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联盟已经断裂了 温州炒房团溃败上海
�望东方周刊 2008年12月24日 字体大小: Decrease font Enlarge font
房价联盟已经断裂了,著名的"温州炒房团"开始大规模抛售上海房产。现在的热点是,借钱给房产商,以弥补他们的资金缺口。只要房产商还没有因为资金链断
裂而破产,房价就不会崩盘。
"看到时代左右的人,也在左右这个时代",王浩喜欢用这句广告词总结自己的发迹史,伤感的是:"炒房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2008年12月5日,下午2点,上海松江区九亭板块一个新楼盘的售楼大厅内,王浩和他的7个亲戚,在离沙盘模型最近的一圈沙发上悠闲地翻着新盘的资
料,一位售楼经理则站在一边不厌其烦地宣扬着楼盘的升值潜力。
此时,一个由上海某网站组织的看房团也刚刚进门,但是,"看房团"对沙盘的兴趣,远远不及对于操着浓重温州口音的王浩的好奇。被打量得有些尴尬的王浩苦
笑着对本刊记者说:"我敢打赌,明天我们又会上报纸上网站了,标题是'温州炒房团上海抄底'。"
王浩告诉本刊记者,在他6年的炒房生涯中,被售楼处奉为上宾,被普通买房者施以白眼的经历难以计数,"但这一次,我们不是来买房子的,最大的愿望是把手
头上的几百套房子抛得一个不剩,然后5年内再不提炒房了。"
作为自己家族炒房的"带头大哥",在2007年底国家开始新一轮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时候,王浩在上海投资的房产总数是63套。"直到今年夏天的时候,我们
还和开发商结成攻守同盟,一起顶住房价",但自从2008年10月期盼已久的"救市"政策陆续出台之后,王浩却对上海楼市失去了信心,"我们家族开始把
所有的存量房挂牌,不惜降价也要在春节之前全部出手,我们是觉得这个攻守同盟快顶不住了,而且,我们要把资金转移到另外一个非常赚钱的买卖上去。"
王浩所谓的"非常赚钱的买卖",是将钱借给开发商,抵押物则是房子。王浩的九亭之行,就是贷款考察的一部分,"这也可能是我今后几年,和房子有关的最后
一笔投资了"。
至于外界传言纷纷的"温州炒房团楼市抄底",在王浩看来,则已经成了一个"苦味的笑话"。
炒房团大抛盘
王浩原来是温州乐清一个打火机作坊的老板,2002年来上海炒房,并在2005年国家第一波楼市宏观调控之后"成功抄底",如今已积累了上亿的身家。
"看到时代左右的人,也在左右这个时代",王浩总喜欢用这句时下流行的广告词总结自己的发迹史,唯一带点伤感的是,"炒房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10月份,救市政策终于下来了,可跟我们想象的不一样",此后一个多月,王浩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抛盘",但最让他郁闷的是,"温州人的思维方式很
相似,投资的房产比较集中,抛盘的时间也撞在了一起",他只能将挂牌的价格一再下调。
以王浩持有数量最多的普陀区光新板块的新湖明珠城为例,"春节的时候,均价还在23000以上,一直到9月份都很坚挺,但等我10月份去挂牌,却冒出一
大批房子来,而且每周都有业主把总价向下调,最后,我卖出去的时候,均价只有19000多,跟中介一问,抛的都是温州人"。
这种情况,在其他楼盘也纷纷出现。
王浩抛出的位于徐家汇的东方曼哈顿的公寓,成交价只有每平方米27000元不到,夏天的时候,这个楼盘的平均价还在每平方米35000元左右;"虹桥乐
庭的房子,8月份还能卖到每平方米27000元,10月份就跌到了22000元;闵行梅陇的中梅苑二期,我2005年买进的时候,毛坯价是每平方米
10000元,结果跑过去在中介一看,同样是96平方米的两房,人家精装的挂牌价竟然只有80万,等于我这几套房子不但不要赚,还要每套赔进去20多万
才能脱手;另外还有两套别墅,人家的挂牌价比2007年下半年的时候跌了30%,我一狠心,不卖了,自己住一套,还有一套打算租给老外。"
王浩的遭遇并不是个案,在他"领导"的家族炒房团里,很多人都遇到了同样的情况,"按我们的经验,如果不是炒房团的大规模抛盘,价格不会跌得这么厉害,
小炒家没有这么大魄力。有的亲戚还在古北跟韩国的炒房团干上了,韩国人猛抛盘,把价格越拉越低,我们只好也跟着降,最后几乎是一周跑一趟,价格越挂越
低,但还是没卖出去。"
同样来自温州的杨燕,是另一个炒房团的成员。2005年,杨燕刚加入炒房团大军时还曾被戏称为"温州太太炒房团",她主要的资金都投在了松江的九亭板块
和宝山的共富新村板块,这两个区域都具有上海郊区新镇建设概念,自2006年以来建造了大批新楼盘。
" 当时觉得上海市区的房价已经太高了,以后年轻人肯定会集中买这些郊区的房子,而我们在市中心买一套房子的钱,可以在这里投资3套",但如今,共富新
村的二手房均价已经从每平方米10000元降到了8500以下,"九亭的房子尽管挂牌还是 9000多,实际上我们跟中介打招呼都是说可以有20%的让
步,但房子还是卖不动"。
更让杨燕"几个月都睡不好觉"的是"当初我们在九亭都是论层买的",11月初,杨燕在九亭大街上的几家中介"踩点"时无意中发现,"靠湖边的那幢楼,一
共才6层,我买了2层,还有2层的房子也都在中介分散着挂牌,当时我差点昏过去,这要什么时候才能卖出去啊,一打听,卖房子的也是温州口音"。
事实上,同类情况在上海几乎各个区的热点板块都在上演。
根据美联物业许嵩提供给本刊的数据,11月,上海浦东世纪陆家嘴板块"房价在250万到 500万左右、三房、楼龄在5年以内"的次新房,"一般价格低
于市场价10%才会有人看房"。美联虹口区域经理高一定、普陀区域经理张磊告诉《望东方周刊》,他们所在区域,客户需求普遍低于市场价格10%以上。
温州炒房团的兴衰
"2001年的时候,我还在做打火机,手下三五个人,厂房就搭在乡下房子的空地上",王浩告诉《望东方周刊》,温州炒房团最初的兴起只能用歪打正着来形
容。
当年上海为推动房地产业发展,出台了蓝印户口政策,当时温州一些私企老板为了让子女顺利考上上海的高校,开始在上海买房。"我舅舅跑到上海一看,原来上
海房价每平方米才3000多,当时温州市中心的房子却已经卖到6000多了,我们一商量,觉得可以投资"。
2002 年春节过后,王浩拿着当时七拼八凑来的35万来到了上海和舅舅一起炒房。正好2002年12月,上海申办世博会成功,房价迅速拉升,
2002 年年末,温州商人王均瑶以3.5亿元接盘徐家汇的烂尾楼--金汇大厦,第二年新命名的"均瑶国际广场"楼价就暴涨1倍,更是成为当时温州人的
传奇。到 2003年春节的时候,上海房价均价已经超过每平方米5000元,王浩卖了房子,又回家发动了家里的亲戚来到上海,开始了正式的炒房生涯。
2004年下半年到2005年上半年,上海房价的上涨几乎到了疯狂的程度,"半年涨了6000元每平方米",也就在那段时间,大红色的"欢迎温州置业团
莅临指导"的横幅几乎在上海每个售楼处大厅的门口都能看到,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05年5月"国八条"的出台。
" 国家征收5.5%的交易税,还有营业税,再加上贷款收紧,房价第一次下跌了",和当时大部分炒房者一样,王浩惊慌失措下迅速抛掉了手上的房子,"赚
的钱都交了税"。但王浩当时并没有和很多温州炒房客一样,转而向内地城市寻找机会,"当时总觉得,上海这么一个大都市,房价肯定还会升上去"。
2006年初,王浩和他的亲戚朋友7个人,再次聚集了上亿资金开始在楼市抄底,"当时很多售楼处里都没有什么人,我们几个人走进去,把蛇皮袋打开,露出
成捆的人民币,告诉售楼小姐,这一层我们全要了",提到当时的"豪迈",王浩仍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也正是2005年躲过宏观调控的得意,让王浩一直到2007年底,也没有意识到风险的来临,"大家都以为,这次和2005年的时候差不多,更何况,我们
跟开发商也有攻守同盟"。
房价联盟的第一道裂缝
"攻守同盟应该算是开发商之间,以及开发商和炒房团之间的一个自发的松散联合",王诚(化名)是上海一家中型房产企业的董事长,在上海浦东和闵行有多个
楼盘在售。
自 2007年下半年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以来,"上海几家中小型开发商私下达成了一致,在同一区域内不首先降价"。王诚告诉本刊记者,刚开始的时候,
这个房价联盟的范围并不算广泛,这也是从2008年元宵节到6月份,在闵行莘庄、宝山大华、浦东三林和松江九亭等区域一些开发商陆续推出一些降价措施的
原因。
" 包括万科在内,很多楼盘都遇到了退房团的问题",王诚告诉本刊记者,降价的楼盘很多都收到了炒房团的抗议,而且,其降价行为也进一步加强了购房者的
观望心态,"销售不升反降",于是,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开始加入这一房价同盟,并把炒房团也拉入其中,"楼盘的开发商知会拥有大量二手房的炒房客'摒
牢'价格,一起撑住房价"。
2008年9月,为了迎接传统售房旺季"金九银十",上海开发商开始大举推盘,但商品住宅成交量只有44.69万平方米,创下当年2.76:1的月供需
比新高,同时也是6年来上海楼市旺季销售的最低纪录。
但在10月房展会上,仍然只有3成左右的房源打出"指定房源,底/特价发售"、"三重大礼,买房就送"、"买房送装修"、"折上折"、"内部认购"的口
号,但实际上的优惠一般只在9.5~9.8折的范围内,整个房展会上的交易量,也只有2007年同期的4成。
根据本刊的调查,从2008年6月到10月,上海新开的楼盘中价格下调幅度最高的也不超过15%,之前上市的楼盘,很多都没有实质性的降价举动,而最
早"领跌"的万科、大华等楼盘,也不再有进一步的降价举措。
2008 年10月,这个联盟达到了巅峰,"松江一个楼盘的开发商资金链紧张,本来打算降价回笼资金,但后来同一区域的其他几家开发商一商量,以7折的
价格接下了这个楼盘的3幢楼",王诚说,在房价联盟越来越大的时候,降不降价已经不仅仅是商业问题了,"后来几乎都成了意气之争,你不是等我降价么,我
宁愿7折倒给别的开发商,也不愿意打8折卖给老百姓"。
但在苦等了几个月的"救市"政策出台后,炒房团的信心终于崩溃了。
2008年10月22日,央行财政部"救市"政策和上海市政府的"14条"出台,开发商和炒房团苦等的二套房贷松动、甚至是重新开放蓝印户口的政策却不
见踪影,"所有的减税、减息政策都只是针对普通住房而来,投资型购房显然被政府很严格地独立看待了"。
11月18日,上海银监局在商业银行座谈会上,再次发出明确的声音,强调要"继续严格执行二套房房贷政策","在这个消息出来之后,我所认识的所有的温
州来上海炒房的人,哪怕最顽固最乐观的,都决定要全线撤退了",王浩告诉本刊记者。
温州炒房团的大批抛盘,将成为这个"房价堡垒"上的第一道裂缝。
"就以松江为例,一个内部流传的数据是,松江区的新开盘楼盘空置率已经达到了60%,而温州人的抛盘,一般都以现价减去1000元定价,再暗留20%的
议价空间,实际就是一次性打了近7.5折,而开发商现在开出的优惠,一般都在9.5~9.8折之间"。
压力转移到开发商这一边,10月,万科再次向上海万科小区内的住户发放总额高达12万元的打折券册。在遭遇退房团事件之后一度按兵不动的万科,则再一次
成为上海开发商年末大规模降价的"领头羊"。
炒房团变身借贷团
"温州炒房团"退出上海的同时,一些精明的温州商人正打算利用目前的地产业形势,进行另一个"非常赚钱的买卖"。
王浩就是其中的一员,"我们现在不是温州炒房团,而是温州借贷团",本文开头时所述的场景,就是王浩私下调查开发商还款能力的一个步骤。
按照目前的行情,王浩借贷给开发商,一般可以获得最高达9%的月息,而开发商则以自己开发的楼盘作为抵押,具体操作手段就是,"开放商将楼盘以5~6
折的价格作价,我们按照正常的购房手续买入,但这实际上只相当于借款抵押,我们会另外签订一个回购的合同,一般在半年到一年之后,开发商以成交价回购再
另付利息,或者直接将房子以约定的价格回购"。
王浩告诉本刊记者,10月份的时候,他和他的亲戚所组成的"温州借贷团"刚刚以这样的方式,在上海宝山区共富板块接手了一个项目。开发商为了拿到
5000万的借款,将这个原本开盘价在10000元以上的楼盘中的80多套景观房,以5折的价格抵押给了王浩和他的亲戚。
" 我们办理了正常的购房手续,一切都和一般买房人一模一样,但我们额外还签了一个回购合同,就是半年之后,开发商要拿5000万,再加上9%的月息把
这些房子统统买回去。这是一个比较安全的交易方式,因为在半年之内,房价应该不会下跌超过30%,所以,5折作价可以保证我们的收益"。
真假炒房团
当然,货真价实的"温州炒房团"也没有完全在上海绝迹。
11月29日,还有近50名温州炒家专门组成"炒房团"高调来上海考察了几个楼盘,不过,据上海本地报纸《新闻晨报》12月8日调查,这个炒房团并没有
达成真正的交易。
上海较为著名的房地产网站--搜房网,也正在筹划了一个三百人规模的"温州投资团",这个活动的另一个合作伙伴,就是曾在过去多次组织温州人炒房的《温
州日报》。
" 但我们并不打算向他们推住宅项目,因为实际从2007年下半年调控以来,上海住宅的价格水平并没有实质性的下跌,仍处于高位,而高抛低吸却是炒房的
基本原则,所以,我们这次只挑选具有投资价值的商业地产项目,因为一则商业项目的抗跌能力强,另一方面,商业项目可以给投资者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回
报。"搜房网上海公司总经理助理楼国权告诉《望东方周刊》。
温州当地房产中介公司天浩置业曾组织投资客在上海、杭州等地考察项目,该公司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在他们最近几个月组织的楼盘中,"的确有住宅楼盘的开
发商,想找我们组织投资客,只不过他们是以卖房的形式进行筹资,后面大部分还会再买回去,也就等于借贷抵押。"
当然,"对外的时候,开发商还是喜欢以'温州炒房团又回来了'作为炒作的手段,我们就看到一个冒牌的温州炒房团,还专门派一个温州口音重的人,拿一包软
中华在售楼处门口摆阔。实际上那些温州人都是100块一天请来的。"说到这里,王浩也有些哭笑不得。
这样的冒牌"温州炒房团"在上海并不少见,12月初王诚也在他位于闵行的一个住宅项目"请" 来了"温州炒房团",在"欢迎温州置业团"横幅下,王诚亲
自指导这些操着温州口音的"富豪":"要问整层买是不是可以稍微打点折"、"要问我们,为什么价格这么坚挺,要说你们感觉地铁房是跌不下来的"。
当然,拿着软中华站在门口高谈阔论的"温州人"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是,就在中午真正的看房团就要到的时候,王诚临时将这个"临时演员"换了下来,"是按
要求穿了西装,但这个人怎么穿着旅游鞋呢?幸亏发现得早"。
本文网址: http://www.secretchina.com/news/275950.html
�望东方周刊 2008年12月24日 字体大小: Decrease font Enlarge font
房价联盟已经断裂了,著名的"温州炒房团"开始大规模抛售上海房产。现在的热点是,借钱给房产商,以弥补他们的资金缺口。只要房产商还没有因为资金链断
裂而破产,房价就不会崩盘。
"看到时代左右的人,也在左右这个时代",王浩喜欢用这句广告词总结自己的发迹史,伤感的是:"炒房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2008年12月5日,下午2点,上海松江区九亭板块一个新楼盘的售楼大厅内,王浩和他的7个亲戚,在离沙盘模型最近的一圈沙发上悠闲地翻着新盘的资
料,一位售楼经理则站在一边不厌其烦地宣扬着楼盘的升值潜力。
此时,一个由上海某网站组织的看房团也刚刚进门,但是,"看房团"对沙盘的兴趣,远远不及对于操着浓重温州口音的王浩的好奇。被打量得有些尴尬的王浩苦
笑着对本刊记者说:"我敢打赌,明天我们又会上报纸上网站了,标题是'温州炒房团上海抄底'。"
王浩告诉本刊记者,在他6年的炒房生涯中,被售楼处奉为上宾,被普通买房者施以白眼的经历难以计数,"但这一次,我们不是来买房子的,最大的愿望是把手
头上的几百套房子抛得一个不剩,然后5年内再不提炒房了。"
作为自己家族炒房的"带头大哥",在2007年底国家开始新一轮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时候,王浩在上海投资的房产总数是63套。"直到今年夏天的时候,我们
还和开发商结成攻守同盟,一起顶住房价",但自从2008年10月期盼已久的"救市"政策陆续出台之后,王浩却对上海楼市失去了信心,"我们家族开始把
所有的存量房挂牌,不惜降价也要在春节之前全部出手,我们是觉得这个攻守同盟快顶不住了,而且,我们要把资金转移到另外一个非常赚钱的买卖上去。"
王浩所谓的"非常赚钱的买卖",是将钱借给开发商,抵押物则是房子。王浩的九亭之行,就是贷款考察的一部分,"这也可能是我今后几年,和房子有关的最后
一笔投资了"。
至于外界传言纷纷的"温州炒房团楼市抄底",在王浩看来,则已经成了一个"苦味的笑话"。
炒房团大抛盘
王浩原来是温州乐清一个打火机作坊的老板,2002年来上海炒房,并在2005年国家第一波楼市宏观调控之后"成功抄底",如今已积累了上亿的身家。
"看到时代左右的人,也在左右这个时代",王浩总喜欢用这句时下流行的广告词总结自己的发迹史,唯一带点伤感的是,"炒房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10月份,救市政策终于下来了,可跟我们想象的不一样",此后一个多月,王浩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抛盘",但最让他郁闷的是,"温州人的思维方式很
相似,投资的房产比较集中,抛盘的时间也撞在了一起",他只能将挂牌的价格一再下调。
以王浩持有数量最多的普陀区光新板块的新湖明珠城为例,"春节的时候,均价还在23000以上,一直到9月份都很坚挺,但等我10月份去挂牌,却冒出一
大批房子来,而且每周都有业主把总价向下调,最后,我卖出去的时候,均价只有19000多,跟中介一问,抛的都是温州人"。
这种情况,在其他楼盘也纷纷出现。
王浩抛出的位于徐家汇的东方曼哈顿的公寓,成交价只有每平方米27000元不到,夏天的时候,这个楼盘的平均价还在每平方米35000元左右;"虹桥乐
庭的房子,8月份还能卖到每平方米27000元,10月份就跌到了22000元;闵行梅陇的中梅苑二期,我2005年买进的时候,毛坯价是每平方米
10000元,结果跑过去在中介一看,同样是96平方米的两房,人家精装的挂牌价竟然只有80万,等于我这几套房子不但不要赚,还要每套赔进去20多万
才能脱手;另外还有两套别墅,人家的挂牌价比2007年下半年的时候跌了30%,我一狠心,不卖了,自己住一套,还有一套打算租给老外。"
王浩的遭遇并不是个案,在他"领导"的家族炒房团里,很多人都遇到了同样的情况,"按我们的经验,如果不是炒房团的大规模抛盘,价格不会跌得这么厉害,
小炒家没有这么大魄力。有的亲戚还在古北跟韩国的炒房团干上了,韩国人猛抛盘,把价格越拉越低,我们只好也跟着降,最后几乎是一周跑一趟,价格越挂越
低,但还是没卖出去。"
同样来自温州的杨燕,是另一个炒房团的成员。2005年,杨燕刚加入炒房团大军时还曾被戏称为"温州太太炒房团",她主要的资金都投在了松江的九亭板块
和宝山的共富新村板块,这两个区域都具有上海郊区新镇建设概念,自2006年以来建造了大批新楼盘。
" 当时觉得上海市区的房价已经太高了,以后年轻人肯定会集中买这些郊区的房子,而我们在市中心买一套房子的钱,可以在这里投资3套",但如今,共富新
村的二手房均价已经从每平方米10000元降到了8500以下,"九亭的房子尽管挂牌还是 9000多,实际上我们跟中介打招呼都是说可以有20%的让
步,但房子还是卖不动"。
更让杨燕"几个月都睡不好觉"的是"当初我们在九亭都是论层买的",11月初,杨燕在九亭大街上的几家中介"踩点"时无意中发现,"靠湖边的那幢楼,一
共才6层,我买了2层,还有2层的房子也都在中介分散着挂牌,当时我差点昏过去,这要什么时候才能卖出去啊,一打听,卖房子的也是温州口音"。
事实上,同类情况在上海几乎各个区的热点板块都在上演。
根据美联物业许嵩提供给本刊的数据,11月,上海浦东世纪陆家嘴板块"房价在250万到 500万左右、三房、楼龄在5年以内"的次新房,"一般价格低
于市场价10%才会有人看房"。美联虹口区域经理高一定、普陀区域经理张磊告诉《望东方周刊》,他们所在区域,客户需求普遍低于市场价格10%以上。
温州炒房团的兴衰
"2001年的时候,我还在做打火机,手下三五个人,厂房就搭在乡下房子的空地上",王浩告诉《望东方周刊》,温州炒房团最初的兴起只能用歪打正着来形
容。
当年上海为推动房地产业发展,出台了蓝印户口政策,当时温州一些私企老板为了让子女顺利考上上海的高校,开始在上海买房。"我舅舅跑到上海一看,原来上
海房价每平方米才3000多,当时温州市中心的房子却已经卖到6000多了,我们一商量,觉得可以投资"。
2002 年春节过后,王浩拿着当时七拼八凑来的35万来到了上海和舅舅一起炒房。正好2002年12月,上海申办世博会成功,房价迅速拉升,
2002 年年末,温州商人王均瑶以3.5亿元接盘徐家汇的烂尾楼--金汇大厦,第二年新命名的"均瑶国际广场"楼价就暴涨1倍,更是成为当时温州人的
传奇。到 2003年春节的时候,上海房价均价已经超过每平方米5000元,王浩卖了房子,又回家发动了家里的亲戚来到上海,开始了正式的炒房生涯。
2004年下半年到2005年上半年,上海房价的上涨几乎到了疯狂的程度,"半年涨了6000元每平方米",也就在那段时间,大红色的"欢迎温州置业团
莅临指导"的横幅几乎在上海每个售楼处大厅的门口都能看到,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05年5月"国八条"的出台。
" 国家征收5.5%的交易税,还有营业税,再加上贷款收紧,房价第一次下跌了",和当时大部分炒房者一样,王浩惊慌失措下迅速抛掉了手上的房子,"赚
的钱都交了税"。但王浩当时并没有和很多温州炒房客一样,转而向内地城市寻找机会,"当时总觉得,上海这么一个大都市,房价肯定还会升上去"。
2006年初,王浩和他的亲戚朋友7个人,再次聚集了上亿资金开始在楼市抄底,"当时很多售楼处里都没有什么人,我们几个人走进去,把蛇皮袋打开,露出
成捆的人民币,告诉售楼小姐,这一层我们全要了",提到当时的"豪迈",王浩仍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也正是2005年躲过宏观调控的得意,让王浩一直到2007年底,也没有意识到风险的来临,"大家都以为,这次和2005年的时候差不多,更何况,我们
跟开发商也有攻守同盟"。
房价联盟的第一道裂缝
"攻守同盟应该算是开发商之间,以及开发商和炒房团之间的一个自发的松散联合",王诚(化名)是上海一家中型房产企业的董事长,在上海浦东和闵行有多个
楼盘在售。
自 2007年下半年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以来,"上海几家中小型开发商私下达成了一致,在同一区域内不首先降价"。王诚告诉本刊记者,刚开始的时候,
这个房价联盟的范围并不算广泛,这也是从2008年元宵节到6月份,在闵行莘庄、宝山大华、浦东三林和松江九亭等区域一些开发商陆续推出一些降价措施的
原因。
" 包括万科在内,很多楼盘都遇到了退房团的问题",王诚告诉本刊记者,降价的楼盘很多都收到了炒房团的抗议,而且,其降价行为也进一步加强了购房者的
观望心态,"销售不升反降",于是,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开始加入这一房价同盟,并把炒房团也拉入其中,"楼盘的开发商知会拥有大量二手房的炒房客'摒
牢'价格,一起撑住房价"。
2008年9月,为了迎接传统售房旺季"金九银十",上海开发商开始大举推盘,但商品住宅成交量只有44.69万平方米,创下当年2.76:1的月供需
比新高,同时也是6年来上海楼市旺季销售的最低纪录。
但在10月房展会上,仍然只有3成左右的房源打出"指定房源,底/特价发售"、"三重大礼,买房就送"、"买房送装修"、"折上折"、"内部认购"的口
号,但实际上的优惠一般只在9.5~9.8折的范围内,整个房展会上的交易量,也只有2007年同期的4成。
根据本刊的调查,从2008年6月到10月,上海新开的楼盘中价格下调幅度最高的也不超过15%,之前上市的楼盘,很多都没有实质性的降价举动,而最
早"领跌"的万科、大华等楼盘,也不再有进一步的降价举措。
2008 年10月,这个联盟达到了巅峰,"松江一个楼盘的开发商资金链紧张,本来打算降价回笼资金,但后来同一区域的其他几家开发商一商量,以7折的
价格接下了这个楼盘的3幢楼",王诚说,在房价联盟越来越大的时候,降不降价已经不仅仅是商业问题了,"后来几乎都成了意气之争,你不是等我降价么,我
宁愿7折倒给别的开发商,也不愿意打8折卖给老百姓"。
但在苦等了几个月的"救市"政策出台后,炒房团的信心终于崩溃了。
2008年10月22日,央行财政部"救市"政策和上海市政府的"14条"出台,开发商和炒房团苦等的二套房贷松动、甚至是重新开放蓝印户口的政策却不
见踪影,"所有的减税、减息政策都只是针对普通住房而来,投资型购房显然被政府很严格地独立看待了"。
11月18日,上海银监局在商业银行座谈会上,再次发出明确的声音,强调要"继续严格执行二套房房贷政策","在这个消息出来之后,我所认识的所有的温
州来上海炒房的人,哪怕最顽固最乐观的,都决定要全线撤退了",王浩告诉本刊记者。
温州炒房团的大批抛盘,将成为这个"房价堡垒"上的第一道裂缝。
"就以松江为例,一个内部流传的数据是,松江区的新开盘楼盘空置率已经达到了60%,而温州人的抛盘,一般都以现价减去1000元定价,再暗留20%的
议价空间,实际就是一次性打了近7.5折,而开发商现在开出的优惠,一般都在9.5~9.8折之间"。
压力转移到开发商这一边,10月,万科再次向上海万科小区内的住户发放总额高达12万元的打折券册。在遭遇退房团事件之后一度按兵不动的万科,则再一次
成为上海开发商年末大规模降价的"领头羊"。
炒房团变身借贷团
"温州炒房团"退出上海的同时,一些精明的温州商人正打算利用目前的地产业形势,进行另一个"非常赚钱的买卖"。
王浩就是其中的一员,"我们现在不是温州炒房团,而是温州借贷团",本文开头时所述的场景,就是王浩私下调查开发商还款能力的一个步骤。
按照目前的行情,王浩借贷给开发商,一般可以获得最高达9%的月息,而开发商则以自己开发的楼盘作为抵押,具体操作手段就是,"开放商将楼盘以5~6
折的价格作价,我们按照正常的购房手续买入,但这实际上只相当于借款抵押,我们会另外签订一个回购的合同,一般在半年到一年之后,开发商以成交价回购再
另付利息,或者直接将房子以约定的价格回购"。
王浩告诉本刊记者,10月份的时候,他和他的亲戚所组成的"温州借贷团"刚刚以这样的方式,在上海宝山区共富板块接手了一个项目。开发商为了拿到
5000万的借款,将这个原本开盘价在10000元以上的楼盘中的80多套景观房,以5折的价格抵押给了王浩和他的亲戚。
" 我们办理了正常的购房手续,一切都和一般买房人一模一样,但我们额外还签了一个回购合同,就是半年之后,开发商要拿5000万,再加上9%的月息把
这些房子统统买回去。这是一个比较安全的交易方式,因为在半年之内,房价应该不会下跌超过30%,所以,5折作价可以保证我们的收益"。
真假炒房团
当然,货真价实的"温州炒房团"也没有完全在上海绝迹。
11月29日,还有近50名温州炒家专门组成"炒房团"高调来上海考察了几个楼盘,不过,据上海本地报纸《新闻晨报》12月8日调查,这个炒房团并没有
达成真正的交易。
上海较为著名的房地产网站--搜房网,也正在筹划了一个三百人规模的"温州投资团",这个活动的另一个合作伙伴,就是曾在过去多次组织温州人炒房的《温
州日报》。
" 但我们并不打算向他们推住宅项目,因为实际从2007年下半年调控以来,上海住宅的价格水平并没有实质性的下跌,仍处于高位,而高抛低吸却是炒房的
基本原则,所以,我们这次只挑选具有投资价值的商业地产项目,因为一则商业项目的抗跌能力强,另一方面,商业项目可以给投资者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回
报。"搜房网上海公司总经理助理楼国权告诉《望东方周刊》。
温州当地房产中介公司天浩置业曾组织投资客在上海、杭州等地考察项目,该公司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在他们最近几个月组织的楼盘中,"的确有住宅楼盘的开
发商,想找我们组织投资客,只不过他们是以卖房的形式进行筹资,后面大部分还会再买回去,也就等于借贷抵押。"
当然,"对外的时候,开发商还是喜欢以'温州炒房团又回来了'作为炒作的手段,我们就看到一个冒牌的温州炒房团,还专门派一个温州口音重的人,拿一包软
中华在售楼处门口摆阔。实际上那些温州人都是100块一天请来的。"说到这里,王浩也有些哭笑不得。
这样的冒牌"温州炒房团"在上海并不少见,12月初王诚也在他位于闵行的一个住宅项目"请" 来了"温州炒房团",在"欢迎温州置业团"横幅下,王诚亲
自指导这些操着温州口音的"富豪":"要问整层买是不是可以稍微打点折"、"要问我们,为什么价格这么坚挺,要说你们感觉地铁房是跌不下来的"。
当然,拿着软中华站在门口高谈阔论的"温州人"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是,就在中午真正的看房团就要到的时候,王诚临时将这个"临时演员"换了下来,"是按
要求穿了西装,但这个人怎么穿着旅游鞋呢?幸亏发现得早"。
本文网址: http://www.secretchina.com/news/275950.html
--
~~~~~~~~~~~~~~~~~~~~~~~~~~~~
http://bloooooooogger.blogspot.com
~~~~~~~~~~~~~~~~~~~~~~~~~~~~
0 个说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