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网友与我探讨,经济这么坏,发了那么多钞票都无实质性的起色,为什么楼市的成交量反而增长?这个问题看起来很雷人,其实,仔细研究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在目前这种状态下,经济越坏楼市越好,从市场表面判断,中国经济是多年积累的矛盾的大爆发,究竟会造成什么样的破坏力,只要看看房价是涨还是跌,房价在涨,经济就继续恶化,房价在跌,开发商出现许多破产倒闭,炒楼客有人跳楼,银行出现危机,说明经济有可能开始逐渐复苏。
央行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我们确实多印了很多钞票,确实多贷出了许多款。这都是因为一帮不懂经济的人在做决策,他们之所以猛印钞票和拼命贷款,主要是基于两条,一条是他们认为中国经济主要问题是流动性不足,需要多印钞票以加速流动性;二条是他们认为只有投资才能拉动宏观经济,而完全不顾中国投资产能已经严重过剩。如此这般高速大规模滥发钞票,一旦出现恶果,央行行长难逃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我说的"在目前这种状态下,经济越坏楼市越好",是指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了十多年,中国房价在七八年的平缓增长后暴涨了两年,中国社会在致力于全社会创造财富后转向了在创造财富中分配财富,中国呆滞运行的上层建筑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一切都意味着中国经济不是经济运行中的转型,而是社会变革中的转型;中国经济的拐点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拐点而率先冲破枷锁,寻求突破;而这些拐点,深刻而表面的集中到了房价上。
宏观经济在进入调整后,政府实际上是在和市场和整个社会博弈。就经济的周期性规律而言,繁荣、衰退、调整、复苏这四个阶段,呈现的是牛长熊短的格局和波浪式的变化。在大波浪中,中国经济还没有进入衰退,是在繁荣阶段出现的自行调整,因为这种调整受到外部市场变化的影响,表现得比较剧烈。如果政府只是制定规则维护规则,中国经济的繁荣时期可能没有这么快结束,遗憾的是,政府已经迫不及待的借经济在繁荣时期的小波浪调整中即当裁判有下场踢球,这种强烈的搜刮财富的行为,赤裸裸的表现在房地产上。
也只有房地产,才能让政府尝到踢球的亢奋。因为房地产中,地产一块虽然主权为民,但实际上是地方政府垄断的,地方政府可以不管什么热热闹闹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只要控制好房地产就基本能保证地方政府的正常盈利。所以,就市场内在的运行法则来说,中国房地产开发模式和产品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产能过剩的局面已经非常严重,如果市场仅仅从供求关系来理解,中国房价绝对不只同比下降1.3%,比这十倍都不止。然而,地方政府绝对不会轻易让房价下降,而是银行一有钱就投向房地产。
那么,中央政府垄断了什么呢?一是我们看见的十大振兴产业,囊括了纺织、钢铁、汽车、船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轻工业、石化、物流、有色金属,还包括能源、航空、铁路、金融,当时成思危宣布说房地产也成为十大振兴产业之一,我当时就站出来反对,认为是不可能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中央政府无法垄断房地产业,怎么可能列入十大振兴规划呢?
那么,整个经济格局实际上已经很清楚了,不管是中央政府垄断或基本垄断的产业,还是地方政府垄断的房地产业,在利益所求上的一致性使他们在一个问题上高度和谐,那就是印刷钞票。十大振兴产业要振兴,在产业政策上有大的调整没有?没有。在市场开拓上有大的举措没有?没有。那怎么振兴呢?中央政府不能光说不练,给钱吧,财政上赤字越来越大,不给钱吧,大家都不动,没钱的事谁也不干。于是,最后的办法,印钞票。既然要印,地方上总得要分一点,于是,全部投向房地产。
今天中午,著名博客陈真诚给我发来短信,根据央行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计算,一季度全国按揭购房总额才1405亿,与统计局发布的5059亿相差很大,要我关注。其实,这个问题,著名经济学家易宪容已经作了全面分析,统计局是按照住建部的数据统计的,楼市小阳春,在回暖,所以,把开发商在银行七估八倒的钱都算进来了,有5059亿,而央行不敢作假,因为这个数据无法作假,太明显了,所以,只有1405个亿,也就是说,根本没有多少老百姓在买楼,而楼市一片繁荣。
由于这种政治利益格局的牵扯,导致了房地产业的虚假繁荣,助长了中国实体经济的恶化。所以,我们看中国宏观经济是否复苏,只要看楼市,楼市在回暖、小阳春,房价在涨,那实际上是在告诉你,中国经济还在衰退,金融环境正在恶化,经济危机的风暴正在酝酿,等到你突然看见报道,什么什么地产商破产倒闭了,也许这一天,中国经济才开始具有实质意义上的复苏。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a108c0100cidr.html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china-week.com/html/4931.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
~~~~~~~~~~~~~~~~~~~~~~~~~~~~
http://bloooooooogger.blogspot.com
~~~~~~~~~~~~~~~~~~~~~~~~~~~~
0 个说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