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04

[申江] “不高兴”还是“没头脑”?

到底是谁"不高兴"?

王龙(石家庄)

  中国文化市场最近多了一本奇书,名曰《中国不高兴》。谓之"奇",首先是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首印达到10万册,这是时政类书籍少有的现象;其次是当"爱国贼"被舆论群殴的环境中,有人仍然可以打着"爱国主义"旗帜大行其道。据说,该书是当年《中国可以说不》的升级版,不仅延续了"骂遍西方"的传统,还"骂遍"了国内各路精英。五名作者齐声反西方、反和平、反精英、反民主、反自由,字里行间弥漫着"不高兴"。

  "不高兴"是心情描述,引申到"中国"范围,是指精英的心情还是草根的心情?抑或是作者的心情?自以为可以代表中国的人,大概能说清楚。与《中国可以说不》一样,作者们犯了低级错误:把个人情绪当作民族情绪宣泄。书中的"中国"概念让人摸不着头脑,所谓的"中国不高兴"到底是谁不高兴呢?

到底谁不高兴?

  不错,当中国去年遭受特大冰灾、发生拉萨事件、汶川地震、奥运火炬传递受阻之时,一些知识精英集体失语,网民的呐喊才让中国冲出了重围。应该肯定,《中国不高兴》力图表现的是网民精神,不甘心让国家沦为西方的文化橱窗和经济附属。这样的观点反映了大部分人的看法,并非无的放矢。但是,以辩证的逻辑看,作者们的说法很难让人高兴。他们对某些智囊不满,称智囊们是"没立场、没智慧、没良心",是他们的馊主意造成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受钳制。其实,作者未必不明白,智囊充其量不过是幕僚而已。鞭挞这样的"知识分子",与希望中国在世界上"除暴安良"一样毫无意义。

  一本书能引起社会的广泛争议,有着深厚的民意基础。一是几十年的社会变革,塑造了一大批开放派,他们唯西方马首是瞻,看到有人反对西方文化就歇斯底里,毫无自信;二是由于长期的自我封闭,造成了夜郎自大的民族性格,推广中国文化、抵制圣诞节、打倒帝国主义、领导世界,两种心态都很极端。

  有西方观察家认为,《中国不高兴》的空前火爆,标志着民族主义卷土重来,正是这一情绪促成了海监船出航、商务部拒绝汇源被可口可乐公司收购。美国《时代》周刊3月20日惊呼:"如果民族情绪不加以适当制止,它可能会推动北京方面采取好战孤立主义路线。"实际上,对于主权问题,中国的立场一直没有改变,只是西方政客习惯了中国的"韬光养晦",看到中国态度强硬有些不适应。加上中国历来有人喜欢粉饰自我,刻意放大自己的影响力,把正常维护自己的利益也当作勇敢来吹嘘,让许多西方人惊讶莫名。

巧言令色 哗众取宠

  毫无疑问,漫长的历史留给中国人很多病态心理,正如鲁迅笔下的阿Q,一面盲目自尊,一面盲目自大,这在当今也分外突出。"不能任由美国绑架世界",而自己却主张在世界上"替天行道";不允许别人有"文艺腔",自己却装腔作势,与阿Q何其相似。有意思的是,很多人高度推崇《中国不高兴》,却不思考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为什么屡屡受创。

  大约是《中国可以说不》让他们尝足了甜头,作者的"爱国"其实掺有利益成分,类似《双城记》中的"爱国志士"巴沙,爱国就是赚钱的工具。与其说是"不高兴",不如说是巧言令色、哗众取宠。

当然也应该承认,《中国不高兴》有忧国忧民之情,尽管论点偏激片面,论证也不严密。其实,中国从来不缺少爱国的高尚英雄,真正缺少的是平等意识和博爱精神。要知道,在激烈的竞争中树立民族自尊心固然重要,但不需要那种惟我独尊的愚妄,更不需要挑动民族情绪,就像狄更斯所说:"利用最庸俗的排外心理和恐惧心理来建立威信,那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作者为中国媒体人]

--
You smiled and talked to me of nothing and I felt that for this I had
been waiting long.
----by Rabindranath Tagore

--
~~~~~~~~~~~~~~~~~~~~~~~~~~~~
http://bloooooooogger.blogspot.com
~~~~~~~~~~~~~~~~~~~~~~~~~~~~

0 个说法:

HOW TO: 怎样生成自己的标签云

搜索此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