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07

陈强:法国文化软实力的兴衰及深层原因

提起法国文化,人们总联想到巴黎圣母院、凯旋门、埃菲尔铁塔、香榭丽舍大街、卢浮宫、凡尔赛宫、法国香水、法国时装、法国葡萄酒、"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法语、"自由、平等、博爱"、法国人的浪漫、拿破仑、路易十四、戴高乐、莫里哀、巴尔扎克、雨果、莫泊桑、左拉、大仲马、笛卡尔、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萨特、莫奈、罗丹、毕加索、居里夫人……真可谓星河灿烂,万千风情,令人心驰神往。

一、法国文化的兴起和繁荣

研究法国历史文化的法国学者普罗夏松曾这样描述法国曾经的辉煌:"在19世纪,大家可以不去伦敦,不去维也纳、柏林,不去圣彼得堡,也可以不去罗马,但无论是谁,不管他什么出身,也不管他是什么国籍,他却不能不去巴黎",当时,"巴黎是世界的神经中枢,正如雅典原先是希腊的思想灵魂一样。1"

一个文化强国的兴起和繁荣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需要几个世纪的苦心经营。那么,法国文化的兴盛走过了一条怎样的道路呢?

在1337年至1453年的百年战争中打败英格兰以后,法国逐渐走上欧洲强国之路。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法国形成中央集权国家。历经意大利战争和宗教战争的洗礼,号称"太阳王"的路易十四的专制统治在1661年奠定了基础。他宣称"君权神授",把自己当作神的化身,甚至把自己说成上帝。当时路易十四下令建造的王宫──凡尔赛宫的壮观豪华为全欧洲所羡慕,也是路易十四追逐欧洲霸权和建立殖民帝国的运筹帷幄之地。路易十四推行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奖励工农业生产,开拓国内市场,使法国经济很快繁荣起来,而海外的殖民掠夺也给法国带来巨额收入,大大充实了国库。凭着强大的经济实力,路易十四建立了一支欧洲人数最多、最强大的常备军。这支军队所使用的武器装备是当时欧洲最先进的。由于他本人对文化艺术的特殊癖好,并意识到科学的力量,路易十四投入大量资金,发展法国文化艺术和科学事业。他亲自创办了法兰西舞蹈学院、音乐学院、喜剧院、建筑学院和科学院。他自己从七岁开始就每天坚持芭蕾训练,并亲自扮演太阳神阿波罗,由此获得了"太阳王"的美名。这一时期的法国在建筑、绘画、戏剧、舞蹈等方面将古典主义艺术发展到了一个高峰,显示出极大的文化影响力。整个欧洲的宫廷王族、贵族和知识分子都以会说法语为荣,所有的外交条约都用法文来撰写。这一时期巴黎成为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法国成为艺术家的乐园、文化和思想的交汇地,法国的宫廷制度和文化艺术为欧洲各国所羡慕和模仿。

从路易十四时代开始,法国沙龙文化的风潮逐渐兴起。贵族家中宽敞、舒适的客厅,给艺术家和思想家们提供了讲坛和听众,他们的灵感和激情找到了用武之地。而此时刚在巴黎出现不久的咖啡馆则为市民们提供了各抒己见的场所。法国启蒙思想家们就在这样的背景中诞生了,主要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伏尔泰批判了宗教蒙昧主义,强调"自我思考"的重要意义,提出"天赋人权"的思想,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天赋的,不能被剥夺。孟德斯鸠论述了"法治国家"的重大意义和现代法律的精神,首次提出了"三权分立"的政治思想。卢梭发展了英国哲学家霍布斯、洛克提出的"社会契约论",进一步完善"天赋人权"的观点,尤其强调人民主权的思想:认为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政府和官吏是人民委任的,人民有权委任他们,也有权撤换他们,直至推翻奴役、压迫人民的统治者。这实际上论证了人民的革命权。

当时已登上历史舞台的法国新兴资产阶级充分利用这场思想启蒙运动,号召、发动人民群众,掀起轰轰烈烈的以推翻封建神权统治、建立现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为目的的资产阶级革命。1789年7月14日,象征专制王权和对人民的压迫工具的巴士底狱被巴黎市民攻占,宣告了革命正式爆发。8月,法国大革命的纲领《人权和公民权宣言》获得通过。宣言庄严宣布:人人生而自由,拥有平等的权利;所有政治组织的目的都是为了保护人的天赋的、永不过期的权利,这些权利包括自由、财产权、安全权和抵抗压迫权。宣言从根本上否定了旧时代的封建神权统治,确立以人权和法制作为新的社会秩序的奠基石。随后,从巴黎传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声音响彻整个欧洲。1792年9月,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这是继荷兰共和国、英国君主立宪共和国和美国共和国之后出现的第四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从此,法国向欧洲国家输出了一个现代民主和法治国家的模式和范本,再度成为全欧洲关注的焦点和中心。

然而,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不是一帆风顺的,1789年之后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法国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革命、两个帝国、两个王朝、两个共和国,直到1871年法兰西第二帝国被推翻,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其中,拿破仑一世统治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在欧洲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宣布登基的时候,拿破仑宣誓忠于1789年的革命原则和精神,即尊重和保护人权(包括自由和平等)。他下令起草并于1804年正式实施的《法国民法典》沉淀了法国的启蒙思想和大革命精神。后人把它称为《拿破仑法典》。在两个世纪后的今天,法国的现行法律仍基本遵循《拿破仑法典》。该法典对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因为拿破仑为了击败因恐惧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影响而结成的欧洲反法联盟,发动了法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征服欧洲的战争,将该法典带到了征服的每一片国土上。每征服一个国家,拿破仑直接或间接地在这个国家确立了新的原则,即法国革命的原则,并摧毁其封建制度。战场上的节节胜利让拿破仑带给法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荣耀。在37岁生日的那天,拿破仑他亲自为凯旋门的建造奠下了第一块基石。然而,他并没有机会从凯旋门下凯旋,因为滑铁卢战役的惨败使他提前结束了胜利梦。拿破仑兵败的根源在于:自由和平等的大革命理念意味着一切民族压迫行为都失去了合法性,被占领国的人民先是在拿破仑的指引下觉悟到这一点,然后转向反抗。

在拿破仑三世统治下的法兰西第二帝国继续进行17世纪以来开始的海外殖民侵略。其后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也未放弃这一行动。这使得法国在19至20世纪初成为仅次于大英帝国的第二大殖民地帝国。在殖民过程中,法国的政治制度、社会模式、思想观念和文化艺术得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近百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使法国社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也给法国文学家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激发创作的灵感。法国文学在19世纪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被推向了高峰,出现了巴尔扎克、雨果、左拉、司汤达、大仲马、福楼拜、莫泊桑、凡尔纳等一大批具有蜚声世界的大文学家,奠定了法国文学在世界文坛的强势地位。其中,巴尔扎克成为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和代表性人物,而雨果继拜伦和雪莱之后,成为新一代浪漫派的领袖,他的小说创作达到了世界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

18世纪至20世纪初,法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较快,出现了拉瓦锡、巴斯德、高斯、安培尔、居里夫人等多名在世界科学史上影响深远的大科学家。自诺贝尔奖创立以来,法国科学界共获得约26个诺贝尔奖项。18世纪后半期,法国赶上了英国发起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浪潮,从此大规模的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法国又赶上了德国发起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完成了国家的工业化。1870年到1913年的四十多年间,法国的工业生产几乎翻了一番。

然而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阻挡了法国经济的发展。当纳粹德国占领了整个法国时,法兰西彻底失去了昔日的光荣。在民族英雄戴高乐将军的带领下,为了自由而战的法兰西不仅为战胜法西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为战后法国的复兴铺平了道路。

戴高乐成功地促使法国重新赢得了大国地位。他和罗斯福总统、丘吉尔首相一起参加了重要的国际会议,参加了柏林停战协议的签订,使法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作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总统,戴高乐决心恢复法兰西过去的荣耀。他说:"没有了伟大,就没有了法国"。他认为:一个经济衰弱的法国,不可能在世界上真正立足。正是在戴高乐时代,法国的经济全面复苏,并赶上欧洲30年的黄金发展期(1945-1975年)。这个时期法国的年经济增长率约为5%
- 7%.戴高乐大力发展法国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包括航空工业、核工业、机械制造等。今日,法国在这些工业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除了恢复经济实力,戴高乐还带领二战后的法国在国际上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大国之路:1959年,法国宣布接受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自决,由此开始告别殖民主义;1963年,法国和联邦德国签订《法德友好条约》,从此与宿敌德国和解;1964年,法国与新中国建交,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1966年,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并限令美国在一年内撤除在法国领土上的驻军和基地。坚持独立外交政策的法国,成为世界格局的一个重要的制衡力量。2这些举措对提升法国的文化软实力、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法国文化软实力的衰落

然而,随着1969年戴高乐告别政坛,法国的国力(包括文化软实力)逐渐走下坡路。首先是经济发展放慢。自1976年起,法国的年经济增长率呈下降趋势,甚至出现过负增长率,目前年经济增长率徘徊在1%至2%之间。法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70年的世界第四位降到2007年的第六位,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973年的世界排名第4位降至2005年的第20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困难导致法国失业率剧增,到2005年突破10%,而年轻人的失业率则达到20%左右。第二,法国政府的公共债务日益沉重,至2008年初达到12506亿欧元,相当于法国年国民生产总值的65.3
%.第三,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2007年发布的"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排行榜"上,法国没有一所大学进入前80名,在该中心同时发布的"国家科研竞争力排行榜"上,法国只排第九名。第四,在瑞士洛桑的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提供的2007-2008全球(各国)竞争力报告上,法国仅排第十八位。第五,2007年12月首期欧洲版的美国《时代》周刊以封面专题《法国文化已死》一文,报道当今法国的文化现状。文章称:这个曾经诞生过无数大师级人物、使得举世称羡的国度,如今文化影响力正日渐势微。文章引用法国评论家阿兰・哥曼(Alain
Quemin)的话称:"上世纪四五十代,法国毫无疑问是世界艺术之都,那些渴望出人头地的艺术青年全都慕名而来,而如今,他们纷纷拥向了纽约。"文章认为,"法国文化墙内开花,墙外不香的现状早就是国际文化舞台上心照不宣的共识"。
文章指出,纵观文学、电影、绘画和音乐,如今的法国没有一项拿得出手,只能靠缅怀一度辉煌的历史地位度日。从莫里哀、雨果、巴尔扎克、福楼拜到普鲁斯特、萨特、加缪、马尔罗,这块曾经盛产文豪的土地,2007年尽管有727部新小说出炉,但是能在法国之外找到出版商的屈指可数,能够进入美国的小说不超过一打,国内却有近30%的小说译自英语。法国是世界电影的发源地,法国电影业在一个世纪前的规模为世界之最。20世纪60年代新浪潮运动的兴起令法国电影的发展又达到一个巅峰,出现了像特吕弗和让-吕克・戈达尔等举世公认的艺术片大师。至今,法国每年仍出产约200部电影,但是多数电影都是针对国内市场的低预算制作,缺乏激动人心的大制作,而占据全国票房一半的是好莱坞电影。巴黎曾经是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各种艺术流派的发源地,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艺术中心,造就了莫奈、德加、塞尚、雷诺阿、马蒂斯、毕加索等一大批世界级艺术大师。然而,从商业上来讲,巴黎作为艺术中心的地位如今已经被纽约和伦敦所取代。据统计,经法国拍卖行卖出的当代艺术作品只占每年全球成交额的8%,而美国是50%,英国是30%。全球曝光率最高的十大艺术家,美、德各占4位,法国一个也没有。尽管当今法国也不乏拥有国际声誉的作曲家和指挥家,但是都无法与20世纪的音乐巨人德彪西、拉威尔、萨蒂和米约相提并论。在流行音乐方面,20世纪上半叶法国的歌王歌后――查尔斯・德内、查尔斯・阿兹纳吾尔、艾迪特・皮雅芙曾红遍全世界。而今日,美国人和英国人是流行乐坛的绝对主宰。尽管2007年法国音乐产业在歌碟和音乐下载方面的产业总值是17亿美元,但是几乎没有一个歌手为其他国家的普通听众所熟悉。

法国文化的衰落也表现在法语的衰落上。从17世纪末开始,法语就取代拉丁语成为国际上的外交语言。时至今日,法语仍然是国际通用语言,法语文本在重要的国际谈判中也必不可少。尽管如此,随着美国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全世界学英语的人越来越多,法语的使用率在不断下降,就连在法国举行的国际会议,使用英语的次数也比法语多。当今互联网上流传的信息80%是用英语写的,在剩下的20%当中,法语只占大约5%.

事实上,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认为强大的法国在逐渐衰落的法国"衰落学家"们开始在法国零零星星地出现。1997年,法国历史学家、"衰落论"的"鼻祖"尼古拉・巴维莱兹出版了《可怜的30年》一书,称1997年前的30年见证了"没落欧洲内的病态法国"的出现过程。这本书在法国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2003年,尼古拉・巴维莱兹出版了《法国在跌倒》一书,进一步指出法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出现了严重的危机。这本书在法国读者中引起极大反响,长期占据法国畅销书排行榜的"冠军"位置。从此以后,"衰落论"在法国一发而不可收。《法国的不幸》、《告别离去的法国》、《高卢的幻想》等持有相同论调的新书争相问世,法国上下一片哗然。2004年夏,《费加罗报》发起了一场题为"成为法国人意味着什么"的大讨论,共有40多位政治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加入讨论。当时,哲学家德尔索的一段经典评论成为众多媒体转载的对象:"一个如此辉煌的民族怎么会变得如此平庸、如此沉闷、如此禁锢于自己的偏见……今天,作为法国人的意义就是悼念我们不再拥有的品质。"2005年7月,巴黎申办2012年奥运会失利后,《世界报》的社论标题让法国人心颤――《确实在衰落》。3

面对法国文化软实力逐渐下降的现状,法国现总统萨科齐决心要复兴法国文化,恢复法国的文化大国地位。为此他提出了新颖的"文化政治观",可概括为:在国民中培养符合时代潮流发展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重新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和公民责任意识,重新确立民族身份,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事业,通过国民观念的更新、文化素质的提高、文化事业的发展,来推动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科研事业的进步,促进综合国力的提高,力图使法国在欧盟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恢复法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和文化影响力。4他提出的政策措施包括:大造舆论,使他的竞选总统的口号"工作更多,挣得更多"深入人心,打破35小时工作制,对增加的工作时间实行免税,努力改变国民懒惰贪图享受的习惯,促使国民树立勤劳致富、开拓进取的思想观念;改变法国"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障模式,适当削减社会福利,改变国民对政府"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促使国民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在学校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责任感教育;在学校中引入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进一步保护、开发和利用法国文化遗产;保护好法兰西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把文化艺术引入街区,促进群众与艺术家、文化机构的交流;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法国文化与全球文化的交流和法国艺术品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进一步扶持各项文化事业,增加文化领域的就业,给予艺术家们减税、提供生活补助和廉租房等优惠措施;增加科研和教育经费,进一步提高科研水平,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努力在法国打造几所世界一流的大学。为在资金上保证各项文化发展措施的落实,萨科齐上台后为文化部增加了3.2%的预算,令其总预算达到110亿美元。

萨科齐在竞选总统期间就提出:1968年的法国学生运动是一场鼓吹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挑战政府权威的运动,这场运动的后果使法国逐渐进入个人主义社会,集体的地位和政府的权威逐步被掏空,国家民族观念被虚化,国民普遍丧失公民责任感,懒惰主义、自私主义、享乐主义滋生蔓延,国家经济发展陷入困难,民族文化事业逐渐衰退,整个社会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他决心当选总统后,要通过改革,使法国社会与这一停滞阶段彻底决裂,重新建造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法国,恢复法国昔日的伟大和光荣,使每一个法国人重新感觉到作为法国人的自豪。萨科齐认为自己继承了戴高乐的执政思想和路线,因此曾经称自己是戴高乐的继承人。5

三、法国文化软实力兴衰的深层原因

法国文化软实力兴衰的深层原因何在?

首先,法国文化软实力的兴盛和衰落与其硬实力(包括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科技实力等)具有密切的联系。文化软实力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范畴,硬实力属于经济基础、物质条件范畴。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硬实力决定文化软实力。路易十四的"重商主义"政策使法国的经济逐渐繁荣起来。两次工业革命使法国的经济迅猛起飞。这为法国政府扩充军事实力,发动侵略战争和殖民扩张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而战场上的辉煌胜利则奠定了法国的"欧洲霸主"、"世界霸主之一"的地位。战争中,法国的政治制度模式和文化艺术被传播到被占领的国家和殖民地,由于其霸主地位和强国形象,其政治制度模式和文化艺术很容易被臣服国和殖民地崇拜和效仿,从而奠定其欧洲影响力和世界影响力。另外,坚实的经济基础提供了发展文化艺术所需的资金支持和物质条件。17世纪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凭借雄厚的国家财力,大力扶持法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促使法国古典主义艺术发展到了一个高峰。之后的法国几届国王和共和国政府大都能重视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重金打造"文化大国"的形象,使得17至19世纪法国负有世界盛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层出不穷,使法国成为璀璨夺目的文化大国、世界文化艺术中心。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严重破坏了法国经济的发展,在1945
- 1975年的黄金发展时期后,法国经济发展陷入了困境,国力逐步衰弱。这摧毁了法国在国际上的强国形象,进而降低其政治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

其二,文化软实力的载体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集体主义和民族主义作为依托。17-19世纪法国处于整体主义社会。整体主义社会的本质是把个人看成社会的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个人必须依附于社会才能存在,才具有意义,社会整体的地位和价值远远高于个体的地位和价值,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性不被社会重视和承认,集体主义和民族主义是社会价值观的核心。整体主义社会的一个好处在于具有权威的政府容易集中全社会的力量来办事,决策快,效率高,而个人则具有很强的服从意识、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所谓"人心齐,泰山移"。国民的精神面貌、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也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7-19世纪的法国充分利用了整体社会的优点长处,大力发展经济、军事、科技和文化艺术,使法国成为硬实力和软实力均很强盛的大国。而1968年学生运动以后的法国逐步进入了个人主义社会。个人主义社会的本质是认为社会是由一个个自由的、具有独立性的个体组成的,不存在一个凌驾于个人之上、能独立存在的社会整体,因而强调尊重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性、个人的权利,主张个人的价值和地位远远高于集体和社会的价值和地位,"人权"成为普遍的共识和强大的口号,个人主义成为社会价值观的核心。这样的社会容易导致政治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责任虚无主义、放任主义、自私主义、享乐主义和懒惰主义流行,政府的权威趋于消亡,集体和国家的意义被掏空,社会凝聚力消解,人心涣散,一团散沙。因此个人主义社会不利于国家发展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这可以解释为何20世纪70年代以来法国的经济、科研等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逐渐走下坡路。

与萨科齐不谋而合,法国当代哲学家米歇尔.郭雪(Michel
Gauchet)也认为1968年的法国学生运动把法国推入了个人主义社会。他深入反思民主制度,认为现代西方民主虽然能够尊重和保障公民的"人权",然而对"人权"的过度重视和强调,使得"人权"这一思想反过来促使民主制度陷于瘫痪,运转不灵。他把这一观点概括为"民主反对民主自身"。他指出,这种状况导致个人主义否定集体主义和民族主义,集体、社会和国家变成了空壳,政府的权威不复存在,社会凝聚力消失,社会各项事业难以发展。他认为现代西方民主"病"得很重,病根在于个人主义的泛滥。6

法国当代哲学家吉尔.利伯维茨基(Gilles
Lipovetsky)认为,20世纪70年代以后,法国进入了一个"空的时代",即一个个人主义横扫一切,集体、社会和国家的意义被掏空,以往的社会模式、社会规范被蚀空,而新的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社会模式和社会规范又没有建立起来的时代。他不否定个人主义,但他呼吁推行负责任的个人主义,强调应重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7

研究康德哲学的法国当代哲学家莫尼克.卡丝基若(Monique
Castillo)认为,启蒙时期康德提倡的现代公民的自由并非指由于感性冲动而为所欲为,而是在理性指引下,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根据内心认同的普遍的道德规则,去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卡丝基若认为当代西方(包括法国)的不负责任的个人主义是对启蒙时期思想家们提倡的"自由"的背叛。她呼吁建立现代人的社会责任感8

其三,法国文化软实力的衰落折射出当代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正如邓小平所言: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代的两大主题。冷战结束后,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意识形态冲突得到了极大的缓解,消除分歧,谋求合作,共同发展成为各国的共识,这促使全球化浪潮迅速推进。在相对平稳的和平环境中,世界各国大都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力图在世界经济竞争格局中站稳脚跟,拥有一席之地。可以说,世界进入了"经济时代":经济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主角,起到第一位的、决定性的作用。这一时代特点深刻影响了个人的思想观念,促使个人重视追求经济利益和消费带来的享受,而容易忽视自身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的提高。在浮躁的商业社会中,人们逐渐远离那些需要沉思、耗费精力的高雅严肃文化,而更愿意接受简单、快捷、活跃的快餐文化和信息文化。17-19世纪的法国文化是高雅严肃文化的代表,属于"阳春白雪",因而容易被大多数繁忙而肤浅的当代人渐渐远离。"当人们都加快脚步追求事业上的成功、生活上的享受时,谁又会关注真正严肃的文学和艺术(……)当电视、互联网、手机让信息传播变得越来越迅速,快餐式的阅读方式受到欢迎时,谁还会在乎那用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法语)写就的冗长的文本,那文本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当《时代》周刊哀叹(在)法国已经再也找不到像巴尔扎克、普鲁斯特、萨特、莫奈和毕加索这样的大师时,不如说它是在哀叹"阳春白雪"的严肃文化在全世界的衰落。"9

其四,世界多极化、多元化的竞争格局使法国失去了曾经拥有的欧洲霸主、世界霸主之一的地位,其依附于国力之上的文化软实力必然受到削弱。当今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的政治精英们长期以来怀有霸权主义思想,在国际上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加强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影响,尤其致力于输出宣扬美国价值观念、社会模式和生活方式的文化产品(包括电影、电视剧、书籍等)。而促使美国成功的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奋斗成功的思想、兼容并包的理念也对其他国家产生很强的吸引力。这使得美国的文化软实力得到极大的提升,远远胜于法国。20世纪70年代后同为欧洲强国的德国和英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比法国略好,而且2005年法国公民投票否决了欧盟宪法,这些均对法国在欧盟的地位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进而削弱其文化软实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和印度等崛起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迅猛,越来越成为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其文化软实力也在逐步提升,对法国造成"威胁"。在激烈的竞争格局中,此长彼消,本已衰落的法国文化软实力就相对地更加下降了。

其五,一个国家的文化的兴起和繁荣,需要伟大人物的诞生。因为伟人可以起到指引江山、开辟道路、扭转局面的中流砥柱作用。法国文化的兴起是从伟大的国王路易十四开始的,在征战欧洲、开拓海外殖民地的同时,他自己身体力行,力图把法国打造成文化大国。之后几个世纪的法国出现了一大批彪炳史册的伟大人物,包括政治家(如拿破仑)、哲学家(如卢梭)、文学家(如巴尔扎克)、艺术家(如罗丹)、科学家(如居里夫人)等,他们具有伟大的抱负、忧国忧民之心和雄材大略,在法国、欧洲、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是他们成就了法国文化的兴盛。而当今的法国,处在个人主义社会,又处于经济时代,人人被一只"看不见的手"――经济利益、物质享受牵着走,再也难以有高尚的精神追求,由此而变得平庸。在一个"平庸时代",我们能期待伟大人物的出现吗?

作者电子邮箱:576610085(at)qq.com

作者是巴黎第十二大学哲学博士生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weekmag.com/html/4531.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weekmag2.info ] 电子杂志!
-~----------~----~----~----~------~----~------~--~---


--
~~~~~~~~~~~~~~~~~~~~~~~~~~~~
http://bloooooooogger.blogspot.com
~~~~~~~~~~~~~~~~~~~~~~~~~~~~

0 个说法:

HOW TO: 怎样生成自己的标签云

搜索此博客