资是1600元。

由于他做人老实本分,1953年被分配到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在那里,才华横溢的袁隆平的职称一直没有提升,工资一直原地踏步,房子依旧窄小阴暗,向上爬的机会被他那些会拍领导马屁的同事抢走了。他唯一的幸运是研究水稻。这是大伙吃饭用的东西,属于文革中保护品种,他住的又偏远,灾难没降临到他头上。

文革中他也被人整过,罪名是毛泽东制定了农业八字办法:水、肥、土、种、密、保、工、管,他却偏偏认为要加一个"时"字。加上整天摆弄那些别人看不懂的瓶瓶罐罐,于是被打成反革命。

文革中,他培养水稻的罐子被红卫兵们砸碎,辛苦培育的品种被他们扔到井里,不得不中断研究三年。遭到批斗和毒打。而如今,他的工作又被新的挺毛派红卫兵们,恬不知耻地称作"毛泽东时代的伟大成就",有些干脆说是"毛泽东领导下的成就"。

各位出国的老兄,听说过把受害人说成是自己的成就的吗?就像张志新,被辽宁党政班子割了喉管枪决。平反以后,辽宁省官员也声称"张志新同志的伟大精神是辽宁的光荣"。看看美国,政府给企业提供那么好的发展环境,可你有听说过美国把Intel奔腾芯片叫做"克林顿时代的伟大成就之一"的吗?1979年,美国圆环种子公司总经理威尔其惊叹中国的水稻成就,向中国农业部的官员咨询杂交水稻的发明人是谁,他要签约用高价向发明人申请专利使用权。对此,中国种子公司官员义正言辞地回答说,这个发明专利权属中国国家拥有。农业部种子公司就是代表国家享有这一权利的唯一代表。要探讨杂交水稻技术转让问题,无须再找"别人
"。

1980年,圆环种子公司向中国种子公司支付当时可谓是天价的20万美元首期专利转让费,袁隆平一分未得。为配合本次专利转让活动,袁隆平以专家身份出访美国做了四个月的技术指导。回国后,他所得的工资数千美元,被农业部悉数收缴,然后重新发给他每天20元人民币的出国补贴。1981年,国家科委、农委重奖杂交水稻发明人10万元奖金。但单位转手分下来以后,袁隆平仅得5000元。

2003年,袁隆平在几十年多次创造奇迹以后,正式宣布由于研究经费匮乏,他的研究所的最新成果无法试产,将与美国公司合作。

这就是国内贡献最大的农学研究员的故事。

以史为鉴之九十年代:大学生――离上流社会最近的人。

九十年代,不需要从个体身上截取例子。因为九十年代,俺们已经懂事,这不是历史,是在俺们身边发生的现实。

中国的下等人是谁自然不必多说。要工作,他们到城市会被驱赶和盘剥;要开公司,他们没有启动费用;要从政更是痴心妄想,现在买个官比开个公司难多了。唯一改换身份的出路是上学,如果子女碰巧有天资、能考试,那么就是一个希望。俺就出身这样一个家庭,城市的朋友,都不明白,为啥有些农民,付不起孩子上学的钱,会自杀。上不起学,打工去不就行了吗?事情不是这样,考上大学,不仅仅意味着更好的机会,它意味着跳出了老鼠的儿子要打洞,一代代的农民,一代代的受苦的循环。近几年的教育高收费,将这条路也渐渐堵塞。在俺念的北大计算机系,97级本科有一半农民子弟,而01级本科生,已经基本没有农民成份了。

但上大学,并不意味着进入中产阶级或是上流社会,特别是在扔个砖头都可以砸倒几个博士的时代,大学生的价值越来越小。在国内,摆在大学生面前的出路,一条比一条难走。唯一越走越宽的道路就是傍大款,因为有钱人越来越多。傍大款这个词,现在已经不流行了,流行的是做小秘和包二奶,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博大精神,与时俱进的风格。但这条路毕竟只有少数人可走,绝大多数还得工作,就算读研暂缓几年,工作还是免不了的,总不能读书读到死吧。

今年回了一趟北京,真是在招聘会上开眼了。俺也算是有一定阅历的家伙了,可从来没见过这么拥挤、这么多大学生红着眼睛左冲右突的招聘会。这几年经济增长得很快。可别的国家经济增长,伴随的是股市行情飚红,就业机会遍地都是,低收入群体得到更好保障。可中国的经济增长却是反其道而行之,这钱都到哪去了呢?招聘会结束了,几天以后,消息下来了,本科生三四千,研究生四五千,博士生六七千,像狗一样的找工作虽然和像狗一样的出国有所相似,可一个卖得贱,一个则卖得贵些。现在有些人觉得中国的经济环境很好啊,他们的理由是:经济环境不好,外资怎么刷刷地就进来了呢?这还用废话吗?像垃圾袋一样便宜的大学生劳动力,没有法律保障的工作时间,法官不是腐败的就是向着资本家的,还不让工人自己组织工会。这个大中国,不摆明了是外国资本家天堂中的天堂么?可俺们,迈向上流社会的大学生们,环顾四方的时候,又发现自己是在哪里呢?以上是俺要说的话,但愿对已经出国和想出国和不想出国的大学生们有用。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
~~~~~~~~~~~~~~~~~~~~~~~~~~~~
http://bczc.blogspot.com
~~~~~~~~~~~~~~~~~~~~~~~~~~~~

HOW TO: 怎样生成自己的标签云

搜索此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