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在于理顺政府与人民的关系
苏联崩溃17年了,对其原因的解说吸引着人们的关注,而预言这一崩溃迟早要到来的言论更是值得人们来研究;也有些"学者"至今还说不清苏联崩溃的根本原因和对世界各国人民的意义,或者把归咎于个别领导人的失误,或者回避美国所代表的自由民主制度战胜苏联所代表的共产专制制度这一有目共睹的事实.
比如:2008年12月23日新加坡的[联合早报网]上有一篇文章[苏联解体十七年感言], 作者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的教授俞邃说: "戈尔巴乔夫的错误为苏联解体提供了条件,而叶利钦则利用了当时的复杂形势,在取代苏联总统地位不成的情况下,直接制造了瓦解苏联的悲剧。"" 新中国建立初期,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曾引进苏联模式;中国的经验证明,只要做法得当,苏联模式是有可能得到成功改造的。""至于苏联消失是坏事还是好事,这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苏联垮台导致社会主义阵地削弱,这是其一;作为美国主要对手的苏联消失,美国得以肆无忌惮地推行单边主义,国际力量对比失衡,世界局势更加混乱,这是其二。但是,当年的苏联霸权主义威胁不复存在了,那又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为此,我特地收集了1920年代以来各国学者(梁启超,胡适,张君劢,布热津斯基,)的部分论述, 这半个世纪的历史发展证明了他们的远见卓识,那就是:苏联的制度建立在压迫和欺骗人民的基础上,因此迟早必然崩溃. 而其原理早被夏商时期流传下来的文献《尚书》揭示过了:"民为邦本,本固而邦宁";人们渐渐认识到,现代社会的兴起伴随着把当权者关进笼子里执政的努力,以防权力伤害到人民;这是人类社会的最重要制度发明,300年来,已被世界各民族采用.
1 胡适早就预言苏联的道路走不通:
"我是学历史的人,从历史上来看世界文化上的趋向,都是民主自由的趋向,是三四百年来的一个最大目标.一个明白的方向。最近三十年的反自由,反民主的集体专制的潮流,在我们个人看来,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波折,一个小小的逆流。我们可以不必因为中间起了这一个三十年的逆流,抹煞那三百年的民主大潮流,大方向。"
――摘自[胡适:眼前世界文化的趋向 ],原载1947年8月北平出版《独立时论》
2 布热津斯基1950年硕士论文中预言苏联将瓦解
记者:听说您在硕士论文中就预言苏联将瓦解,是吗?当时您多大?
布热津斯基:是的!当时我也就二十来岁。
记者:这么年轻!
布热津斯基:是的!作出这样的预言对我来说并不困难,因为我对历史经验的重要性非常敏感。
记者:当时是哪一年?
布热津斯基 :1950年。我当时就感觉苏联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单一民族国家,但实际上它是一个多民族的帝国,在民族主义风起云涌的时代,(遇到很多困难的)苏联解体是必然的。
摘自:["我每周都要阅读中国报章"] [人民网]驻美国记者 唐勇
3 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在1947年的著名文章[苏联行为探源]中也预见到:
"那种最终导致苏联政权瓦解……的趋势"
4 梁启超1925年11月17日在《晨报副刊》"对俄问题专号"发表文章[国之保护与奖励], 摘录如下:
"我作这篇文的动机,全因讨论共产主义及对俄问题而起。
……
第二,我根本不相信专制政治可以叫做良政治,尤其不相信无产阶级专制可视为得到良政治的一种手段。专制总是政治上最大罪恶,无论专制者为君主,为贵族,为僧侣,为资产阶级,为无产阶级,为少数,为多数。我相信"专欲难成"这句格言。我相信无论政治上、社会上、经济上种种问题,国内总不免有一部份人和他部份人利害冲突。冲突的结果,当然不免抗争,抗争的结果,总要双方有觉悟,裁制自已利益的一部分,承认对方利益的一部分,以交让互助的精神而得较圆满的解决。二次、三次抗争,亦复如是。如是递迭交争交让之结果,自由幸福的质和量都随而加增。尤其是经济事项,非在"两利俱存"的条件之下,万无健全发展之望。若一方面得势便将别方面尽量地摧残压抑,其势只能循环报复,陷国家于长期的扰乱。尤其是言论、集会、出版、罢工各种自由,若全被禁压──像苏俄现政府所行为,我以为只能令国民良心麻痹,精神萎瘁,能力减杀,不能不认为是绝对的恶政治。
5 中国"宪法之父"张君劢在1920年代评论苏联共产主义的实践:
"政府的基础,一定要能肯定个人与自由,假如苏维埃的政治制度俨然鄙视他人,剥夺他人的自由,那么我们以苏维埃为理想,尽力推动共产,不啻是把独裁视为最佳计划,教人民崇拜偶像, 把人民当成奴隶."
――摘自罗斯.特里尔:[一中帝国大梦]P120
6 叶立钦1991年6月1日在莫斯科民主俄罗斯集会上说:
我们的国家有过不幸的历史,它被决定去做一种主义的实验――命运把我们准确地推向这个方向.他们不是在某些非洲国家,而是在我们国家进行这场实验.我们最终证明这一主义没有生存之地.它只是把我们推离世界文明国家已经走上的道路.
7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普世的真理,《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教训》解说词:
"一个有着将近二○○○万党员的大党,就这样在执政七十四年之后丢掉了执政地位,整个党也随之溃散。迄今为止,无论是在中央还是地方的历史档案中,人们都没有发现在敌对势力取缔共产党时遇到来自党的各级组织进行抵抗的记载,没有发现苏共党员们有组织地集合起来为保卫自己的区委、市委或州委而举行任何大规模抗议活动的记载,也没有发现人民群众为支持、声援苏共而采取任何有组织行动的记载。"
8 程晓农:[谁是导致前苏联解体的罪魁祸首] 2004-12-06 [书屋] 摘录:
苏联东欧阵营在冷战中的失败是两种制度较量的结果,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苏联在抗衡中渐渐露出败像的情况下,为了自救而放弃冷战。失去了冷战这个战略目标,苏联东欧阵营的向心力就大大削弱。对苏联来说,原来在冷战时期具有战略价值的东欧国家失去了其重要性,而这些国家日益落后的社会主义经济和它们对苏联的依赖,也变成了苏联沉重的经济包袱。结果,苏联改变了对东欧国家的一贯政策,开始鼓励东欧国家的变革,而对东欧各国反对变革、依赖苏联支持保护的保守派则越来越冷淡。面对东欧国家一九八九年的变革浪潮,苏联采取了一种不干预的默许态度,于是东欧各国的共产党政权就撑不下去了,最后被迫相继下台。
9 [共产主义为什么失败?――马克思故居重开之际专访德国著名政治学教授托马斯.迈尔教授] [德国之声] 2008 -08-31 摘录:
问:在中国的具有左翼色彩知识分子中,有一种流行的为共产主义运动失败开脱的说法是:共产主义本身是很完美的社会秩序,只是人类的本性不完美甚至是邪恶,所以没有能过上共产主义生活的福气。您怎样评价这一说法?
答:我认为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共产主义的症结在于它对如何组织一个现代社会所作出的构想的自身思想错误。现代社会及其现代的经济秩序只有在结构开放、能从批判中学习和接受变革的条件下才能发展。共产主义相信可以不需要对社会发展及其错误公开的批评,而只通过一个中心来控制整个现代社会,这导致了对进步与发展的自我封闭和公民的异化,这是基本思想上的错误,而不是思想应用上的错误。开放和民主化是现代复杂社会的发展前提,不过这一发展离不开一定的政治框架。
10 美国学者布热津斯基曾经指出:
"斯大林本人留下的遗产是:肆无忌惮地利用国家的暴力来对付社会,建成了一个抑制社会创造性、把任何理性的创新扼杀于萌芽状态的警察国家,形成了一个等级特权制度,把一切都置于中央的控制之下".
――摘自[大失败]P38
"以苏联的名义所建立的极权主义制度不仅扼杀了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不能汲取后工业社会中内在的必要因素――分散的大众传播媒介,自由沟通信息,自发性的相互作用和决策的多中心。"
――(引自余杰文章)
11 美国作家杰里米.里夫金在 [欧洲梦](2004,P197) 中说:
"苏联的突然崩溃乃是最早的现象,表明了政治集权化的命令与控制机制过于陈旧,无法适应新的信息和通讯技术所带来的时空取向的巨大变化……无法回应分散式的全球信息和通讯技术的解放性力量,这就决定了它后来的厄运."
12 化学家和教育家任鸿隽(1886-1961)早在1926年在给胡适的信说:
"依我的观察,迷信'底克推多'(Dictatorship 即"专政")是由不信'德谟克拉西'(Democracy)来的,而现时俄国式的劳农专制,正与美国式的'德谟克拉西'决胜于世界的政治舞台。"
13 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 (1992年)摘录:
自由民主制度也许是"人类意识形态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并因此构成"历史的终结".换句话说,在此之前的种种政体具有严重的缺陷及不合理的特征而导致其衰落.而自由民主制度却正如人们所证明的那样不存在这种根本性的内在矛盾.(P1)
专制主义国家是建立在一个明确的、能全面了解人生活的意识形态之上的。专制主义……寻求对其公民的生活实行完全的控制。……每个社会成员都只剩下一个空壳,其组织形式和运作都完全由国家控制。每个社会成员被变成一个原子,由这些原子组成的社会,除了一个全能的政府外不和任何中介机构发生任何联系。
……
马列主义作为一个经济体系,高度复杂和充满活力的后工业经济就是它们的滑铁卢。……最后,中央计划经济损害了人力资本中最重要的因素――工作精神。
最重用的是它对信仰体系的失控,由于社会主义在发展经济上的不成功,国家便没有能力阻止其公民对经济政策产生质疑,并从中得出自己的结论.(p45)
接班过程逐渐趋向于通过揭露旧制度不可避免的滥用来诋毁它的声誉.新的社会和政治力量更向往民主思想,得到了解放并且很快就挣脱了那些计划先进行有限改革的人的控制.(p45)
2008-12-25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weekmag.com/html/4593.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weekmag.com ] 电子杂志!
-~----------~----~----~----~------~----~------~--~---
苏联崩溃17年了,对其原因的解说吸引着人们的关注,而预言这一崩溃迟早要到来的言论更是值得人们来研究;也有些"学者"至今还说不清苏联崩溃的根本原因和对世界各国人民的意义,或者把归咎于个别领导人的失误,或者回避美国所代表的自由民主制度战胜苏联所代表的共产专制制度这一有目共睹的事实.
比如:2008年12月23日新加坡的[联合早报网]上有一篇文章[苏联解体十七年感言], 作者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的教授俞邃说: "戈尔巴乔夫的错误为苏联解体提供了条件,而叶利钦则利用了当时的复杂形势,在取代苏联总统地位不成的情况下,直接制造了瓦解苏联的悲剧。"" 新中国建立初期,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曾引进苏联模式;中国的经验证明,只要做法得当,苏联模式是有可能得到成功改造的。""至于苏联消失是坏事还是好事,这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苏联垮台导致社会主义阵地削弱,这是其一;作为美国主要对手的苏联消失,美国得以肆无忌惮地推行单边主义,国际力量对比失衡,世界局势更加混乱,这是其二。但是,当年的苏联霸权主义威胁不复存在了,那又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为此,我特地收集了1920年代以来各国学者(梁启超,胡适,张君劢,布热津斯基,)的部分论述, 这半个世纪的历史发展证明了他们的远见卓识,那就是:苏联的制度建立在压迫和欺骗人民的基础上,因此迟早必然崩溃. 而其原理早被夏商时期流传下来的文献《尚书》揭示过了:"民为邦本,本固而邦宁";人们渐渐认识到,现代社会的兴起伴随着把当权者关进笼子里执政的努力,以防权力伤害到人民;这是人类社会的最重要制度发明,300年来,已被世界各民族采用.
1 胡适早就预言苏联的道路走不通:
"我是学历史的人,从历史上来看世界文化上的趋向,都是民主自由的趋向,是三四百年来的一个最大目标.一个明白的方向。最近三十年的反自由,反民主的集体专制的潮流,在我们个人看来,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波折,一个小小的逆流。我们可以不必因为中间起了这一个三十年的逆流,抹煞那三百年的民主大潮流,大方向。"
――摘自[胡适:眼前世界文化的趋向 ],原载1947年8月北平出版《独立时论》
2 布热津斯基1950年硕士论文中预言苏联将瓦解
记者:听说您在硕士论文中就预言苏联将瓦解,是吗?当时您多大?
布热津斯基:是的!当时我也就二十来岁。
记者:这么年轻!
布热津斯基:是的!作出这样的预言对我来说并不困难,因为我对历史经验的重要性非常敏感。
记者:当时是哪一年?
布热津斯基 :1950年。我当时就感觉苏联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单一民族国家,但实际上它是一个多民族的帝国,在民族主义风起云涌的时代,(遇到很多困难的)苏联解体是必然的。
摘自:["我每周都要阅读中国报章"] [人民网]驻美国记者 唐勇
3 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在1947年的著名文章[苏联行为探源]中也预见到:
"那种最终导致苏联政权瓦解……的趋势"
4 梁启超1925年11月17日在《晨报副刊》"对俄问题专号"发表文章[国之保护与奖励], 摘录如下:
"我作这篇文的动机,全因讨论共产主义及对俄问题而起。
……
第二,我根本不相信专制政治可以叫做良政治,尤其不相信无产阶级专制可视为得到良政治的一种手段。专制总是政治上最大罪恶,无论专制者为君主,为贵族,为僧侣,为资产阶级,为无产阶级,为少数,为多数。我相信"专欲难成"这句格言。我相信无论政治上、社会上、经济上种种问题,国内总不免有一部份人和他部份人利害冲突。冲突的结果,当然不免抗争,抗争的结果,总要双方有觉悟,裁制自已利益的一部分,承认对方利益的一部分,以交让互助的精神而得较圆满的解决。二次、三次抗争,亦复如是。如是递迭交争交让之结果,自由幸福的质和量都随而加增。尤其是经济事项,非在"两利俱存"的条件之下,万无健全发展之望。若一方面得势便将别方面尽量地摧残压抑,其势只能循环报复,陷国家于长期的扰乱。尤其是言论、集会、出版、罢工各种自由,若全被禁压──像苏俄现政府所行为,我以为只能令国民良心麻痹,精神萎瘁,能力减杀,不能不认为是绝对的恶政治。
5 中国"宪法之父"张君劢在1920年代评论苏联共产主义的实践:
"政府的基础,一定要能肯定个人与自由,假如苏维埃的政治制度俨然鄙视他人,剥夺他人的自由,那么我们以苏维埃为理想,尽力推动共产,不啻是把独裁视为最佳计划,教人民崇拜偶像, 把人民当成奴隶."
――摘自罗斯.特里尔:[一中帝国大梦]P120
6 叶立钦1991年6月1日在莫斯科民主俄罗斯集会上说:
我们的国家有过不幸的历史,它被决定去做一种主义的实验――命运把我们准确地推向这个方向.他们不是在某些非洲国家,而是在我们国家进行这场实验.我们最终证明这一主义没有生存之地.它只是把我们推离世界文明国家已经走上的道路.
7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普世的真理,《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教训》解说词:
"一个有着将近二○○○万党员的大党,就这样在执政七十四年之后丢掉了执政地位,整个党也随之溃散。迄今为止,无论是在中央还是地方的历史档案中,人们都没有发现在敌对势力取缔共产党时遇到来自党的各级组织进行抵抗的记载,没有发现苏共党员们有组织地集合起来为保卫自己的区委、市委或州委而举行任何大规模抗议活动的记载,也没有发现人民群众为支持、声援苏共而采取任何有组织行动的记载。"
8 程晓农:[谁是导致前苏联解体的罪魁祸首] 2004-12-06 [书屋] 摘录:
苏联东欧阵营在冷战中的失败是两种制度较量的结果,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苏联在抗衡中渐渐露出败像的情况下,为了自救而放弃冷战。失去了冷战这个战略目标,苏联东欧阵营的向心力就大大削弱。对苏联来说,原来在冷战时期具有战略价值的东欧国家失去了其重要性,而这些国家日益落后的社会主义经济和它们对苏联的依赖,也变成了苏联沉重的经济包袱。结果,苏联改变了对东欧国家的一贯政策,开始鼓励东欧国家的变革,而对东欧各国反对变革、依赖苏联支持保护的保守派则越来越冷淡。面对东欧国家一九八九年的变革浪潮,苏联采取了一种不干预的默许态度,于是东欧各国的共产党政权就撑不下去了,最后被迫相继下台。
9 [共产主义为什么失败?――马克思故居重开之际专访德国著名政治学教授托马斯.迈尔教授] [德国之声] 2008 -08-31 摘录:
问:在中国的具有左翼色彩知识分子中,有一种流行的为共产主义运动失败开脱的说法是:共产主义本身是很完美的社会秩序,只是人类的本性不完美甚至是邪恶,所以没有能过上共产主义生活的福气。您怎样评价这一说法?
答:我认为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共产主义的症结在于它对如何组织一个现代社会所作出的构想的自身思想错误。现代社会及其现代的经济秩序只有在结构开放、能从批判中学习和接受变革的条件下才能发展。共产主义相信可以不需要对社会发展及其错误公开的批评,而只通过一个中心来控制整个现代社会,这导致了对进步与发展的自我封闭和公民的异化,这是基本思想上的错误,而不是思想应用上的错误。开放和民主化是现代复杂社会的发展前提,不过这一发展离不开一定的政治框架。
10 美国学者布热津斯基曾经指出:
"斯大林本人留下的遗产是:肆无忌惮地利用国家的暴力来对付社会,建成了一个抑制社会创造性、把任何理性的创新扼杀于萌芽状态的警察国家,形成了一个等级特权制度,把一切都置于中央的控制之下".
――摘自[大失败]P38
"以苏联的名义所建立的极权主义制度不仅扼杀了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不能汲取后工业社会中内在的必要因素――分散的大众传播媒介,自由沟通信息,自发性的相互作用和决策的多中心。"
――(引自余杰文章)
11 美国作家杰里米.里夫金在 [欧洲梦](2004,P197) 中说:
"苏联的突然崩溃乃是最早的现象,表明了政治集权化的命令与控制机制过于陈旧,无法适应新的信息和通讯技术所带来的时空取向的巨大变化……无法回应分散式的全球信息和通讯技术的解放性力量,这就决定了它后来的厄运."
12 化学家和教育家任鸿隽(1886-1961)早在1926年在给胡适的信说:
"依我的观察,迷信'底克推多'(Dictatorship 即"专政")是由不信'德谟克拉西'(Democracy)来的,而现时俄国式的劳农专制,正与美国式的'德谟克拉西'决胜于世界的政治舞台。"
13 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 (1992年)摘录:
自由民主制度也许是"人类意识形态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并因此构成"历史的终结".换句话说,在此之前的种种政体具有严重的缺陷及不合理的特征而导致其衰落.而自由民主制度却正如人们所证明的那样不存在这种根本性的内在矛盾.(P1)
专制主义国家是建立在一个明确的、能全面了解人生活的意识形态之上的。专制主义……寻求对其公民的生活实行完全的控制。……每个社会成员都只剩下一个空壳,其组织形式和运作都完全由国家控制。每个社会成员被变成一个原子,由这些原子组成的社会,除了一个全能的政府外不和任何中介机构发生任何联系。
……
马列主义作为一个经济体系,高度复杂和充满活力的后工业经济就是它们的滑铁卢。……最后,中央计划经济损害了人力资本中最重要的因素――工作精神。
最重用的是它对信仰体系的失控,由于社会主义在发展经济上的不成功,国家便没有能力阻止其公民对经济政策产生质疑,并从中得出自己的结论.(p45)
接班过程逐渐趋向于通过揭露旧制度不可避免的滥用来诋毁它的声誉.新的社会和政治力量更向往民主思想,得到了解放并且很快就挣脱了那些计划先进行有限改革的人的控制.(p45)
2008-12-25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weekmag.com/html/4593.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weekmag.com ] 电子杂志!
-~----------~----~----~----~------~----~------~--~---
--
~~~~~~~~~~~~~~~~~~~~~~~~~~~~
http://bloooooooogger.blogspot.com
~~~~~~~~~~~~~~~~~~~~~~~~~~~~
0 个说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