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英国《金融时报》席佳琳(Kathrin Hille)北京报道 2009-05-26
选择字号: 大 中 小
加入收藏 电邮给朋友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张浩(音)是在上高中时第一次听说1989年的中国学生民主运动。现在,他自己成了一名大学生,而张浩很想表明的是,自己的观点与聚集在天安门前要求民主的那一代人相比,已有天壤之别。
25岁的张浩是北京体育大学的二年级研究生,他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担忧,但他相信,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正在朝正确的方向前进。他表示:"我们这代人认为,政府是帮助我们抬起头来的,是帮助我们成长的。"
"我们与他们不同,"谈起那群在1989年吸引了全世界注意力的学生时,张浩这样评价。"他们希望追求自由和民主,我可以理解,但我认为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被误导了,他们什么都不懂。"
最近几周,接受采访的几十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体育大学学生都表示,他们知道1989年的运动。
他们中很多人都看过1995年美国制作的纪录片《天安门》("The Gate of Heavenly
Peace")----他们是从互联网下载或从朋友那里获得该片拷贝的。该片纪录了天安门运动以及终止了抗议的六四镇压事件。多数人都从自己的父母或高中老师那里听说过1989年的事件。许多人也坦白,对共产党感到失望。
"我爸爸和我说过1989年的事。他说那都是江泽民一手策划的,"一名23岁的清华女生表示。"什么样的政府会枪杀自己人啊?"
但在互联网上,学生们辩论最多的话题是腐败和爱国主义。他们个人最大的担忧是找不到工作。据官方估计,2007届和2008届毕业生中,多达300万人尚未就业,下个月,又将有600万毕业生进入市场。
对于武术专业的张浩来说,唯一适合他的工作是从事教育,但他表示,教育系统的招聘充斥着腐败。在家乡省份安徽,工作可能更好找些,但张浩害怕再回到贫穷的农村老家。"有时候,我担心得胃痛。我太郁闷了。"他说。
在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从事年轻一代政治与社会态度研究的石国亮表示,这类现实考虑是今天这代人与天安门事件那代人之间的最主要区别。"89年学生运动那代人是狂热分子,而今天的学生是理智的一代,"石国亮表示。
他的看法基本反映了党内的正统观点,但也有一些民权与言论自由维权人士表示认同。28岁的周曙光大学退学后,成为中国最有名的博客作家之一,他表示,1989年的学生领导人演讲感觉上像是一种过于情绪化的哗众取宠。"他们是在社会主义传统下长大的,他们了解的也就只有那些传统。"
今天的学生认为,自己对政治、外部世界以及中国未来的看法,都更为成熟。
"1989年,大门才刚开了一条缝,他们无从获得关于西方现实的可靠信息,他们是被一种民主意识所驱使,"张浩表示。"看看现在,我们能够获得的信息要多得多,我们可以在网上读到一切。"
虽然互联网受到北京的控制和责难,但它仍为信息传播与辩论提供了新渠道。"学生不搞静坐了,他们写博客,用Twitter,"石国亮表示。
对大学的严密监控,确保很少出现突发的学生事件。北京大学校区有武警进驻,每个大门都有警察站岗,要求出示证件,该校学生已经"变成了一群绵羊,"周曙光表示。
有时,也会爆发紧张事件。在杭州,学生们举行蜡烛守夜,缅怀一名被超速司机撞死的年轻人。在南京,一名女生被城管人员打伤,导致数千名学生发起抗议,并与警察发生冲突。根据香港人权与民主信息中心(Hong
Kong Information Centre for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的数据,这场冲突造成了30名学生受伤,一辆警车被砸坏。
译者/章晴
--
~~~~~~~~~~~~~~~~~~~~~~~~~~~~
http://bczc.blogspot.com
~~~~~~~~~~~~~~~~~~~~~~~~~~~~
0 个说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